中国昌吉网(记者 刘茜 通讯员 王前喜)2022年11月22日,国网能源新疆准东煤电有限公司2×66万千瓦电厂项目1号锅炉点火一次成功,标志着1号机组进入锅炉吹管和机组整套启动阶段。这是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准东开发区”)加快项目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数据显示,去年1-10月,准东开发区各项发展指标一路飘红。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占全州6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7.6%,总量占全州3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3.5亿元,同比增长97.1%,总量占全州49.1%。
打造新型产业生态
在新疆东方希望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准东产业园硅片分拣车间,一片片正方形的硅片从分拣机流水线上依次被运送出来。该产业园是全疆唯一一家能够将硅基产业链延伸到光伏切片领域的生产基地,填补了新疆光伏产业的空白。
这几天,5个轮式智能巡检机器人在秦龙电力新疆吉木萨尔发电有限公司“上岗”。机器人智能巡检系统是智慧电厂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在各生产区域部署智能巡检机器人,可实时了解电厂设备的运行状态,进一步保障机组运行安全。
作为昌吉州产业集群的核心区、新旧动能转换的创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近年来,准东开发区发挥资源能源转换优势,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优化现有产业基地和园区布局,加快延伸产业技术链、产品链、供应链,持续延链补链拓链强链,从过去单一的原煤产销逐步发展成为结构完善、特色突出的煤炭、煤电、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煤制清洁燃料六大优势支柱产业。加快形成关键核心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生产服务业融合发展、互促共进的新格局,推动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建设国家能源“硅谷”
在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三聚氰胺包装车间,数十台机器轰鸣,一袋袋三聚氰胺缓缓滑下自动包装线。该公司是一家大型煤化工企业,也是自治区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近年来,新疆宜化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全方位合作,已申报技术研发项目6个。其中,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联合开发的“常压富氧循环流化床高碱煤气化制合成气技术”,通过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项技术解决了准东3900亿吨高碱煤气化技术的世界性难题,在生产过程中,有效避免气化炉的结焦腐蚀,生产连续性更强,开辟了煤清洁转化利用的新途径。”新疆宜化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李祯介绍。
数据显示,去年1-10月准东开发区煤炭电力支撑增长有力。煤炭产量1.47亿吨,同比增长25.9%,占全疆45%。发电量946亿千瓦时,国家能源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
近年来,准东开发区能源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煤炭产能结构和布局持续优化,年产100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煤矿已达6家。多晶硅产能比重约占全疆的一半,单晶硅切片填补新疆产业空白,现代煤化工产业蓬勃发展。准东开发区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
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准东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建彬介绍,按照党的二十大对能源工作作出的新部署新安排,准东开发区将围绕高质量发展,坚持一手抓煤炭绿色低碳转型,一手抓新能源发展壮大,全力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
精准服务助企成长
准东开发区作为我州千亿产业链的主阵地,聚焦企业关心关切,启动“益企服务”专项行动,切实助力企业增信心、解难题、稳增长。
去年,准东开发区部分重点建设项目建筑工地遇到用工难、缺少技术工等问题。为更好推进、服务新开工项目,准东开发区快速搭建用工信息共享平台,共为20余家企业的建筑工地协调解决2000余名技术工人,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准东开发区积极贯彻落实各级扶持政策,让好政策从“纸上”落到“心上”,为企业成长保驾护航。
国网能源新疆准东煤电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火力发电和煤炭开采为一体的大型企业。该公司财务部部长马维江算了一笔账:“去年企业累计收到增值税留抵退税3.04亿元,为企业稳定生产注入金融力量。”
去年在落实退税减税政策过程中,准东开发区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筛选、分析、监管作用,及时推送政策、疏通产业链条、筑牢风险防护,有力有效推动政策落准落稳。
准东开发区持续加速产业集聚、释放创新动能,一手抓招大引强,一手促营商环境,越来越多的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拔节生长。目前,已有1116家企业入驻园区,园区企业累计完成投资超2700亿元。
近年来,产业的聚集、人才的汇集、技术的云集正使准东开发区这片创新创业热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工业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