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记者 左晓雨)从理论武装到舆论宣传,从精神文明建设到文化阵地建设……翻开2022年昌吉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长卷,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的报道守初心、强信心;一场场政策理论宣讲聚民心、暖人心;一次次鲜活生动的文化交流筑同心、持恒心。
回首极不平凡的2022年,放眼庭州大地,宣传思想文化的力量,如静水深流浸润人心,又如战鼓擂响催人奋进。
这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向全疆各族人民寄予殷殷嘱托;自治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凝心聚力、难中求成,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意气风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行。
不寻常的年份,锻造了不一般的意志。一年来,我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工作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扎实推进文化润疆工作,为自治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2022年12月12日,昌吉新华书店,市民在阅读党的二十大文件及学习辅导读物。 记者 何龙 摄
凝聚思想共识 巩固信念之基
冬日的庭州大地,寒气袭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如火如荼、温暖人心。机关会场、企业车间、校园课堂里精彩讲解,农家炕头、村户院落、牧区草场上围坐倾听……一场场深入透彻的宣讲凝聚前行共识,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心田。
一年来,自治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主题主线,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在走深走实上下功夫、出实招,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教育人民。
2022年3月25日,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过去一年,像这样的专题学习共开展了24次,带动全州开展学习1.2万余场次。抓牢“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自上而下层层深入兴起的学习热潮,让全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不断筑牢理论根基,高举红色旗帜,描绘出实现共同理想的“同心圆”。
呼图壁县石梯子乡组织基层文化带头人、草根宣讲员,通过冬不拉弹唱、马背宣讲等多种形式深入宣讲,把党的理论政策送入“最远一家人”。“宣讲小分队用的全是我们听得懂的话,说的是我们的身边事,这样的宣讲我们都很爱听。”石梯子乡白杨河村牧民买克西说。
群众在哪里,宣讲工作就深入到哪里。一年来,我州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万家”活动,扎实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等重大主题宣讲6.82万场次,把党的“好声音”传遍千家万户。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有所悟,而后笃行。一年来,我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在深学彻悟笃行中汲取政治力量、思想力量、行动力量,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凝聚人心、滋润人心、照亮人心。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久,我州迅速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宣讲,成立由自治州党委书记任团长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开展主要领导带头讲、党的二十大代表示范讲、宣讲团专家深入讲等各类宣讲6000场次、覆盖65万人。同时,开展主题感恩教育活动15项、3000余场次,举办线上图片展,推送党的二十大宣传标语、主题海报等,形成喜迎党的二十大的浓厚氛围。
围绕中心大局 凝聚信心力量
镜头下一弯澄净的湖水停留山间,微风拂过,水面泛起细细的鳞波,与周围的雅丹地貌交相辉映……玛纳斯县肯斯瓦特水库短视频产品一经推出吸引了众多网友观看点赞,全网点击量达到3亿次。
2022年10月7日,昌吉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出了事情我担着!”昌吉这名社区干部……》一文,阅读量突破10万+,在各族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昌吉这位‘白菜哥’挺火”“危机关头他们几位毫不犹豫冲进了单元门”等暖心的新媒体产品,诠释了昌吉这座温暖城市的担当和使命,正能量持续澎湃大流量,凝聚起全州干部群众克难攻坚、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极大地增强了信心、温暖了人心、汇聚了民心。
一年来,我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中心工作布局到哪里,宣传引导就跟进到哪里,加强主题宣传报道、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扩大对外宣传效果,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提振精气神、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形成了强大正面舆论声势,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力量。
过去一年,我州在中央、自治区主流媒体分别刊播发稿件3471篇(条)、5816篇(条),14条新闻登上《新闻联播》、32篇图文稿件登上《人民日报》;举办了“2022昌盛吉祥向未来”媒体见面会;召开大招商、天山北麓葡萄酒产区推介等新闻发布会、策划“重走林公路”主题采访采风活动,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宣传推介昌吉,主动讲好昌吉故事。
一年来,我州主流媒体举全力做好宣传舆论工作,守好方向之正,聚好融合之力,走好创新之路,抓好共融之举。2022年7月26日,昌吉州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全面整合报纸、网站、电视、广播、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形成了“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全媒传播”的融合发展格局。
一年来,我州深入实施新闻报道质量提升工程,24件作品荣获第三十二届(2021年度)新疆新闻奖,30件作品荣获第十六届(2021年度)昌吉新闻奖,《热线行动组》《玩转昌吉》等民生服务栏目得到阅评肯定。
培育文明风尚 奏响昂扬之歌
走在昌吉的大街小巷你总会发现一道别样的风景:在川流不息的车辆和人群中,总有穿着红马甲、戴着红帽子的志愿者们在打扫卫生、清理小广告、协理交通秩序……这些跃动的“红马甲”,是我州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又一特色——“志愿红”。这抹“志愿红”温暖着城市,扮靓了庭州。
“这几天我们要去慰问孤寡老人,我得提前把慰问品整理好。”2022年12月30日,在昌吉怡霏爱心公益团队办公室,负责人李怡霏正忙着整理慰问物品。志愿者们将节日的问候送到孤寡老人手中,传递着温暖,也擦亮了城市文明的底色。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提高人民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创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建成“文明昌吉 志愿之城”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全州1530支志愿服务队、18.6万名注册志愿者纳入线上平台管理,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6万余场次,参与人数47万余人,受益群众105万余人。
2022年5月26日,来自全州各县市的区、州道德模范在福建省开启了为期7天的交流学习活动。一年来,我州在全疆率先开展礼遇道德模范活动,先后组织33名道德模范赴福建省、山西省开展观摩学习,制作推出了《榜样力量》短视频,在全社会形成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气。
过去一年,昌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苏玉琴志愿服务工作站被评为第七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沙尼汗·艾塔木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者。我州深入推进“五大创建”活动,昌吉市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初验,95.71%的乡镇、85.46%的村创建为县级以上文明乡镇、文明村。
推进文化润疆 铸牢兴邦之魂
2022年7月20日,由昌吉州艺术剧院倾力打造的援疆题材原创音乐剧《天山·誓言》首演成功,剧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折射出一批批援疆人无私奉献、舍小我为大家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成为了这一年自治州文化发展记忆里温暖的符号。
一年来,我州聚焦守正创新,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文化强州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文化产业取得新成绩——
坚持以文彰旅、文旅融合发展,江布拉克景区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百里丹霞风景道全线贯通。
文艺精品不断涌现——
制定《昌吉州文艺创作扶持奖励办法》,6部作品入选自治区文艺扶持奖励项目、30件作品入选自治州第八届“文艺奋飞奖”;创作完成新疆曲子戏《天山兄弟情》等精品力作32部。
文化服务精准有效——
放眼全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百日广场文化活动、全民阅读等一项项惠民文化品牌活动,将高质量的文艺作品送到群众家门口;农家书屋、城市智慧书屋等成为群众“文化粮仓”;“文化大院”示范点建设加快推进,深入开展“石榴籽”小分队下基层等文化惠民活动,“五个认同”不断增强。
文化标识更加亮眼——
做好北庭故城遗址、石城子遗址等文物保护修缮,成功举办第六届北庭学术研讨会,用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
锚定更高目标,步履铿锵不停。站在新的起点,自治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切实担负起新时代宣传工作新使命,不断凝聚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奏响拼搏奋进最强音,为奋力谱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凝聚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