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改革创新工作扫描
发布时间:2022.09.15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中国昌吉网(通讯员 佘再兴 郭恒)94日,由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新疆宜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中科合肥煤气化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常压富氧循环流化床高碱煤气化制合成气技术”在北京顺利通过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技术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性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高碱煤气化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鉴定。”

“在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像这样的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绝非个例。近年来,准东开发区企业平均每年有300多项自主创新成果获国家专利,累计达1000多项。”准东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张茂清介绍。

最新出炉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准东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口径税收收入等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成为拉动昌吉州乃至新疆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

高速增长的背后是高质量发展的结果,高质量发展的密码是改革创新。

“常压富氧循环流化床高碱煤气化制合成气技术”在北京顺利通过成果鉴定。

近年来,准东开发区围绕资源开发利用、能源发展布局、产业升级延链、推进科技兴业、强化能耗管控、推动产城融合、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研究制定了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38条和任务分解98项具体改革举措。这些举措为准东开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推进能源供给改革创新方面,重点把煤炭资源开发与加工转化“捆绑”,谁加工转化就给谁优先配置煤炭资源,一改过去的“挖煤型”发展。

——在推动能源消费利用创新方面,重点建立煤炭由单一燃料向原料燃料并重转变的促进机制,改变煤炭作为单一燃料使用的传统理念,强化煤炭作为原料加工转化,提高原料用煤比重,树立原料用煤成为主体的鲜明导向。

——在建立优势特色产业引领发展机制方面,重点创新建立龙头企业主导的企业园区集群发展模式,坚持高端化、规模化发展方向,构建产业集群和循环经济产业链,提升资源能源清洁利用效率。

——在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体制方面,依托产教融合科创园平台,重点建立政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创新机制。发挥企业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为科研平台提供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创新空间,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加快工业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打造准东“智谷”。

……

改革创新到哪里,哪里的气象就为之一新,成效日益凸显。

最具代表性的“1+9”政策体系改革,理顺了准东开发区行政、财政、经济管理职能,形成了人才的“磁场效应”,入选“2016年中国改革年度十大案例”。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理清了政企关系、政资关系,形成“管委会+集团”“部门+公司”的管理运营模式。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成立准东政务服务中心,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四种”方式,稳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目前,共承接区、州185项经济管理审批职能,开展54项公共服务事项,做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一站办结。企业办证由7个所需环节压缩为3个,开办时间压减到13个工作日。

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落地,无一不是激活准东开发区的体制、机制,无一不是倒逼企业管理创新,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工艺水平,降低能耗标准,延链补链,实现效益最大化。

“未来几年,准东开发区的产业政策导向仍然是以改革创新为手段,向高科技和延伸产业链要效益。”准东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任建品说,“准东是个发展大产业的地方,又是一个综合性能源保障服务的地方,它将在为国家的综合能源保障上起到一个示范性、革命性的样板作用。因此,不能用传统的眼光来考虑准东的发展,应当提高站位,从改革的角度去思考和立体化、系统化设计准东的发展。”

“十四五”期间,准东开发区将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发展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西部地区崛起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疆篇章。

改革创新,准东开发区永远在路上。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改革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改革创新工作扫描
发布日期: 2022-09-15 12:24:12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中国昌吉网(通讯员 佘再兴 郭恒)94日,由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新疆宜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中科合肥煤气化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常压富氧循环流化床高碱煤气化制合成气技术”在北京顺利通过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技术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性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高碱煤气化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鉴定。”

“在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像这样的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绝非个例。近年来,准东开发区企业平均每年有300多项自主创新成果获国家专利,累计达1000多项。”准东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张茂清介绍。

最新出炉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准东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口径税收收入等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成为拉动昌吉州乃至新疆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

高速增长的背后是高质量发展的结果,高质量发展的密码是改革创新。

“常压富氧循环流化床高碱煤气化制合成气技术”在北京顺利通过成果鉴定。

近年来,准东开发区围绕资源开发利用、能源发展布局、产业升级延链、推进科技兴业、强化能耗管控、推动产城融合、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研究制定了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38条和任务分解98项具体改革举措。这些举措为准东开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推进能源供给改革创新方面,重点把煤炭资源开发与加工转化“捆绑”,谁加工转化就给谁优先配置煤炭资源,一改过去的“挖煤型”发展。

——在推动能源消费利用创新方面,重点建立煤炭由单一燃料向原料燃料并重转变的促进机制,改变煤炭作为单一燃料使用的传统理念,强化煤炭作为原料加工转化,提高原料用煤比重,树立原料用煤成为主体的鲜明导向。

——在建立优势特色产业引领发展机制方面,重点创新建立龙头企业主导的企业园区集群发展模式,坚持高端化、规模化发展方向,构建产业集群和循环经济产业链,提升资源能源清洁利用效率。

——在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体制方面,依托产教融合科创园平台,重点建立政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创新机制。发挥企业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为科研平台提供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创新空间,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加快工业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打造准东“智谷”。

……

改革创新到哪里,哪里的气象就为之一新,成效日益凸显。

最具代表性的“1+9”政策体系改革,理顺了准东开发区行政、财政、经济管理职能,形成了人才的“磁场效应”,入选“2016年中国改革年度十大案例”。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理清了政企关系、政资关系,形成“管委会+集团”“部门+公司”的管理运营模式。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成立准东政务服务中心,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四种”方式,稳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目前,共承接区、州185项经济管理审批职能,开展54项公共服务事项,做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一站办结。企业办证由7个所需环节压缩为3个,开办时间压减到13个工作日。

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落地,无一不是激活准东开发区的体制、机制,无一不是倒逼企业管理创新,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工艺水平,降低能耗标准,延链补链,实现效益最大化。

“未来几年,准东开发区的产业政策导向仍然是以改革创新为手段,向高科技和延伸产业链要效益。”准东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任建品说,“准东是个发展大产业的地方,又是一个综合性能源保障服务的地方,它将在为国家的综合能源保障上起到一个示范性、革命性的样板作用。因此,不能用传统的眼光来考虑准东的发展,应当提高站位,从改革的角度去思考和立体化、系统化设计准东的发展。”

“十四五”期间,准东开发区将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发展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西部地区崛起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疆篇章。

改革创新,准东开发区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