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讯(记者刘茜、通讯员孟锡鹏、马维雄)今年以来,州生态环境局坚持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突出“依法、精准、高效、规范”执法,提升环保服务效能。
优化执法方式,对纳入“正面清单”管理的46家企业,非现场监管常态化,减轻企业迎检负担。依据在线监控、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提供的管理数据强化非现场监管,同时积极运用无人机、电话问询等技术手段开展非现场执法及巡查,有效减少了对正面清单企业的现场检查频次,提高了监管执法效能。
动态管理“正面清单”名录。支持将与民生保障密切相关、污染物排放小、环境风险低、吸纳就业强的小微企业等绿色高质量发展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或作为正面清单管理企业,对于存在群众举报环境问题突出的企业,一经查实,依法依规对企业存在的环境违法问题进行查处,并按照程序、权限将存在环境问题的企业清除出“正面清单”目录。
全面加强执法装备建设,提升科技执法效能。今年,州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申请42万元专项资金,购买第三方监测及辅助执法技术服务;申请财政专项资金52万元,配备便携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仪、热成像夜视仪等55台(套)实用性强、使用频率高的执法新设备;申请援疆资金9万元,为重点区域县市分局配备新型无人机3台,提升基层科技执法水平。
州生态环境局有针对性的围绕影响环境质量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违法问题,开展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排污许可证落实、自动在线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13项专项执法检查活动。今年1-8月,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75起,下达行政处罚决定75份,罚没金额合计1328万元;限制生产6起,责令停产整治1起,查封扣押2起,行政拘留1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