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居家时如何科学健身,姚前宽建议市民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锻炼要切合实际。市民应根据年龄、自身身体状况、居住的环境条件来制定运动计划。运动时宜选择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的空间展开运动,宜穿着宽松舒服、有弹性的衣服,可以穿运动鞋,或者光脚时脚下铺瑜伽垫。应采取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
青少年居家健身时可以选择多做无氧运动,如跳绳、仰卧起坐、俯卧撑、 高抬腿等。成年人可选择平板支撑、哑铃操、靠墙深蹲、瑜伽等;老年人可选择强度较小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健身操等。运动期间要谨记“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放松”的运动原则,避免运动损伤。
二、合理安排健身时间。健身初学者每天运动半小时,健身初期选择强度低、易上手的运动项目,健身动作要做到规范科学;有健身基础的人,可以根据自身健身习惯练习,进行间歇性锻炼,大概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可稍作休息,保证身体不会过度劳累。如果加上运动前的热身和最后的拉伸时间,每一次的运动持续时间维持在45分钟左右是理想的状态。
三、居家健身热,预防运动损伤很重要。运动健身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量力而行,运动时要循序渐进。跟练时,要依据自身能力,切忌不能盲目坚持。“比如,拉伸身体时,如果感到吃力,就每日精进一点,不要操之过急。做高抬腿类的抬腿动作时,注意保持腰背挺直,否则锻炼效果会大打折扣。”运动是为了让身体更健康,运动中一定要适当控制运动的强度,如果运动过程中感觉不适,要及时停下来休息调整。
四、摄入营养合理。运动期间还要注重身体的营养摄入,建议根据运动量调整能量摄入,适当增加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的摄入,避免防疫期间体重增加过多或体重减轻幅度太大。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