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推进“三乡工程” 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玛纳斯县实施“三乡工程”综述
发布时间:2022.08.19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近年来,玛纳斯县大力实施能人返乡、市民下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对农村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进行探索试验,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模式创新,激活“人、钱、地”关键发展要素,促进城乡有效对接,使城乡要素资源产生“化学反应”,走出了一条具有玛纳斯特色的城乡互补、工农互促、三产融合、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

俯瞰玛纳斯县清水河乡坎苏瓦特村红坑星级民宿区。

能人返乡,释放新潜力

“我们汇丰物流园现在已引进商户26家,去年底为村集体创收145万元,各家商铺年均收入20万元以上,30余名村民在物流园实现了就近就业。后期,我们计划将物流园打造成集汽车服务、餐饮娱乐、物流集散于一体的综合园区,持续为村集体创收。”包家店镇包家店村汇丰物流园经理杨双铭信心满满地说。

杨双铭是包家店村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责任体系”联合动员回乡的返乡能人,返乡后担任了村干部职务,利用自身在外经商经验经营村办物流园,物流园在他的管理下不到一年时间就步入正轨,实现了超预期盈利。

玛纳斯县针对“能人返乡”工程,专门构建了县、乡(镇)、村三级党组织上下联动的党建责任体系,集中对81个行政村在外能人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建立“能人信息库”304名。以“乡土、乡情、乡愁”为纽带,“三级联动”开展登门拜访、恳谈交流、游览家乡等活动,推动人才回流农村,反哺家乡建设。加大返乡能人的培养和选拔力度,让返乡能人参与村“两委”工作,将表现优秀的吸纳到村“两委”班子。2021年村“两委”换届,23名返乡能人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6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在摸清底数、感召回乡的基础上,该县还实行了“一人一策”激励服务措施,梳理创业、就医、社保等方面集成激励政策10条,并在项目落地、投产、见效等每个环节和手续办理、要素保障、生产生活等各方面,提供“菜单式”“暖心式”全程跟办服务,最大限度满足返乡能人方便快捷办事的需求。目前,已与110名返乡能人达成返乡投资创业意向。

“我们通过县、乡、村三级党组织联合发力,成功引回了一批返乡能人担任村干部或自主创业。目前,返乡能人已经成为我县乡村振兴的一大主力,他们头脑灵活,大多数人经商经验丰富,日新月异的新农村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他们也为自己的家乡奉献了一份力量。”玛纳斯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刘华昌说。

玛纳斯县包家店镇包家店村返乡能人杨双铭与村干部商议汇丰物流园后期建设情况。

市民下乡,积聚新活力

沿着S101网红公路一路西行进入玛纳斯县清水河乡百里丹霞风景道,坎苏瓦特村集体投资打造的红坑星级民宿格外亮眼。下乡市民李翔看到了乡村旅游产业蕴含的巨大潜力,投资736万元在红坑星级民宿区开设了餐厅、KTV和游泳馆等店铺。“这里自然景观好,当地又很重视旅游业发展,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我要继续扩大服务范围,在自己收益的同时,带动周边的农牧民群众参与进来,实现互利共赢。”李翔说。

据悉,该县近年来精心打造了集“吃农家土菜、住乡间民宿、游田园美景、购土特产品”等乡村特色旅游链,开发乐土驿村驿站馕文化餐饮风情园、西凉州户村千亩桃园等特色旅游消费项目23个,创办星级农家乐、精品民宿、特色民宿15家,形成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康养休闲等新经济新业态,催生城市居民投资消费热情。

该县还依托特色地标品牌,各乡镇依据自身特色,以四季为节点,常态化开展桃文化旅游节、冬捕节、赛马节、冰雪节等系列活动,年吸引游客50万余人次,拉动乡村消费1.1亿元。引导75位有资金积累、技术专长的市民入驻乡村,投资2095万元参与乡村发展建设,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我们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主线,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依托,推进‘旅游+生态’‘旅游+产业’‘旅游+文化’发展模式,打造各类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园。一方面鼓励当地农牧民创业就业,另一方面吸引下乡市民投资创业、度假消费,现在由下乡市民投资开设的潮流民宿、塞外小酒吧成为我县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玛纳斯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张新宇说。

游客在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八家户村旅游观光。

企业兴乡,增添新动力

走进该县兰州湾镇八家户村,一排白墙青瓦的产学研基地,一座适合盛夏狂欢的水上乐园,一批各具特色的农家乐与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的景色完美融合。八家户村先后获得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也成为游客打卡的“网红地”。

“在上级党委的支持下,我们对村庄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进行了全方面优化升级,成功与县域、石河子市8家企业签订‘企业兴乡 合作经营’协议,一同打造了村庄田园综合体,带动全村农副产品销售,引导200余名村民就近创业就业,村民户均增收1000元,村集体年均增收50余万元。”八家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郎同生自豪地说。

为引进更多企业下乡创业,近年来,该县先后争取资金9.58亿元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农村道路、供排水、老旧房屋改造等问题,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新建停车场、卫生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配套设施,极大改善了乡村环境面貌,为企业下乡营造了良好环境。

在改善乡村营商环境的基础上,该县还建立了全员招商工作机制,实行全程代办,提供“保姆式”“店小二式”服务,全力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组织73家企业与81个村结对共建,形成“组织共建、资源共享、经济共荣、发展共进”的合力,成功达成村企产业合作项目49个,其中有实力的“农字号”企业落地乡村产业项目16个,形成优质棉花、酿酒葡萄、畜禽养殖等特色农业集群,有效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本版文图均由玛纳斯县委组织部提供)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强力推进“三乡工程” 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玛纳斯县实施“三乡工程”综述
发布日期: 2022-08-19 12:19:05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近年来,玛纳斯县大力实施能人返乡、市民下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对农村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进行探索试验,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模式创新,激活“人、钱、地”关键发展要素,促进城乡有效对接,使城乡要素资源产生“化学反应”,走出了一条具有玛纳斯特色的城乡互补、工农互促、三产融合、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

俯瞰玛纳斯县清水河乡坎苏瓦特村红坑星级民宿区。

能人返乡,释放新潜力

“我们汇丰物流园现在已引进商户26家,去年底为村集体创收145万元,各家商铺年均收入20万元以上,30余名村民在物流园实现了就近就业。后期,我们计划将物流园打造成集汽车服务、餐饮娱乐、物流集散于一体的综合园区,持续为村集体创收。”包家店镇包家店村汇丰物流园经理杨双铭信心满满地说。

杨双铭是包家店村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责任体系”联合动员回乡的返乡能人,返乡后担任了村干部职务,利用自身在外经商经验经营村办物流园,物流园在他的管理下不到一年时间就步入正轨,实现了超预期盈利。

玛纳斯县针对“能人返乡”工程,专门构建了县、乡(镇)、村三级党组织上下联动的党建责任体系,集中对81个行政村在外能人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建立“能人信息库”304名。以“乡土、乡情、乡愁”为纽带,“三级联动”开展登门拜访、恳谈交流、游览家乡等活动,推动人才回流农村,反哺家乡建设。加大返乡能人的培养和选拔力度,让返乡能人参与村“两委”工作,将表现优秀的吸纳到村“两委”班子。2021年村“两委”换届,23名返乡能人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6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在摸清底数、感召回乡的基础上,该县还实行了“一人一策”激励服务措施,梳理创业、就医、社保等方面集成激励政策10条,并在项目落地、投产、见效等每个环节和手续办理、要素保障、生产生活等各方面,提供“菜单式”“暖心式”全程跟办服务,最大限度满足返乡能人方便快捷办事的需求。目前,已与110名返乡能人达成返乡投资创业意向。

“我们通过县、乡、村三级党组织联合发力,成功引回了一批返乡能人担任村干部或自主创业。目前,返乡能人已经成为我县乡村振兴的一大主力,他们头脑灵活,大多数人经商经验丰富,日新月异的新农村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他们也为自己的家乡奉献了一份力量。”玛纳斯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刘华昌说。

玛纳斯县包家店镇包家店村返乡能人杨双铭与村干部商议汇丰物流园后期建设情况。

市民下乡,积聚新活力

沿着S101网红公路一路西行进入玛纳斯县清水河乡百里丹霞风景道,坎苏瓦特村集体投资打造的红坑星级民宿格外亮眼。下乡市民李翔看到了乡村旅游产业蕴含的巨大潜力,投资736万元在红坑星级民宿区开设了餐厅、KTV和游泳馆等店铺。“这里自然景观好,当地又很重视旅游业发展,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我要继续扩大服务范围,在自己收益的同时,带动周边的农牧民群众参与进来,实现互利共赢。”李翔说。

据悉,该县近年来精心打造了集“吃农家土菜、住乡间民宿、游田园美景、购土特产品”等乡村特色旅游链,开发乐土驿村驿站馕文化餐饮风情园、西凉州户村千亩桃园等特色旅游消费项目23个,创办星级农家乐、精品民宿、特色民宿15家,形成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康养休闲等新经济新业态,催生城市居民投资消费热情。

该县还依托特色地标品牌,各乡镇依据自身特色,以四季为节点,常态化开展桃文化旅游节、冬捕节、赛马节、冰雪节等系列活动,年吸引游客50万余人次,拉动乡村消费1.1亿元。引导75位有资金积累、技术专长的市民入驻乡村,投资2095万元参与乡村发展建设,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我们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主线,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依托,推进‘旅游+生态’‘旅游+产业’‘旅游+文化’发展模式,打造各类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园。一方面鼓励当地农牧民创业就业,另一方面吸引下乡市民投资创业、度假消费,现在由下乡市民投资开设的潮流民宿、塞外小酒吧成为我县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玛纳斯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张新宇说。

游客在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八家户村旅游观光。

企业兴乡,增添新动力

走进该县兰州湾镇八家户村,一排白墙青瓦的产学研基地,一座适合盛夏狂欢的水上乐园,一批各具特色的农家乐与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的景色完美融合。八家户村先后获得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也成为游客打卡的“网红地”。

“在上级党委的支持下,我们对村庄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进行了全方面优化升级,成功与县域、石河子市8家企业签订‘企业兴乡 合作经营’协议,一同打造了村庄田园综合体,带动全村农副产品销售,引导200余名村民就近创业就业,村民户均增收1000元,村集体年均增收50余万元。”八家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郎同生自豪地说。

为引进更多企业下乡创业,近年来,该县先后争取资金9.58亿元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农村道路、供排水、老旧房屋改造等问题,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新建停车场、卫生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配套设施,极大改善了乡村环境面貌,为企业下乡营造了良好环境。

在改善乡村营商环境的基础上,该县还建立了全员招商工作机制,实行全程代办,提供“保姆式”“店小二式”服务,全力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组织73家企业与81个村结对共建,形成“组织共建、资源共享、经济共荣、发展共进”的合力,成功达成村企产业合作项目49个,其中有实力的“农字号”企业落地乡村产业项目16个,形成优质棉花、酿酒葡萄、畜禽养殖等特色农业集群,有效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本版文图均由玛纳斯县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