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讯(记者王薇、通讯员马彦芳)“原来乡镇专业技术人员最高的职称就是副高级,能评上正高级职称,是我想都没想过的事。”今年56岁的马光中是阜康市九运街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技术员,从1985年参加工作至今,他已经在基层工作了37年。
昌吉州于2020年出台了《乡镇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办法》,在全疆率先开启乡镇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对乡镇参评人员适当放宽学历、论文和科研成果等要求。
2021年,被学历和论文著作等申报条件“卡”住多年的马光中,凭着过硬的技术顺利通过林业专业职称评审,晋升为正高级职称,工资涨了2000多元。“我觉得很满足,不仅仅是涨了工资,而是自己这么多年的工作得到了肯定。”马光中说。
马光中是我州乡镇职称制度改革中的受益者。2021年,昌吉州乡镇专业技术人才达757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3人,较改革前增长了4倍多;副高级职称1533人,较改革前增长了75%。
职称制度作为科学评价、用好用活人才的指挥棒,是激发广大人才创新活力的重要杠杆。2020年以来,自治州不断加大职称制度改革力度,坚持“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建立国家现行职称制度与州内乡镇职称制度“双轨运行机制”,拓展农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通道,为助推乡村振兴留住了大批人才。
“职称制度改革立足我州乡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需要,首先以基层最迫切需要的农艺、畜牧(兽医)、林业、农机、水利等专业为试点,重点解决评价与使用的关系,在昌吉市、阜康市先行先试后,逐步扩大专业范围和实施县(市),全面推广实施,对稳定基层人才队伍起到了积极作用。”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科长朱敏介绍。
对于基层专业技术人员来说,职称不仅意味着更高的收入,还有更高的职位。那么,乡镇职称是如何评定的呢?
我州在乡镇职称评审中,实行“评聘合一”,坚持向一线倾斜,坚持打破“四唯”评价标准,对参加基层高级职称评审的专业技术人才,学历可放宽,论文、科研成果不做硬性规定,对不具备规定学历、资历但长期扎根基层,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可制定相应条件破格评选。
“职称改革确立了一个导向,就是要用品德、能力、贡献来评价人才,打破唯学历、唯专业、唯论文、唯科研评价标准,就像大家所说的,让那些真正干工作的人、有贡献的人能够评上职称。”朱敏说。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州人社局加快推进“互联网+人社”平台建设,启用职称电子证书,建立乡镇职称数据库,搭建公共服务验证平台,实现申请当日即可在网上领取职称证书。
过去,职称评审监管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依靠政府监督,缺乏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体系。这次改革,坚持放管结合,在加强职称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州人社局建立职称评审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加强对自主评审单位的监管,加大对评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此外,继续教育是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对地质、矿产、水利、建筑等长期在野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按时参加继续教育有一定困难。为此,州人社局专门建设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培训服务平台,有效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热情及参与度。
朱敏表示,2022年,我州已将“深化乡镇职称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农艺、畜牧(兽医)、林业、农机、水利5个试点专业‘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评聘合一’”纳入自治州改革任务清单。接下来,州人社局将进一步统筹推进改革,推动职称制度改革举措落地生根,让更多乡镇专业技术人才尽快享受改革红利,为打造昌吉州人才发展新高地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