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昌吉农高区:用科技为农业“补水”
发布时间:2022.07.08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中国昌吉网(记者 刘茜 通讯员 马军)6月20日,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昌吉农高区)棉花种植户马春峰正忙着给1000亩棉花浇水施肥,只见他拿起手机打开APP轻点几下,田间安装的阀门应声开启,水和肥料直接抵达棉株根部。

马春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给1000亩棉花浇水施肥以前最少需要雇三四个人,一年下来光人工费就要6万元,用了慧尔水肥一体化智能施肥灌溉系统,现在一个人就能完成施肥灌溉作业,还可实现节水25%至30%。

新疆慧尔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尔农业)副总裁杜世勇介绍,目前,慧尔农业在全疆配置安装了3300多套智能施肥灌溉系统,辐射耕地300多万亩。杜世勇介绍,采用智能施肥灌溉系统每亩地可节水约82立方米,300万亩土地使用该系统一年就能节水2.5亿方,可满足超过60万亩土地的农业种植用水。据不完全统计,从2017年推广该系统至今,慧尔农业已累计为全疆农民节省各项种植成本1.5亿元。

走进昌吉农高区3万亩智慧农业成果转化示范园,40余项智慧农业领域先进成果集成于此。昌吉农高区结合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电信、新疆农业大学、慧尔农业等科研院所及重点企业,充分应用物联网、3S、5G、云服务、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手段,从硬件基础到软件开发,强化提升昌吉农高区水资源管理利用效率和效益、农业智能化生产水平,培育智慧农业专业化服务主体,健全完善“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农场管理服务体系,打造全疆智慧农业样板。

目前,昌吉农高区已建成智慧水利、智能水肥一体化、智慧农机、智能辅助决策等软件平台矩阵,完成主干支渠、管网及田间泵房、机电井、施肥罐、出地桩等核心控制区域智能化设施设备改造提升。昌吉农高区内545眼机电井、三大灌区闸口均已实现实时在线监控和远程计划调度,通过平台可以一目了然对辖区水资源进行精准调控,为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精准化计量提供技术支撑。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精准灌溉、定制施肥和全过程智能化控制,由传统人工经验操作转变为通过监测数据智能优化轮灌,提升灌溉均匀度,较常规施肥减少用量30%,人均灌溉管理效率提升5倍。

今年,昌吉农高区新引进中国农业大学、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先进滴灌技术及其设备,实施自动化小流量高频灌溉技术应用试验示范项目,在保证与常规滴灌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出地桩阀门优化后仅为原有的五分之一,单边最长铺设距离495米,预计实现亩均灌溉定额在270立方米以内,亩均节水66立方米,综合节本增效187元/亩。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对农田进行管理,3个人就能管理1万亩土地,极大地提升了管理效率。

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张明清介绍,近年来,昌吉农高区以科技之力补齐水资源先天不足,突破原本单一环节的数字节水,将农田节水、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土壤学、现代信息学等技术统筹推进,集成发展,力求将节水效果最大化。

此外,为进一步推进5G、物联网、云计算等农业信息化技术在昌吉农高区示范推广,强化水资源的科学高效利用管理,今年昌吉农高区还启动了集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水资源信息化管理、智慧水利培训中心及其配套设施改造升级为一体的智慧水利灌溉试点建设项目。

该项目计划在昌吉农高区实施高标准农田智慧设施改造提升及智慧水利综合管理应用,整合昌吉农高区现有地下水监测、井电双控等涉水信息化系统,结合昌吉农高区“科技引领、产业落地”的定位,打造“统一数据中心、一张三维地图、一个管理平台、一组移动应用、统一服务体系”为核心的昌吉农高区智慧水利平台,实现水利设施自动化、水利业务数字化、水利管理信息化和水利服务网络化的目标。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昌吉农高区:用科技为农业“补水”
发布日期: 2022-07-08 11:18:17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中国昌吉网(记者 刘茜 通讯员 马军)6月20日,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昌吉农高区)棉花种植户马春峰正忙着给1000亩棉花浇水施肥,只见他拿起手机打开APP轻点几下,田间安装的阀门应声开启,水和肥料直接抵达棉株根部。

马春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给1000亩棉花浇水施肥以前最少需要雇三四个人,一年下来光人工费就要6万元,用了慧尔水肥一体化智能施肥灌溉系统,现在一个人就能完成施肥灌溉作业,还可实现节水25%至30%。

新疆慧尔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尔农业)副总裁杜世勇介绍,目前,慧尔农业在全疆配置安装了3300多套智能施肥灌溉系统,辐射耕地300多万亩。杜世勇介绍,采用智能施肥灌溉系统每亩地可节水约82立方米,300万亩土地使用该系统一年就能节水2.5亿方,可满足超过60万亩土地的农业种植用水。据不完全统计,从2017年推广该系统至今,慧尔农业已累计为全疆农民节省各项种植成本1.5亿元。

走进昌吉农高区3万亩智慧农业成果转化示范园,40余项智慧农业领域先进成果集成于此。昌吉农高区结合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电信、新疆农业大学、慧尔农业等科研院所及重点企业,充分应用物联网、3S、5G、云服务、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手段,从硬件基础到软件开发,强化提升昌吉农高区水资源管理利用效率和效益、农业智能化生产水平,培育智慧农业专业化服务主体,健全完善“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农场管理服务体系,打造全疆智慧农业样板。

目前,昌吉农高区已建成智慧水利、智能水肥一体化、智慧农机、智能辅助决策等软件平台矩阵,完成主干支渠、管网及田间泵房、机电井、施肥罐、出地桩等核心控制区域智能化设施设备改造提升。昌吉农高区内545眼机电井、三大灌区闸口均已实现实时在线监控和远程计划调度,通过平台可以一目了然对辖区水资源进行精准调控,为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精准化计量提供技术支撑。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精准灌溉、定制施肥和全过程智能化控制,由传统人工经验操作转变为通过监测数据智能优化轮灌,提升灌溉均匀度,较常规施肥减少用量30%,人均灌溉管理效率提升5倍。

今年,昌吉农高区新引进中国农业大学、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先进滴灌技术及其设备,实施自动化小流量高频灌溉技术应用试验示范项目,在保证与常规滴灌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出地桩阀门优化后仅为原有的五分之一,单边最长铺设距离495米,预计实现亩均灌溉定额在270立方米以内,亩均节水66立方米,综合节本增效187元/亩。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对农田进行管理,3个人就能管理1万亩土地,极大地提升了管理效率。

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张明清介绍,近年来,昌吉农高区以科技之力补齐水资源先天不足,突破原本单一环节的数字节水,将农田节水、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土壤学、现代信息学等技术统筹推进,集成发展,力求将节水效果最大化。

此外,为进一步推进5G、物联网、云计算等农业信息化技术在昌吉农高区示范推广,强化水资源的科学高效利用管理,今年昌吉农高区还启动了集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水资源信息化管理、智慧水利培训中心及其配套设施改造升级为一体的智慧水利灌溉试点建设项目。

该项目计划在昌吉农高区实施高标准农田智慧设施改造提升及智慧水利综合管理应用,整合昌吉农高区现有地下水监测、井电双控等涉水信息化系统,结合昌吉农高区“科技引领、产业落地”的定位,打造“统一数据中心、一张三维地图、一个管理平台、一组移动应用、统一服务体系”为核心的昌吉农高区智慧水利平台,实现水利设施自动化、水利业务数字化、水利管理信息化和水利服务网络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