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人大代表之家”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昌吉市加强“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2.07.01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中国昌吉网(记者 杨鹤 通讯员 杨淑花)“人大代表之家”是新时代代表履职的重要阵地,是新形势下联系代表与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昌吉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将开展各类代表活动作为代表履职尽责的有力抓手,不断丰富人大代表服务群众的形式,利用“人大代表之家”平台充分发挥代表在依法履职、带头致富、服务选民等方面的作用。

6月22日,在汇嘉时代昌吉购物中心三楼书店内,一场全国两会精神宣讲报告会正在举行,读者与昌吉市人大代表坐在一起,面对面座谈交流。今年2月,昌吉市人大常委会将“人大代表大讲堂”搬进书店,让人大代表深入群众身边、深入基层一线,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和困难诉求。依托“人大代表之家”,既丰富人大代表工作内容,又实现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履职不停歇的目的,代表活动形式由“虚”转“实”,由“浅”转“深”。

如今,到“人大代表之家”反映意见建议已成为部分群众的选择。在“人大代表讲堂”上,一位市民现场向昌吉市人大代表、新疆巾帼众心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萧民提出“双职工家庭低年级学生延迟放学”的诉求,萧民从昌吉市各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课后服务时间和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等方面详细进行解答。“在向萧民代表提问和交流的环节中,我发现人大代表是非常接地气的,代表宣讲和解答的内容都非常务实。”昌吉市民仲家荣表示。

昌吉市大西渠镇幸福社区居民马合麦提向人民调解员李峡反映:他家在六楼,水压小,用水困难,生活十分不便。李峡立即和昌吉市人民法院大西渠人民法庭法官邵立忠一起就此事进行了调研走访。6月22日下午,在幸福社区人大代表调解室内,针对马合麦提反映的问题,李峡组织开展现场调解。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扩大司法确认程序的适用范围,对人大代表以特邀调解员身份调解矛盾纠纷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昌吉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市域实际,创新制定了《关于建立昌吉市人大“代表之家+”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在全州人大率先开创“人大代表+员额法官、检察官+人民调解员”的调处模式。目前,昌吉市依托人大代表“家站室”已建立17个人大代表矛盾纠纷调解室,131名市、镇人大代表参与到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中。截至目前,调解矛盾纠纷110起,化解率达到90%。

在位于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的“代表之家”内,十三户村的乡镇人大代表通过“云会议”系统,与六工镇其他7个村的人大代表一同参加线上评议会,大家通过实时视频会议系统听取副镇长杨鹏的述职报告以及六工镇乡村振兴办关于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履职情况报告。

在原有的视察、调研、走访、接待群众等方式基础上,昌吉市人大常委会利用网络、社交媒体以及开展志愿服务等创新人大代表履职方式,用活用好“人大代表之家”这一载体。

今年,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委会主任丰建军第五次当选镇人大代表。平日里,他常常通过“掌上”代表之家智慧平台察看“十个一”活动安排。他告诉记者:“每周村委会都会开展选民接待日活动,人大代表将现场收集群众反映的困难诉求及时向镇人大主席团上报,推动合理化建议落地落实,将困难诉求尽快解决。”昌吉市六工镇“人大代表之家”利用网络打造“实体+线上+掌上”信息化工作模式,进一步拓宽人大代表联络平台,加强人大代表和群众实时互动,为代表常态化履职服务提供保障。

李怡霏是昌吉市第十届人大代表,也是“怡霏爱心工作室”的负责人。通过“人大代表之家+爱心帮困”模式,李怡霏带领800余名志愿者在公益服务中认真开展“十个一”活动,在与困难群众的交流中了解群众所思所忧所盼。

截至目前,昌吉市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家站室”联系群众征集民意的功能,建成86个“家站室”,将836名五级人大代表混合编组、全员编入“代表之家”、代表小组统一管理。下一步,昌吉市人大常委会还将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加强“人大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建设,架设人大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打通代表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人大代表之家”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昌吉市加强“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工作综述
发布日期: 2022-07-01 17:49:51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中国昌吉网(记者 杨鹤 通讯员 杨淑花)“人大代表之家”是新时代代表履职的重要阵地,是新形势下联系代表与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昌吉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将开展各类代表活动作为代表履职尽责的有力抓手,不断丰富人大代表服务群众的形式,利用“人大代表之家”平台充分发挥代表在依法履职、带头致富、服务选民等方面的作用。

6月22日,在汇嘉时代昌吉购物中心三楼书店内,一场全国两会精神宣讲报告会正在举行,读者与昌吉市人大代表坐在一起,面对面座谈交流。今年2月,昌吉市人大常委会将“人大代表大讲堂”搬进书店,让人大代表深入群众身边、深入基层一线,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和困难诉求。依托“人大代表之家”,既丰富人大代表工作内容,又实现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履职不停歇的目的,代表活动形式由“虚”转“实”,由“浅”转“深”。

如今,到“人大代表之家”反映意见建议已成为部分群众的选择。在“人大代表讲堂”上,一位市民现场向昌吉市人大代表、新疆巾帼众心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萧民提出“双职工家庭低年级学生延迟放学”的诉求,萧民从昌吉市各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课后服务时间和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等方面详细进行解答。“在向萧民代表提问和交流的环节中,我发现人大代表是非常接地气的,代表宣讲和解答的内容都非常务实。”昌吉市民仲家荣表示。

昌吉市大西渠镇幸福社区居民马合麦提向人民调解员李峡反映:他家在六楼,水压小,用水困难,生活十分不便。李峡立即和昌吉市人民法院大西渠人民法庭法官邵立忠一起就此事进行了调研走访。6月22日下午,在幸福社区人大代表调解室内,针对马合麦提反映的问题,李峡组织开展现场调解。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扩大司法确认程序的适用范围,对人大代表以特邀调解员身份调解矛盾纠纷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昌吉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市域实际,创新制定了《关于建立昌吉市人大“代表之家+”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在全州人大率先开创“人大代表+员额法官、检察官+人民调解员”的调处模式。目前,昌吉市依托人大代表“家站室”已建立17个人大代表矛盾纠纷调解室,131名市、镇人大代表参与到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中。截至目前,调解矛盾纠纷110起,化解率达到90%。

在位于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的“代表之家”内,十三户村的乡镇人大代表通过“云会议”系统,与六工镇其他7个村的人大代表一同参加线上评议会,大家通过实时视频会议系统听取副镇长杨鹏的述职报告以及六工镇乡村振兴办关于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履职情况报告。

在原有的视察、调研、走访、接待群众等方式基础上,昌吉市人大常委会利用网络、社交媒体以及开展志愿服务等创新人大代表履职方式,用活用好“人大代表之家”这一载体。

今年,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委会主任丰建军第五次当选镇人大代表。平日里,他常常通过“掌上”代表之家智慧平台察看“十个一”活动安排。他告诉记者:“每周村委会都会开展选民接待日活动,人大代表将现场收集群众反映的困难诉求及时向镇人大主席团上报,推动合理化建议落地落实,将困难诉求尽快解决。”昌吉市六工镇“人大代表之家”利用网络打造“实体+线上+掌上”信息化工作模式,进一步拓宽人大代表联络平台,加强人大代表和群众实时互动,为代表常态化履职服务提供保障。

李怡霏是昌吉市第十届人大代表,也是“怡霏爱心工作室”的负责人。通过“人大代表之家+爱心帮困”模式,李怡霏带领800余名志愿者在公益服务中认真开展“十个一”活动,在与困难群众的交流中了解群众所思所忧所盼。

截至目前,昌吉市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家站室”联系群众征集民意的功能,建成86个“家站室”,将836名五级人大代表混合编组、全员编入“代表之家”、代表小组统一管理。下一步,昌吉市人大常委会还将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加强“人大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建设,架设人大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打通代表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