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薇)5月19日,夏日晴朗,记者走进位于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宜化)厂区,只见一座十几米高的分离器挺立在蓝天白云下。
“这是电石渣浆回收乙炔气装置,安装于PVC生产线源头,利用专用分离设备从电石渣浆中回收乙炔气。”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工程师杨晓勤介绍。电石渣浆内除含有电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电石渣外,还饱和有乙炔气,如任其自然挥发,既存在易燃易爆安全隐患,又白白损失了部分能源,还污染了环境。
杨晓勤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电石渣浆回收乙炔气装置1小时可回收200方乙炔气,相当于1个小时回收PVC产品500公斤,每吨PVC电石消耗下降15公斤。以此类推,预计每年可回收168万方乙炔气,节约电石消耗5000吨、PVC生产成本2250万元,节约标准煤4600吨,减少碳排放12500吨。
新疆宜化电石渣浆回收乙炔气项目的投运,实现了电石渣浆中的乙炔气体循环再利用,进一步完善PVC产业链,既达到减污增效的目的,又符合循环经济“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
新疆宜化是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家建成投产、实现资源就地转换的湖北省援疆化工企业,具备2×330兆瓦发电、40万吨合成氨、60万吨尿素、8万吨三聚氰胺、60万吨电石、25万吨离子膜烧碱、30万吨PVC、100万吨电石渣制水泥的年生产能力,已形成煤电化一体化的循环经济产业园。2022年1月至4月,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18亿元,累计上缴税收6.59亿元。

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厂区。记者 何龙 摄
节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提高能效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新疆宜化加强能源使用管理,创新技术提升减排增效,推动企业节能降碳,实现绿色发展。
基于化石能源的加工利用,石化化工行业可谓既是能源的消耗者,又是能源的生产者,不仅生产过程中消耗化石能源,生产出的产品也会将碳延伸到终端消费领域。
“我们在生产全程会消耗大量能源资源,同时也会产生大量余气、余热和余压,但不能把它们当作生产废弃物白白浪费掉。”杨晓勤说。
2018年至2020年,新疆宜化投资近40亿元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促进安全、环保、消防、工艺、设备设施和自动化“六提升”,在顶层设计上形成闭合循环、协调发展的产业链。整个园区按“煤—热—电—化”的一体化循环产业链布局,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
目前,在余气处理方面,新疆宜化实现了电石渣浆回收乙炔气制PVC、三聚氰胺尾气全部生产尿素、电石尾气用作生产石灰、三聚氰胺、水泥的热源等;在余热处理方面,梯级实现了蒸汽冷凝液再利用、氯化氢合成副产蒸汽用于聚合热水加热、转化热水用于溴化锂制冷、三聚氰胺需降温水用于溴化锂制冷、聚合母液用于加热干燥空气等;在余压处理方面,实现了无动力氨回收、循环水取消多余压头的泵等;在固废处理方面,将生产聚氯乙烯过程中产生的电石渣及热电装置产生的灰渣和脱硫废渣、粉煤灰用于生产水泥,积极发挥循环经济标准企业模范带头作用。
如今,新疆宜化在生产环节大量引进和采用节能型电机等设备,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引进生产管理全过程,力求形成更多、更细的循环链。2021年,该公司烧碱、PVC、合成氨、水泥4项主导产品综合能耗达到先进值,尿素、电石2项产品综合能耗接近先进值。
与此同时,新疆宜化建立了公司党委统管、专业直管、能源监管、全员参与的管理体系,根据国家相关节能减排等法律法规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发动全员推动节能减碳工作,带来的节能降耗减排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坚持‘做小分子、做大分母’的主要思路,从降低能源消费总量和提高产值两个方面精准发力;同时从点滴细节做起,比如在消灭长明灯、长流水、常开门、缺保温等方面形成具体的管理办法,在消除‘跑冒滴漏’方面出细招,实现管理节能。去年,全年降低生产成本1.2亿元。”杨晓勤说。
走在新疆宜化厂区内,空气干净透明,厂区清净整洁,12年积淀,“绿色发展”理念在一个个具象的实践中彰显出来,成为惠及广大员工的民生福祉,争当行业安全环保示范企业的信心更加坚定。
杨晓勤表示,“十四五”期间,新疆宜化将坚持把降低能耗强度、提高能效水平作为主要抓手和主攻方向,做好产业规划布局、重大项目建设与能耗双控政策的有效衔接,夯实高质量发展底色。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