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437个“代表之家”遍地开花别样红——昌吉州加强“人大代表之家”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22.05.24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王薇)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肩负着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首先必须“零距离”倾听民声。

人大代表发挥作用,在人代会期间容易做到,但在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又该如何做好“代言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会议期间能否为民代言,为民代言得好不好,取决于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联系群众的“基本功”是否扎实。

提升和规范“人大代表之家”,是新时期创新人大代表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2018年以来,自治州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代表在闭会期间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代表之家”建设、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意见》《关于“人大代表之家”规范化建设管理的意见》,不断加强代表履职平台建设、规范代表履职活动,形成以“自身建设标准化、履职行为规范化、代表活动经常化”为特色的人大代表工作昌吉模式。

如今,437个“代表之家”、126个示范点遍地开花,覆盖全州各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庄,形成了辐射广泛的民情联系网络,拉近了代表与选民的距离,延伸了代表工作的触角,让群众在“代表之家”找得到代表,反映得了情况,能办得成事。

这些扎根于群众心中温暖的“家”,犹如一颗颗播下的种子,经过精心孕育,破土而出,绿了闭会期间代表活动这块“田园”。

播撒“家”的种子 凝聚代表履职内力

春日,微风拂过泥土散发着芳香,把木垒县博斯坦乡辽阔的春季草场吹得如涟波荡漾。走进博斯坦乡“代表之家”,会议桌、档案柜、书柜等办公用品一应俱全;人大代表学习制度、联系选民制度、代表活动制度等内容公示上墙;各类簿、表、本,翔实地书写着人大代表开展活动的历程。

木垒县博斯坦乡党委委员、乡人大主席乌拉尔别克是这个“家”的负责人,他带领14名人大代表,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讨论等形式学习法律法规,以及人大代表履职的相关知识。这里还是博斯坦乡临时核酸检测点、动物防疫站,群众没事就爱来“家”里坐坐,向人大代表吐露自己的心声。

目前,木垒县已建成54个“代表之家”、9个代表联络室、3个代表工作室,还有6个“流动代表之家”,分布在6个牧业乡镇。

“在昌吉,‘流动代表之家’是我们的独创。”木垒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热海说。为方便代表联系选民、联系群众,县人大常委会针对牧区群众居住分散、生产生活流动性强的特点,创造性地把“代表之家”建立在了春秋草场,确保牧区代表能“生产不耽误、活动不耽误”,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热海告诉记者:“在创建工作中,我们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坚持有场所、有设施、有制度、有公示榜、有资料、有活动记载标准,让‘家’的布局更加丰富的同时,坚持就近方便参加活动原则,我们将全县738名四级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家’开展接待走访选民活动,还向代表提供了学习书籍,完善了各项制度,规范了代表活动,丰富了学习内容,真正把‘家’建设好。”

我州现有各级人大代表5000多名,基层代表占全州代表总数的90%以上。“代表之家”为全州各级人大代表提供了学习、培训、交流、履职、联系选民的平台。经过详细分析和广泛深入的调研,州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代表之家”整合优化,坚持“六有”标准,注重一室多用、共享共用,因地制宜落实“代表之家”场所,同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制定出台人大代表学习培训、调研视察、联系接待选民、述职交流、履职考核等一系列制度办法,配齐“代表之家”负责人、联络员,形成了标准明确、管理规范的阵地网络。

在提升和规范“人大代表之家”过程中,木垒县行动快、工作较为规范;奇台县克服资金困难,千方百计完成建设任务;昌吉市建设标准高、活动成效好;呼图壁县大胆探索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阜康市建立“线上会商”问政督政模式;玛纳斯县积极探索电视网络问政;吉木萨尔县落实人大主席“三亲自”;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全疆率先成立园区“代表之家”……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同时,各县市、园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工作,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使“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把代表联系群众的触角延伸到群众心坎上。

抚育“家”的幼苗 提升代表履职动力

1月27日一早,室外虽然是天寒地冻,但吉木萨尔县北庭镇东二畦村“代表之家”里坐满了人,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来村里收集社情民意。

整整一上午的时间,选民们提出的农村环境治理、农村养老等问题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东二畦村“代表之家”负责人、人大代表王瑞认真地做了记录,对有些能马上解答、及时处理的问题,一一向选民们作了答复和处理。

“老百姓都知道村里每月开展一次代表接待日活动,可以在这天找代表,反映问题。”吉木萨尔县北庭镇东二畦村党委书记薛梅芝介绍,这种反映诉求的有效途径,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认可。

4月17日,昌吉市大西渠镇幸福社区“人大代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组织人大代表成功调解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双方当事人在人大代表和法官的耐心劝导下,成功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

邀请人大代表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是昌吉市不断丰富人大代表活动形式和内容的一项新举措。全市依托乡镇(街道)代表之家、代表工作室设立了17个“人大代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努力把群众诉求化解在“当时”“当地”。

这些都是“人大代表之家”丰富代表活动的形式。代表走访选民、慰问困难群众、调研视察……全州各级代表之家的活动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丰富,这棵幼苗正在基层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为了提高代表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我州各级人大充分利用“人大代表之家”阵地进行学习,通过每年两次送培训下基层、赴援疆省市体验式培训、在州委党校开办州人大代表培训班的形式,不断提升人大代表的政治站位、理论素养、法制观念和专业能力。

同时,我州出台“代表之家”评选表彰先进办法和人大代表履职评价细则,制定担任领导职务代表接待选民制度、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代表视察“两院”工作等18项工作制度,将人大代表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督促县市创新设立100万元至200万元“微实事”专项资金,截至目前,全州共使用专项资金办理“微实事”209件。

“在提升和规范‘代表之家’的工作中,为了提高代表履职能力,我们有不少‘秘密武器’。”州人大常委会秘书长苏建国介绍,州、县市、乡镇(街道)三级人大认真落实包联机制,州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定期深入包联县市进行指导,县市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深入乡镇(街道)狠抓落实,乡镇(街道)人大主席亲自参与策划、组织、指导,各县市结合生产生活特点创新课程设置,代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满足了代表个性化、差异化学习需求,使学习培训更具有时代性和吸引力,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建好了“家”,如何真正地让百姓心里有这个“家”,让百姓发自内心地信任这个“家”,才是对人大工作的挑战和考验。

“‘代表之家’是代表的培训基地、活动阵地、服务窗口、履职平台。”州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建新表示,“实践证明,‘代表之家’不仅进一步增强了代表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使人大代表肩上有了担子,活动有了路子,也在群众与党委、政府之间架起了一座联系沟通的桥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建优“家”的田园 激发代表履职活力

代表履职如何?不少选民都不知情。

建在群众身边的“代表之家”让村民对代表的工作有了新认识。州人大代表姜建昌说:“我在玛纳斯县包家镇黑梁湾村‘代表之家’做出承诺后,将自己种植果树的经验向村民们倾囊相授,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不再为履职缺乏平台而困惑。”

“通过建立‘代表之家’,进一步增强了代表的职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密切了代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代表素质进一步提高,代表活动进一步规范,代表作用进一步发挥,代表工作的成效进一步显现。”州人大常委会代人委主任马江这样总结“人大代表之家”的作用。这些,我们在一个个“代表之家”都找到了有力的事实佐证:玛纳斯县玛纳斯镇新街社区“代表之家”协调解决了居民无室外活动场地、小区供热不正常、空巢老人无人照料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问题;昌吉市榆树沟镇勇进村“代表之家”为村民请愿修好路、实施了入户下水排水工程;木垒县“代表之家”解决了选民反映停车难、草场纠纷等50多个群众关心的堵点问题;疫情防控期间,4018名各级人大代表参加志愿服务工作,捐款捐物合计174万余元……

在人大代表的推动下,一些乡镇村庄脏、乱、差局面渐渐远去,一口口污水井、一条条便民路、一处处排水沟,让居民露出了由衷的微笑。“本以为代表只在会上履职,原来闭会期间也会动真格”“有困难找代表”成为选民的普遍共识。

怎样才算得上是合格称职的代表?几乎每位人大代表都会常常自问。2020年,我州制定《昌吉州人大代表开展“七带头、十个一”活动规范》,要求人大代表带头讲政治守规矩、带头维护社会稳定、带头维护民族团结、带头宣传宣讲、带头学法遵法守法、带头扶贫帮困、带头树立文明新风;闭会期间代表每月接待一次选民、走访一次边远地区,每季度开展一次调研视察,每半年开展一次代表议政日活动、参加一次培训,每年听取一次政情通报、提出一条代表建议,每年开展一次扶贫帮困、一次履职交流、一次述职评议。从而保证了群众的诉求得到有效解决,代表们在为民办实事得到老百姓认可的同时,履职热情也空前高涨。

“七带头、十个一”活动开展以来,各级人大代表开展宣讲活动4600余人次,接待选民18万余人次,开展“议政日”活动700余场次,收集群众建议意见580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2800余个,2020年州人大代表建议办成率和满意率首次实现了两个百分之百。

“我们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马建新认为,“代表工作的关键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搞花架子。接下来,我们既要加强代表的履职培训,提升代表的履职能力,加强对代表的监督,通过向选民述职等形式,增强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家”的建立,正如一株株满载着生机与活力的幼苗,为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注入勃勃生机,为基层改革发展、民生建设注入强大动力。这幼苗绿了田园,更绿了这片土地。如今,为了“代表之家”永葆活力,州人大常委会依然在探索。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437个“代表之家”遍地开花别样红——昌吉州加强“人大代表之家”建设纪实
发布日期: 2022-05-24 12:57:06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王薇)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肩负着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首先必须“零距离”倾听民声。

人大代表发挥作用,在人代会期间容易做到,但在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又该如何做好“代言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会议期间能否为民代言,为民代言得好不好,取决于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联系群众的“基本功”是否扎实。

提升和规范“人大代表之家”,是新时期创新人大代表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2018年以来,自治州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代表在闭会期间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代表之家”建设、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意见》《关于“人大代表之家”规范化建设管理的意见》,不断加强代表履职平台建设、规范代表履职活动,形成以“自身建设标准化、履职行为规范化、代表活动经常化”为特色的人大代表工作昌吉模式。

如今,437个“代表之家”、126个示范点遍地开花,覆盖全州各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庄,形成了辐射广泛的民情联系网络,拉近了代表与选民的距离,延伸了代表工作的触角,让群众在“代表之家”找得到代表,反映得了情况,能办得成事。

这些扎根于群众心中温暖的“家”,犹如一颗颗播下的种子,经过精心孕育,破土而出,绿了闭会期间代表活动这块“田园”。

播撒“家”的种子 凝聚代表履职内力

春日,微风拂过泥土散发着芳香,把木垒县博斯坦乡辽阔的春季草场吹得如涟波荡漾。走进博斯坦乡“代表之家”,会议桌、档案柜、书柜等办公用品一应俱全;人大代表学习制度、联系选民制度、代表活动制度等内容公示上墙;各类簿、表、本,翔实地书写着人大代表开展活动的历程。

木垒县博斯坦乡党委委员、乡人大主席乌拉尔别克是这个“家”的负责人,他带领14名人大代表,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讨论等形式学习法律法规,以及人大代表履职的相关知识。这里还是博斯坦乡临时核酸检测点、动物防疫站,群众没事就爱来“家”里坐坐,向人大代表吐露自己的心声。

目前,木垒县已建成54个“代表之家”、9个代表联络室、3个代表工作室,还有6个“流动代表之家”,分布在6个牧业乡镇。

“在昌吉,‘流动代表之家’是我们的独创。”木垒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热海说。为方便代表联系选民、联系群众,县人大常委会针对牧区群众居住分散、生产生活流动性强的特点,创造性地把“代表之家”建立在了春秋草场,确保牧区代表能“生产不耽误、活动不耽误”,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热海告诉记者:“在创建工作中,我们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坚持有场所、有设施、有制度、有公示榜、有资料、有活动记载标准,让‘家’的布局更加丰富的同时,坚持就近方便参加活动原则,我们将全县738名四级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家’开展接待走访选民活动,还向代表提供了学习书籍,完善了各项制度,规范了代表活动,丰富了学习内容,真正把‘家’建设好。”

我州现有各级人大代表5000多名,基层代表占全州代表总数的90%以上。“代表之家”为全州各级人大代表提供了学习、培训、交流、履职、联系选民的平台。经过详细分析和广泛深入的调研,州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代表之家”整合优化,坚持“六有”标准,注重一室多用、共享共用,因地制宜落实“代表之家”场所,同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制定出台人大代表学习培训、调研视察、联系接待选民、述职交流、履职考核等一系列制度办法,配齐“代表之家”负责人、联络员,形成了标准明确、管理规范的阵地网络。

在提升和规范“人大代表之家”过程中,木垒县行动快、工作较为规范;奇台县克服资金困难,千方百计完成建设任务;昌吉市建设标准高、活动成效好;呼图壁县大胆探索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阜康市建立“线上会商”问政督政模式;玛纳斯县积极探索电视网络问政;吉木萨尔县落实人大主席“三亲自”;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全疆率先成立园区“代表之家”……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同时,各县市、园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工作,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使“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把代表联系群众的触角延伸到群众心坎上。

抚育“家”的幼苗 提升代表履职动力

1月27日一早,室外虽然是天寒地冻,但吉木萨尔县北庭镇东二畦村“代表之家”里坐满了人,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来村里收集社情民意。

整整一上午的时间,选民们提出的农村环境治理、农村养老等问题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东二畦村“代表之家”负责人、人大代表王瑞认真地做了记录,对有些能马上解答、及时处理的问题,一一向选民们作了答复和处理。

“老百姓都知道村里每月开展一次代表接待日活动,可以在这天找代表,反映问题。”吉木萨尔县北庭镇东二畦村党委书记薛梅芝介绍,这种反映诉求的有效途径,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认可。

4月17日,昌吉市大西渠镇幸福社区“人大代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组织人大代表成功调解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双方当事人在人大代表和法官的耐心劝导下,成功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

邀请人大代表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是昌吉市不断丰富人大代表活动形式和内容的一项新举措。全市依托乡镇(街道)代表之家、代表工作室设立了17个“人大代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努力把群众诉求化解在“当时”“当地”。

这些都是“人大代表之家”丰富代表活动的形式。代表走访选民、慰问困难群众、调研视察……全州各级代表之家的活动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丰富,这棵幼苗正在基层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为了提高代表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我州各级人大充分利用“人大代表之家”阵地进行学习,通过每年两次送培训下基层、赴援疆省市体验式培训、在州委党校开办州人大代表培训班的形式,不断提升人大代表的政治站位、理论素养、法制观念和专业能力。

同时,我州出台“代表之家”评选表彰先进办法和人大代表履职评价细则,制定担任领导职务代表接待选民制度、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代表视察“两院”工作等18项工作制度,将人大代表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督促县市创新设立100万元至200万元“微实事”专项资金,截至目前,全州共使用专项资金办理“微实事”209件。

“在提升和规范‘代表之家’的工作中,为了提高代表履职能力,我们有不少‘秘密武器’。”州人大常委会秘书长苏建国介绍,州、县市、乡镇(街道)三级人大认真落实包联机制,州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定期深入包联县市进行指导,县市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深入乡镇(街道)狠抓落实,乡镇(街道)人大主席亲自参与策划、组织、指导,各县市结合生产生活特点创新课程设置,代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满足了代表个性化、差异化学习需求,使学习培训更具有时代性和吸引力,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建好了“家”,如何真正地让百姓心里有这个“家”,让百姓发自内心地信任这个“家”,才是对人大工作的挑战和考验。

“‘代表之家’是代表的培训基地、活动阵地、服务窗口、履职平台。”州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建新表示,“实践证明,‘代表之家’不仅进一步增强了代表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使人大代表肩上有了担子,活动有了路子,也在群众与党委、政府之间架起了一座联系沟通的桥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建优“家”的田园 激发代表履职活力

代表履职如何?不少选民都不知情。

建在群众身边的“代表之家”让村民对代表的工作有了新认识。州人大代表姜建昌说:“我在玛纳斯县包家镇黑梁湾村‘代表之家’做出承诺后,将自己种植果树的经验向村民们倾囊相授,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不再为履职缺乏平台而困惑。”

“通过建立‘代表之家’,进一步增强了代表的职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密切了代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代表素质进一步提高,代表活动进一步规范,代表作用进一步发挥,代表工作的成效进一步显现。”州人大常委会代人委主任马江这样总结“人大代表之家”的作用。这些,我们在一个个“代表之家”都找到了有力的事实佐证:玛纳斯县玛纳斯镇新街社区“代表之家”协调解决了居民无室外活动场地、小区供热不正常、空巢老人无人照料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问题;昌吉市榆树沟镇勇进村“代表之家”为村民请愿修好路、实施了入户下水排水工程;木垒县“代表之家”解决了选民反映停车难、草场纠纷等50多个群众关心的堵点问题;疫情防控期间,4018名各级人大代表参加志愿服务工作,捐款捐物合计174万余元……

在人大代表的推动下,一些乡镇村庄脏、乱、差局面渐渐远去,一口口污水井、一条条便民路、一处处排水沟,让居民露出了由衷的微笑。“本以为代表只在会上履职,原来闭会期间也会动真格”“有困难找代表”成为选民的普遍共识。

怎样才算得上是合格称职的代表?几乎每位人大代表都会常常自问。2020年,我州制定《昌吉州人大代表开展“七带头、十个一”活动规范》,要求人大代表带头讲政治守规矩、带头维护社会稳定、带头维护民族团结、带头宣传宣讲、带头学法遵法守法、带头扶贫帮困、带头树立文明新风;闭会期间代表每月接待一次选民、走访一次边远地区,每季度开展一次调研视察,每半年开展一次代表议政日活动、参加一次培训,每年听取一次政情通报、提出一条代表建议,每年开展一次扶贫帮困、一次履职交流、一次述职评议。从而保证了群众的诉求得到有效解决,代表们在为民办实事得到老百姓认可的同时,履职热情也空前高涨。

“七带头、十个一”活动开展以来,各级人大代表开展宣讲活动4600余人次,接待选民18万余人次,开展“议政日”活动700余场次,收集群众建议意见580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2800余个,2020年州人大代表建议办成率和满意率首次实现了两个百分之百。

“我们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马建新认为,“代表工作的关键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搞花架子。接下来,我们既要加强代表的履职培训,提升代表的履职能力,加强对代表的监督,通过向选民述职等形式,增强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家”的建立,正如一株株满载着生机与活力的幼苗,为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注入勃勃生机,为基层改革发展、民生建设注入强大动力。这幼苗绿了田园,更绿了这片土地。如今,为了“代表之家”永葆活力,州人大常委会依然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