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薇)四月,乡间田野充满着春的气息,涌动着绿色希望。
历经20年的发展积淀,自治州制种产业在疆内已是首屈一指,正在迈步全国前列。
从多年前的“小散乱”到如今的科学布局规划、高标准生产设施、完善的物流体系一应俱全……昌吉种业完成蜕变,开启集群式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我州种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培育了一批“育繁推一体化”骨干龙头企业,先后建成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现代种业产业集群、昌吉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国家级区域性西甜瓜和蔬菜良种繁育基地等,自治区成立了5家种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其中小麦、玉米、加工番茄、西瓜4家种业科技创新联合体都在我州落户。
龙头带动是推动种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优势。
连日来,新疆九圣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九圣禾创新实验室实验员张振一直忙得停不下来,她和同事们正在对一批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情况进行统计,评估种子质量数据,确保农民春播用上“放心种”。
据悉,我州玉米种子占全国10%的市场份额,其现代化自动化加工水平、质量控制能力突出,实现了玉米果穗机械扒皮、烘干脱水、脱粒预清、清选加工、包衣包装全程不落地加工,玉米种子发芽率指标远远高于国家标准,具备生产高品质单粒播种子的能力。
海南九圣禾研究院总经理高雪飞告诉记者,九圣禾创新实验室成立一年多,已拥有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专业科研人员22人。他们与国内外20余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开展科研合作,并已申请CASL认证,可以承担社会化的科研合作服务和质量安全检测工作。
新疆九圣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国家“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全国十强种业公司、国家良种重大科研攻关成员单位,在昌吉、塔城、喀什、奇台、托克逊以及河南新乡、辽宁铁岭等地建设了种子加工生产线和配套仓储物流服务体系,小麦、棉花、玉米年成品种子年加工能力达15万吨以上,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小麦品种屡次刷新新疆冬小麦高产纪录。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们以‘大研发、大生产、大营销’三大体系建设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更加完善,拥有独家生产经营权的品种达141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40个,建立除新疆农科院种质资源库外全疆库容规模最大、保存数量最多的种质资源库,存放着6000多份小麦、棉花、玉米等种质资源,3万多份育种材料。”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爱华介绍。
如今,自治州现代种业形成了以九圣禾、华西种业为龙头,其他民营种子企业为中坚的企业集群,通过委托育种、合作育种、成果转让等方式,种业企业与国内外种子科研、生产经营单位建立了稳定的产、销、研合作关系,同时登海、东亚、三北、金色农华等国内大型种子企业在我州布局经营,自治州已经成为我国西部乃至中亚重要的种子集散地。
为促进种业产业集群健康发展,2019年,昌吉市种子协会发起成立新疆昌吉州现代种业产业联合会,将种子企业、农场、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80家相关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推动成员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合作、风险共担、互利共赢,全面提升昌吉种业发展水平。
2007年以来,我州举办的昌吉种交会已成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作物种子集散交易平台,有力提升了昌吉州在种业领域的影响。
多年来,自治州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现代种业发展,扎实推进集约化、产业化、精品化、品牌化,向绿色生态优势要竞争力,切实改进和加强种子行业的执法工作,提高种子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和保障种业持续健康发展,逐步形成了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现代种业发展新格局。
下一步,我州将设立种业发展专项扶持基金,围绕基地建设、产品技术推广、市场监管、企业发展等方面强链补链,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种业企业,构建以研发为基础、创新为龙头、种业为核心的融合发展集群,将自治州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玉米、小麦、西甜瓜和蔬菜种子研发中心和繁育中心,努力向研发能力领先、产业聚集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西部种都”的宏伟目标披荆斩棘、奋力前行,为共筑种业强国梦贡献更多的“昌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