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薇)4月4日不到9时,刘建荣换上白大褂,做完消杀工作后,在门诊室整理全民体检报告单等待前来就诊的患者。不多时,几名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还有注射狂犬疫苗、取全民体检报告单的居民相继而来。为患者诊疗完,她背起药箱匆匆出门,赶往昌吉市桃源新城小区,为一名瘫痪的居民换药。
近期昌吉市启动了多轮全员核酸检测,作为昌吉市建国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今年47岁的刘建荣也在核酸采样人员之列,她只能将日常工作节奏安排得再紧凑一些。
此时,刘建荣已经4天没有回家,吃住在单位,夜以继日地工作让她的眼睛里有了血丝,但仍手脚利落,没有一丝疲态。
回到中心,已经是13时许,刘建荣这才有时间歇口气,简单的午餐之后,她和同事们参加中心组织的疫情防控相关操作流程集中培训,并对社区转院患者随访,随即投入到下午紧张的核酸采样工作当中。
“张大嘴巴,会有一些不舒服,您忍耐一下。”18时,位于桃源新城小区地下车库核酸采样点,刘建荣已“全副武装”化身抗疫“大白”,她耐心地为前来核酸检测的人员进行咽拭子检测,随后,立刻进行消毒,为下一次采样做好准备。
按下了多少次手消液、拧了多少瓶盖、装了多少个生物安全袋……刘建荣早已记不清,她只想着自己手上的动作快点、再快一点,居民们排队等候的时间就可以再缩短一点。
刘建荣告诉记者,采样不光是举起胳膊捅两下就行了,需要在咽扁桃体或者咽后壁黏膜取样,很多老人和小孩对此不适应,她会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鼓励。偶尔有孩子比较敏感,棉棒一捅就吐出来了,面罩、胳膊上会被喷上呕吐物。
20时许,刘建荣接到中心通知,转运患者和集中留观人员,上门为居家人员物表采样。
她穿着防护服、携带采集设备一栋楼一栋楼爬楼梯,防护服好似一个聚热容器,没一会儿,刘建荣的脸上满是豆大的汗珠。
刘建荣说,少喝水、少吃饭成了所有采样“大白”默默达成的共识,免得中间上厕所,这样就能坚持更长的时间,不仅可以让居民减少等待时间,还能省下一套防护服。
经过几个小时的奔波忙碌,4月5日凌晨3时,刘建荣回到中心,终于可以脱下防护服的她,里面的衣物都已汗湿,头发也湿漉漉地粘在头皮上,额头、脸颊被口罩、头套勒出深深的印子,看着让人心疼。
“我们上门采样最多的一天有上百户,这需要好好规划。”刘建荣说,怎么设定路线、怎么节省时间,都得下功夫,只希望样本可以早点送,结果可以早点出。
仅仅休息了两个多小时,刘建荣被紧急电话叫醒,她又换上防护装备到居家留观人员家中做核酸采样,当她忙完工作回到中心,时钟已指向12时。
实际上,这不是刘建荣第一次参与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她告诉记者,自从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中心组织了医护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相关的培训,她已在核酸检测采样点坚守了两年。
“别看我们的工作简单,但是责任重大。”刘建荣自豪地说,每一个核酸采样点的工作人员都在用汗水和坚持,为阻断疫情传播尽着最大的努力,同样也盼望着居民们能积极配合。每当听到居民们说一声“谢谢你们,辛苦了”,她就很开心。
采访结束,已近午时,一缕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了“大白”的身上,也照进了人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