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薇)检修农机、购买农资、清淤通渠……早春三月,奇台县各乡镇一派繁忙景象。除了备耕农忙,这里的社区工厂也开足马力,赶制订单,满足市场需求。
3月18日,卡尔湾箱包厂里十几台缝纫机发出有节奏的“嗒嗒”声,线头在工人们的手指上灵活翻飞,裁剪、缝制、钉扣等,一道道工序有序进行,随处可见机器运转和工人们忙碌的身影。
卡尔湾箱包厂位于奇台县奇台镇犁铧尖社区。这个社区是奇台县最大的多民族聚居区,居住着11个民族的居民。卡尔湾箱包厂厂长买合木提·祖努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今年59岁的买合木提·祖努曾是下岗职工,吃过低保,打过零工,摆过地摊,经历过多次创业挫折。2006年,他借钱买了两台缝纫机办起了箱包厂,在奇台镇政府和犁铧尖社区的扶持下,享受到了就业创业援助政策,箱包厂日益壮大。
从家庭式小作坊开始,由4人慢慢发展到10人、20人……如今,卡尔湾箱包厂的员工已有50余人。
记者看到,工人们缝制的帆布褡裢色彩艳丽,纹样立体,图案具有民族特色。买合木提·祖努说:“工人们正在赶制一笔24万元的订单,要生产1万条帆布褡裢。”
近年来,卡尔湾箱包厂的产品由单一的手工包扩展为多种用途的箱包和民族花帽、皮靴、帆布褡裢、地毯、马衣等民族手工艺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
“春节假期刚过,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10月,订单金额达100万元。”买合木提·祖努高兴地说。
因为厂里对工人技术要求不高,干活也比较轻松,所以吸引了不少居民到箱包厂上班。家住奇台县奇台镇翰景轩小区的热比耶·乌依荪,已在卡尔湾箱包厂工作了14年,每个月有3200元的工资。
“由于丈夫身体不好,家里的开支基本由我一人承担。以前我在外打零工,收入不稳定,后来我就近在箱包厂工作,月月都有工资拿,家里的事情也不耽误。现在我的两个女儿分别工作和上大学了,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热比耶·乌依荪说。
作为厂里的老员工,热比耶·乌依荪如今已是箱包厂的技术督导员。据她介绍,在厂务工的基本上都是附近的家庭妇女,大多数都要照顾上学的孩子,所以工厂负责人也人性化地将工厂开工时间定在了农历正月十五之后。
记者了解到,卡尔湾箱包厂采用按件计费的方式支付劳动报酬,比如一名帆布褡裢缝制工人,一天能加工60件产品,按照每件3元的标准计算,一天下来能挣180元。
“我们在招聘工人时,有倾斜性地招收下岗职工、贫困家庭人员和残疾人。”买合木提·祖努说,箱包厂用工最多的时候,一度为20名下岗工人、10名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让她们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现在厂里订单充足,买合木提·祖努计划要扩大生产,带领更多居民增收致富。他说:“去年,卡尔湾箱包厂营业收入达到150万元。今年我们计划增加人员和机械,提高产品产量,增加工人收入。”
奇台县奇台镇犁铧尖社区党总支副书记谢光顺说,下一步,犁铧尖社区将继续细化稳定就业工作措施,通过强化就业服务、加大就业培训、积极宣传政策、扩宽就业渠道等方式,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走上就业岗位,实现群众就业顾家两不误。同时协助指导企业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有序的生产环境,为企业如期完成订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