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持续巩固控辍保学攻坚成果 政策不变 标准不降 力度不减(图)
发布时间:2021.12.28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中国昌吉网讯(通讯员杨斌)“只要我们将魔方不断地拨、拧、推、转,最终6个面就会依次复原成颜色相同的一面。”12月21日,在昌吉市二六工镇红星一队,昌吉市第七中学的田忠老师为残疾学生李同学讲授魔方的玩法。这已是田忠老师本学期第6次上门开展“一对一送教”服务。

“玩魔方不仅是一项智力运动,也是一项手部极限运动,在锻炼手指的同时还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田忠老师说。“这个孩子非常聪明,性格也非常活泼,每次都能和送教老师畅所欲言,遇到困难就会向送教老师请教,学得非常快。”

为持续巩固控辍保学攻坚成果,不断强化学校控辍保学责任意识,昌吉市各中小学坚持每月两次对不能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开展“送教上门”活动。

据悉,昌吉市共有6—15周岁残疾青少年儿童235人,经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评估为不具备接受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共计21人,占比8.9%;初中已毕业13人;延缓入学1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适龄残疾儿童少年200人,其中,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126人,占比53.62%,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42人,占比17.87%;享受“送教上门”32人,占比13.61%。截至目前,昌吉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送教上门”学生教学档案资料完整率达100%,不具备接受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评估认定资料完整率达100%。

 12月24日,在昌吉市第四小学特殊资源教室,残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杨斌 摄

今年11月,昌吉市第四小学特殊资源教室建成并投入使用,为5名残疾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和帮助。有别于普通教室,特殊资源教室里既有培养智力的拼图玩具,也有进行康复训练的运动器械。学校每周都会为这5名学生“开小灶”。“很感谢学校能提供这样一个空间,让我的孩子拥有一个和别的孩子一样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五年级(3)班一位残疾学生的家长说。

“学校按照统一时间、‘一人一案’康复的原则,每周三选派教师到特殊资源教室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专业康复训练和服务。专业康复训练对促进残疾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动手动脑能力有很大帮助。”昌吉市第四小学教学副校长孙琴说。

目前,昌吉市有两所学校建起了特殊资源教室,为残疾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康复训练,从而更好地开展融合教育,让残疾学生和普通孩子一起学习生活。

昌吉市在精准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一人一案 分类安置”的原则,优先采取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确定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方式和具体就读的学校。如学生确因身体原因不适学校学习环境的,学校采用“送教上门”的方式做好服务工作,坚决避免出现“同一情况入学,安置方式不统一”的情况,确保残疾学生不失学、不辍学。

针对智力残疾、不爱与人交流、性格孤僻的学生,昌吉市庙尔沟乡中心学校每次开展“送教上门”时,教师都会先和学生玩一些小游戏,让孩子与老师拉近距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课程,进行自理能力培养、心理疏导、简单数字的概念、练习画简单的图案等方面的学习。在“送教上门”的过程中,教师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平时在家的具体情况,教给家长一些育儿经验,并给学生带去生活和学习用品,让学生和其父母倍感温暖。通过该校教师的不懈努力,残疾学生渐渐开朗起来,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近年来,昌吉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控辍保学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昌吉市控辍保学领导小组,安排部署全市控辍保学工作。昌吉市教育局与各乡镇、街道、公安、市场监督等部门单位为全面完成控辍保学工作任务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氛围。

下一步,为做好拓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昌吉市教育局将严格按照中央和区、州、市相关工作要求,紧盯“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不放松,紧抓重要节点,确保控辍保学政策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昌吉市持续巩固控辍保学攻坚成果 政策不变 标准不降 力度不减(图)
发布日期: 2021-12-28 16:18:32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中国昌吉网讯(通讯员杨斌)“只要我们将魔方不断地拨、拧、推、转,最终6个面就会依次复原成颜色相同的一面。”12月21日,在昌吉市二六工镇红星一队,昌吉市第七中学的田忠老师为残疾学生李同学讲授魔方的玩法。这已是田忠老师本学期第6次上门开展“一对一送教”服务。

“玩魔方不仅是一项智力运动,也是一项手部极限运动,在锻炼手指的同时还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田忠老师说。“这个孩子非常聪明,性格也非常活泼,每次都能和送教老师畅所欲言,遇到困难就会向送教老师请教,学得非常快。”

为持续巩固控辍保学攻坚成果,不断强化学校控辍保学责任意识,昌吉市各中小学坚持每月两次对不能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开展“送教上门”活动。

据悉,昌吉市共有6—15周岁残疾青少年儿童235人,经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评估为不具备接受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共计21人,占比8.9%;初中已毕业13人;延缓入学1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适龄残疾儿童少年200人,其中,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126人,占比53.62%,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42人,占比17.87%;享受“送教上门”32人,占比13.61%。截至目前,昌吉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送教上门”学生教学档案资料完整率达100%,不具备接受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评估认定资料完整率达100%。

 12月24日,在昌吉市第四小学特殊资源教室,残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杨斌 摄

今年11月,昌吉市第四小学特殊资源教室建成并投入使用,为5名残疾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和帮助。有别于普通教室,特殊资源教室里既有培养智力的拼图玩具,也有进行康复训练的运动器械。学校每周都会为这5名学生“开小灶”。“很感谢学校能提供这样一个空间,让我的孩子拥有一个和别的孩子一样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五年级(3)班一位残疾学生的家长说。

“学校按照统一时间、‘一人一案’康复的原则,每周三选派教师到特殊资源教室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专业康复训练和服务。专业康复训练对促进残疾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动手动脑能力有很大帮助。”昌吉市第四小学教学副校长孙琴说。

目前,昌吉市有两所学校建起了特殊资源教室,为残疾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康复训练,从而更好地开展融合教育,让残疾学生和普通孩子一起学习生活。

昌吉市在精准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一人一案 分类安置”的原则,优先采取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确定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方式和具体就读的学校。如学生确因身体原因不适学校学习环境的,学校采用“送教上门”的方式做好服务工作,坚决避免出现“同一情况入学,安置方式不统一”的情况,确保残疾学生不失学、不辍学。

针对智力残疾、不爱与人交流、性格孤僻的学生,昌吉市庙尔沟乡中心学校每次开展“送教上门”时,教师都会先和学生玩一些小游戏,让孩子与老师拉近距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课程,进行自理能力培养、心理疏导、简单数字的概念、练习画简单的图案等方面的学习。在“送教上门”的过程中,教师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平时在家的具体情况,教给家长一些育儿经验,并给学生带去生活和学习用品,让学生和其父母倍感温暖。通过该校教师的不懈努力,残疾学生渐渐开朗起来,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近年来,昌吉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控辍保学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昌吉市控辍保学领导小组,安排部署全市控辍保学工作。昌吉市教育局与各乡镇、街道、公安、市场监督等部门单位为全面完成控辍保学工作任务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氛围。

下一步,为做好拓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昌吉市教育局将严格按照中央和区、州、市相关工作要求,紧盯“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不放松,紧抓重要节点,确保控辍保学政策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