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候鸟从“稀客”变为“常客”(组图)
发布时间:2021.12.28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中国昌吉网讯(通讯员瓦力斯江·乌马尔江、胡伟杰)近年来,玛纳斯县从源头抓好生态治理,通过实施退耕还湿、退牧还湿、退塘还湿等措施,不断改善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使湿地面积不断变大,鸟类食物不断丰富,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让越来越多的候鸟到这里停留、繁殖。

最近一段时间,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陆续迎来了前来越冬的天鹅、大雁、白鹭、绿头鸭等200多种候鸟,它们时而在水中嬉戏,时而三五争飞,欢鸣声此起彼伏,呈现出一幅生态和谐的美丽画卷,也吸引了一些摄影爱好者前来拍照。

300多只大天鹅今年提前来到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悠闲惬意地戏水捕食。 瓦力斯江·乌马尔江 摄

玛纳斯县观鸟爱好者刘忠德说:“我经常拍摄鸟类,非常熟悉它们,一般一拍就是一天。我特别专注于观察它们的羽毛特征和生活习性。我每年都会来这儿拍摄,期待发现更多的新物种。”刘忠德是一名观鸟爱好者,他告诉笔者,每到候鸟迁徙季,他都会追随候鸟到湿地进行拍摄,这几年,他已经拍摄到了220多种候鸟。

“有一次我发现一个鸬鹚跟普通鸬鹚不一样,它的大小、个头,还有羽毛、颜色完全不同。我就赶快把这个照片发到新疆观鸟会,经过甄别,发现它是一个新物种。”刘忠德说。

刘忠德发现的正是世界濒危物种侏鸬鹚,这种鸟是鸬鹚中体型最小的一种,主要在欧洲东南部、俄罗斯和中亚等地繁殖,从2018年首次在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侏鸬鹚到现在,刘忠德每年都能在这里拍到它们的身影。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目前有留鸟、候鸟279种,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7种。 瓦力斯江·乌马尔江 摄

湿地来了越冬的鸟类就需要为这些鸟类提供充足的食物。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管护队队长刘永军正在检查饲料。这段时间气温逐渐下降,他和队员们正在抓紧时间准备候鸟越冬所需的食物。

刘永军说:“我们准备了一百多吨的玉米,在气温逐渐降低的情况下,将逐步进行人工投食,为鸟类营造一个安全的栖息环境。”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塔西河流域下游,是世界候鸟迁徙3号线上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候鸟飞越天山前,会在这里进行能量补给,有一部分也会选择就地过冬。刘永军的工作就是为这些候鸟栖息繁殖提供保障。他告诉笔者,在这里工作10年来,每当有新的鸟类到这里安家,他就会觉得无比开心,因为这样的变化,来之不易。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和自治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玛纳斯县先后投入3亿多元实施了退耕还湿、退牧还湿、退塘还湿工程,并出台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条例》,让湿地重新焕发出生机。

在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天鹅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游水嬉戏。瓦力斯江·乌马尔江 摄

刘永军说:“通过返租土地、退耕还湿、退塘还湿和增殖放流使水域面积扩大,我们放流进去的鱼类数量增多以后,湿地内的野生动物就有了充足的食物。”

据了解,目前,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现有记录各类植物211种、鸟类279种,与2014年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调查结果相对比,植物增加了11种,鸟类增加了7种,湿地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为保护新疆天山北坡流域安全、绿洲稳定和生物多样性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

刘永军说:“现在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水域里面的鱼、虾及野生动物种类、数量都在增加,侏鸬鹚首次到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越冬,这证明通过这些年的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候鸟从“稀客”变为“常客”(组图)
发布日期: 2021-12-28 16:25:51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中国昌吉网讯(通讯员瓦力斯江·乌马尔江、胡伟杰)近年来,玛纳斯县从源头抓好生态治理,通过实施退耕还湿、退牧还湿、退塘还湿等措施,不断改善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使湿地面积不断变大,鸟类食物不断丰富,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让越来越多的候鸟到这里停留、繁殖。

最近一段时间,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陆续迎来了前来越冬的天鹅、大雁、白鹭、绿头鸭等200多种候鸟,它们时而在水中嬉戏,时而三五争飞,欢鸣声此起彼伏,呈现出一幅生态和谐的美丽画卷,也吸引了一些摄影爱好者前来拍照。

300多只大天鹅今年提前来到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悠闲惬意地戏水捕食。 瓦力斯江·乌马尔江 摄

玛纳斯县观鸟爱好者刘忠德说:“我经常拍摄鸟类,非常熟悉它们,一般一拍就是一天。我特别专注于观察它们的羽毛特征和生活习性。我每年都会来这儿拍摄,期待发现更多的新物种。”刘忠德是一名观鸟爱好者,他告诉笔者,每到候鸟迁徙季,他都会追随候鸟到湿地进行拍摄,这几年,他已经拍摄到了220多种候鸟。

“有一次我发现一个鸬鹚跟普通鸬鹚不一样,它的大小、个头,还有羽毛、颜色完全不同。我就赶快把这个照片发到新疆观鸟会,经过甄别,发现它是一个新物种。”刘忠德说。

刘忠德发现的正是世界濒危物种侏鸬鹚,这种鸟是鸬鹚中体型最小的一种,主要在欧洲东南部、俄罗斯和中亚等地繁殖,从2018年首次在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侏鸬鹚到现在,刘忠德每年都能在这里拍到它们的身影。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目前有留鸟、候鸟279种,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7种。 瓦力斯江·乌马尔江 摄

湿地来了越冬的鸟类就需要为这些鸟类提供充足的食物。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管护队队长刘永军正在检查饲料。这段时间气温逐渐下降,他和队员们正在抓紧时间准备候鸟越冬所需的食物。

刘永军说:“我们准备了一百多吨的玉米,在气温逐渐降低的情况下,将逐步进行人工投食,为鸟类营造一个安全的栖息环境。”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塔西河流域下游,是世界候鸟迁徙3号线上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候鸟飞越天山前,会在这里进行能量补给,有一部分也会选择就地过冬。刘永军的工作就是为这些候鸟栖息繁殖提供保障。他告诉笔者,在这里工作10年来,每当有新的鸟类到这里安家,他就会觉得无比开心,因为这样的变化,来之不易。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和自治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玛纳斯县先后投入3亿多元实施了退耕还湿、退牧还湿、退塘还湿工程,并出台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条例》,让湿地重新焕发出生机。

在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天鹅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游水嬉戏。瓦力斯江·乌马尔江 摄

刘永军说:“通过返租土地、退耕还湿、退塘还湿和增殖放流使水域面积扩大,我们放流进去的鱼类数量增多以后,湿地内的野生动物就有了充足的食物。”

据了解,目前,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现有记录各类植物211种、鸟类279种,与2014年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调查结果相对比,植物增加了11种,鸟类增加了7种,湿地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为保护新疆天山北坡流域安全、绿洲稳定和生物多样性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

刘永军说:“现在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水域里面的鱼、虾及野生动物种类、数量都在增加,侏鸬鹚首次到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越冬,这证明通过这些年的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