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系列报道之二 昌吉州不断织密大气污染跨区域联防联控网
发布时间:2021.12.07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刘茜、通讯员魏雪峰)12月2日,为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改善全州环境空气质量,昌吉州生态环境局组织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决战29天”动员大会。

昌吉州生态环境局成立10个昌吉市区域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监督检查组和2个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专项帮扶组,对重点县市落实响应措施进行帮扶指导,倡导绿色出行,营造社会各界合力攻坚的良好氛围。

12月份是大气污染防治的攻坚期,治理污染,跨界最难,联防联控是关键。上周连续两天,州生态环境局联合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生态环境局针对冬季重污染天气期间空气质量问题,对两地交界区域的工业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情况进行联合检查。这是昌吉州全面推进“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之后,又积极推动兵地由“接轨”走向“融入”,形成工作合力和联动效应的具体举措。

“随着冬季供暖开始,大气污染防治也进入困难模式。大气污染物的飘散并不遵守地理行政边界的划分,而是随着季节气候变化以及空气流域呈现出混合动态性。”昌吉州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州环境监测站站长顾涛分析说,受气象、地形等因素影响,同处于天山北坡经济带的“乌昌石”及五家渠等区域,近年来都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更加深入推动联防联治成为破解大气污染防治难题的有效手段。

今年以来,昌吉州“乌昌石”区域通过科技攻关,对重污染天气溯因定源;对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帮扶,不断加强联防联控力度;推进超低排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昌吉州先后建立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联合督促指导常态化自查机制、“乌昌石”4县市2园区及吉木萨尔县重点区域定点帮扶指导机制,以及针对电力企业错峰生产、工业企业升级改造、燃煤锅炉综合整治等5个专项帮扶指导机制,保障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各项措施有效落实。

近年来,昌吉州加快实施煤炭消费总量减量替代行动,对“乌昌石”区域内有色、化工、钢铁、焦化、建材等重点耗煤行业企业制定煤炭总量消减控制计划,着重推进热电联产企业“以热定电”“削峰降谷”,加强散煤整治,发挥配煤中心作用,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物排放。

昌吉州生态环境局积极与周边兵地城市对接,牵头编制了《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十四五”规划》。之前,昌吉州与兵团城市联合制定实施了《昌吉州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第八师、第十二师兵地生态环境同防同治工作方案》,组建兵地污染防治攻坚工作领导机构,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会商工作机制,落实统一标准、区域共治、环境监测分析等工作,推进兵地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各县市也积极主动建立兵地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机制,昌吉市联合乌鲁木齐市、兵团第六师、第十二师及州内有关县市建立了《兵地环境保护联合协调工作机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协调配合,加大跨流域污染防控力度,建立大气污染联合防控、环境污染联合执法和环境信访联合协调机制。为做好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兵地共治,昌吉州生态环境局与兵团第六师、第八师电话会商重污染天气预警,与乌鲁木齐市,兵团第六师、第八师、第十二师生态环境系统召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会议3次,梳理需周边城市协调解决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14个。

同时,昌吉州生态环境局还积极主动与兵团有关师团沟通衔接,持续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统筹兼顾清洁能源供应、产业布局、交通运输结构优化各项工作,合力共筑绿色发展的坚强屏障。昌吉州生态环境局健全完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三级网络”,以现有11个国控、区控站点为中心,加快推进网格化微型监测站点建设,实时动态掌握网格内环境空气质量、企业周边环境污染物浓度,着力构建“连接兵地、覆盖城乡”的区域大气网格化监测体系,切实提升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聚焦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系列报道之二 昌吉州不断织密大气污染跨区域联防联控网
发布日期: 2021-12-07 13:39:16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刘茜、通讯员魏雪峰)12月2日,为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改善全州环境空气质量,昌吉州生态环境局组织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决战29天”动员大会。

昌吉州生态环境局成立10个昌吉市区域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监督检查组和2个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专项帮扶组,对重点县市落实响应措施进行帮扶指导,倡导绿色出行,营造社会各界合力攻坚的良好氛围。

12月份是大气污染防治的攻坚期,治理污染,跨界最难,联防联控是关键。上周连续两天,州生态环境局联合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生态环境局针对冬季重污染天气期间空气质量问题,对两地交界区域的工业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情况进行联合检查。这是昌吉州全面推进“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之后,又积极推动兵地由“接轨”走向“融入”,形成工作合力和联动效应的具体举措。

“随着冬季供暖开始,大气污染防治也进入困难模式。大气污染物的飘散并不遵守地理行政边界的划分,而是随着季节气候变化以及空气流域呈现出混合动态性。”昌吉州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州环境监测站站长顾涛分析说,受气象、地形等因素影响,同处于天山北坡经济带的“乌昌石”及五家渠等区域,近年来都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更加深入推动联防联治成为破解大气污染防治难题的有效手段。

今年以来,昌吉州“乌昌石”区域通过科技攻关,对重污染天气溯因定源;对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帮扶,不断加强联防联控力度;推进超低排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昌吉州先后建立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联合督促指导常态化自查机制、“乌昌石”4县市2园区及吉木萨尔县重点区域定点帮扶指导机制,以及针对电力企业错峰生产、工业企业升级改造、燃煤锅炉综合整治等5个专项帮扶指导机制,保障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各项措施有效落实。

近年来,昌吉州加快实施煤炭消费总量减量替代行动,对“乌昌石”区域内有色、化工、钢铁、焦化、建材等重点耗煤行业企业制定煤炭总量消减控制计划,着重推进热电联产企业“以热定电”“削峰降谷”,加强散煤整治,发挥配煤中心作用,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物排放。

昌吉州生态环境局积极与周边兵地城市对接,牵头编制了《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十四五”规划》。之前,昌吉州与兵团城市联合制定实施了《昌吉州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第八师、第十二师兵地生态环境同防同治工作方案》,组建兵地污染防治攻坚工作领导机构,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会商工作机制,落实统一标准、区域共治、环境监测分析等工作,推进兵地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各县市也积极主动建立兵地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机制,昌吉市联合乌鲁木齐市、兵团第六师、第十二师及州内有关县市建立了《兵地环境保护联合协调工作机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协调配合,加大跨流域污染防控力度,建立大气污染联合防控、环境污染联合执法和环境信访联合协调机制。为做好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兵地共治,昌吉州生态环境局与兵团第六师、第八师电话会商重污染天气预警,与乌鲁木齐市,兵团第六师、第八师、第十二师生态环境系统召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会议3次,梳理需周边城市协调解决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14个。

同时,昌吉州生态环境局还积极主动与兵团有关师团沟通衔接,持续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统筹兼顾清洁能源供应、产业布局、交通运输结构优化各项工作,合力共筑绿色发展的坚强屏障。昌吉州生态环境局健全完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三级网络”,以现有11个国控、区控站点为中心,加快推进网格化微型监测站点建设,实时动态掌握网格内环境空气质量、企业周边环境污染物浓度,着力构建“连接兵地、覆盖城乡”的区域大气网格化监测体系,切实提升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精细化、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