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馕饼带来的巨变——昌吉州推进馕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1.12.03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中国昌吉网(记者 刘茜)从零散化到规模化,从手工制作到工厂化生产,从单打独斗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自治州笃定方向,阔步前行,以锐意进取的实际成效不断书写新答卷。

我州把推动馕产业发展作为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举措,构建了具有昌吉特色的“1+9+N”馕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目前,全州建成州级馕产业文化示范园1个、县级馕产业园9个、馕生产加工示范点32个,打造各类知名馕品牌46个,研发特色馕产品150余种,馕日生产加工能力达到423万个,年产值突破20亿元,带动就业2.54万人。

从单打独斗到多产业联动

11月8日,昌吉市丝路风馕文化休闲街开业。该街区位于昌吉市亚中创智城,以“馕文化+烘焙+民族面食”为特色,旨在打造“昌吉人的面食主食厨房”,配套销售干果、玉石、农副产品、文创产品、旅游商品等。

我州因地制宜建机构、设专班,出台政策意见,细化实化举措,推动馕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焕发勃勃生机,走出了一条由零散化、小规模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的发展之路。

我州制定《加快推进馕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建立馕产业视频调度平台,“月调度、季例会”挂图作战,及时研究分析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督促协调落实。各县市(园区)、各部门单位因地制宜建机构、设专班,推动馕产业发展壮大。

我州形成多产业联动新思路,让馕产业“融”进去。州级馕产业文化示范园(香馕小镇)作为全州最大的馕产业生产、加工、展示、销售、研发中心,日生产加工能力达到100万个,可实现营业年收入近10亿元,带动就业3500余人,日均客流量达3万人次,最多时达20万人次。培育壮大麦趣尔、喜多粒、大漠飘香、雪山果园、真椒傲、麦香来等一批馕及烘焙食品加工示范企业(合作社)。

我州出台一批优惠政策保障,营造高质量发展新环境,让馕产业兴起来。制定《自治州支持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安排馕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17亿元,对加工龙头企业和进驻市场主体在房租、产品研发、市场开拓、贷款融资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一大批龙头企业“拎包入驻”州级馕产业园。加大对合作社、打馕店的帮扶力度,大力发展“馕门店连锁、移动清洁馕箱”,提高馕产业集约化水平,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今年,我州以加快推进馕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契机,通过举办馕产品为主题的美食文化节系列消费促进活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促进全州美食、文化旅游、民俗和农产品等多种文化元素融合,搭建与全国各地交流合作平台,展示昌吉州新形象,提升昌吉馕产业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

从美食名片到优势产业

9月15日,木垒馕文化产业园开业,以改进制作工艺、创新产品设计、培育品牌、挖掘馕文化、传承馕文化为主。目前,产业园已进驻企业19家,开发馕产品80余种。

木垒县共有馕、烘焙经营单位70家,主要生产经营传统馕、皮牙子馕、芝麻馕、辣皮子馕、窝窝馕、牛奶营养馕等产品。该县充分发挥鹰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阿里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积极争取自治区产业发展资金250万元,支持企业引进生产设备及生产材料。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先后注册多家公司、合作社,增加商业网点,拓展销售渠道,馕产业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内外联营的发展格局。

我州建立一系列产销对接模式,打造市场拓展新渠道,让馕产业旺起来。着力织好营销网,拓展销售市场,举办昌吉州推动馕产业高质量发展产销对接会,签订购销协议1.2亿元;建立疆内疆外和线上线下全方位营销网络,在全国各地设立馕产销网点300多家,大漠飘香“买买侠”馕系列产品在线上销售位列同类产品第一。

我州完善一套促进就业增收机制,探索就业创业新途径,让馕产业暖起来。大力实施昌吉特色馕文化产业示范项目,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推动馕产业发展优势转化为带动就业、促进增收的强大动力,全州馕产业直接解决就业5500余人。

讲好昌吉好馕新故事,让馕产业火起来。规划建设昌吉州馕文化展博馆,在新疆农业博物馆设置特色馕文化展示专区,策划系列馕产业推介宣传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饮食文化,推动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民族团结融合共进。

下一步,我州将把馕产业作为优势产业、特色文化、餐饮名片来系统谋划推动,坚持走现代生产和传统生产“双结合”的产业发展新路子,推进馕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运作模式深刻变革,以馕产业为引领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全产业链整体联动,将馕产业打造成为推动全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从单一品种到品牌建设

11月16日,走进位于奇台县古城乡果园村的奇台麦香来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打馕车间,工作台上金灿灿的馕品等待装箱,浓浓的麦香味扑鼻而来。

“我们每天烤制6000个馕,90%销往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该公司负责人赛福丁·伊敏说。

奇台县建成135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生产基地,每月供应打馕专用粉140吨,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我州抓好主题品牌推介,打造昌吉好馕新形象,让馕品牌“亮”起来。认真落实自治区馕产品生产加工系列标准和规范,昌吉葡萄树食品有限公司制订的《风味休闲馕》企业标准已成为行业标准,麦趣尔、葡萄树开发的优质馕品、烘焙食品被评为“中华国饼”。集中力量打好“昌吉好馕·丝路飘香”主题“昌吉馕”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了买买侠、真椒傲等一批疆内外知名馕品牌。

我州构建多元创新发展模式,培养龙头激发新动能,让馕产业“活”起来。推动一批有技术、有市场、有品牌的龙头企业进军馕产业发展,昌吉本土餐饮连锁店“米粉阵”将馕、大盘鸡和米粉进行有机结合,目前在全国开设连锁门店200多家;新疆大漠飘香食品有限公司积极推进“火锅馕伴侣”创新尝试,具有昌吉特色的“馕+文化+旅游+商贸”融合发展模式加快形成。

未来,我州将全面提升馕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水平,推动园区建设与商贸市场、夜市经济、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坚持用全疆视野、产业化视角理解把握馕产业,发挥馕产业“接一带二连三”天然优势,推动馕产业与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文化、旅游、餐饮、电商、物流等行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形成田间到餐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探索在福建、山西建立馕产业园、专营店、连锁店及新疆美食形象店等推介窗口、馕加工基地,定期开展馕品牌及产品宣传推介和展示展销活动,扩大馕产品影响力。将馕产业从业人员培训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参与等级评价认定,有计划培育一批有能力、有技术、稳定的打馕队伍,为馕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技术人才支撑。

我州将持续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州内市场依托优势大品牌整合小品牌,发展符合本地需求多元优质品牌;州外市场集中打包对“昌古馕”区域公共品牌、馕产品品牌以及奇台县“中国优质小麦之乡”、天山面粉等优质原料一体化宣传,让以馕产品为主的昌吉特色饮食文化走入千家万户。同时,充分运用工业化和市场化理念,从小麦种植、面粉加工、馕品制作、市场销售等各环节谋划发展馕产业,聚力打造馕产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销售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积极推动生产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运用新工艺推动馕产品提档升级、品种研发,提高市场竞争力。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一个馕饼带来的巨变——昌吉州推进馕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发布日期: 2021-12-03 12:42:18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中国昌吉网(记者 刘茜)从零散化到规模化,从手工制作到工厂化生产,从单打独斗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自治州笃定方向,阔步前行,以锐意进取的实际成效不断书写新答卷。

我州把推动馕产业发展作为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举措,构建了具有昌吉特色的“1+9+N”馕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目前,全州建成州级馕产业文化示范园1个、县级馕产业园9个、馕生产加工示范点32个,打造各类知名馕品牌46个,研发特色馕产品150余种,馕日生产加工能力达到423万个,年产值突破20亿元,带动就业2.54万人。

从单打独斗到多产业联动

11月8日,昌吉市丝路风馕文化休闲街开业。该街区位于昌吉市亚中创智城,以“馕文化+烘焙+民族面食”为特色,旨在打造“昌吉人的面食主食厨房”,配套销售干果、玉石、农副产品、文创产品、旅游商品等。

我州因地制宜建机构、设专班,出台政策意见,细化实化举措,推动馕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焕发勃勃生机,走出了一条由零散化、小规模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的发展之路。

我州制定《加快推进馕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建立馕产业视频调度平台,“月调度、季例会”挂图作战,及时研究分析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督促协调落实。各县市(园区)、各部门单位因地制宜建机构、设专班,推动馕产业发展壮大。

我州形成多产业联动新思路,让馕产业“融”进去。州级馕产业文化示范园(香馕小镇)作为全州最大的馕产业生产、加工、展示、销售、研发中心,日生产加工能力达到100万个,可实现营业年收入近10亿元,带动就业3500余人,日均客流量达3万人次,最多时达20万人次。培育壮大麦趣尔、喜多粒、大漠飘香、雪山果园、真椒傲、麦香来等一批馕及烘焙食品加工示范企业(合作社)。

我州出台一批优惠政策保障,营造高质量发展新环境,让馕产业兴起来。制定《自治州支持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安排馕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17亿元,对加工龙头企业和进驻市场主体在房租、产品研发、市场开拓、贷款融资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一大批龙头企业“拎包入驻”州级馕产业园。加大对合作社、打馕店的帮扶力度,大力发展“馕门店连锁、移动清洁馕箱”,提高馕产业集约化水平,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今年,我州以加快推进馕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契机,通过举办馕产品为主题的美食文化节系列消费促进活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促进全州美食、文化旅游、民俗和农产品等多种文化元素融合,搭建与全国各地交流合作平台,展示昌吉州新形象,提升昌吉馕产业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

从美食名片到优势产业

9月15日,木垒馕文化产业园开业,以改进制作工艺、创新产品设计、培育品牌、挖掘馕文化、传承馕文化为主。目前,产业园已进驻企业19家,开发馕产品80余种。

木垒县共有馕、烘焙经营单位70家,主要生产经营传统馕、皮牙子馕、芝麻馕、辣皮子馕、窝窝馕、牛奶营养馕等产品。该县充分发挥鹰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阿里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积极争取自治区产业发展资金250万元,支持企业引进生产设备及生产材料。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先后注册多家公司、合作社,增加商业网点,拓展销售渠道,馕产业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内外联营的发展格局。

我州建立一系列产销对接模式,打造市场拓展新渠道,让馕产业旺起来。着力织好营销网,拓展销售市场,举办昌吉州推动馕产业高质量发展产销对接会,签订购销协议1.2亿元;建立疆内疆外和线上线下全方位营销网络,在全国各地设立馕产销网点300多家,大漠飘香“买买侠”馕系列产品在线上销售位列同类产品第一。

我州完善一套促进就业增收机制,探索就业创业新途径,让馕产业暖起来。大力实施昌吉特色馕文化产业示范项目,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推动馕产业发展优势转化为带动就业、促进增收的强大动力,全州馕产业直接解决就业5500余人。

讲好昌吉好馕新故事,让馕产业火起来。规划建设昌吉州馕文化展博馆,在新疆农业博物馆设置特色馕文化展示专区,策划系列馕产业推介宣传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饮食文化,推动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民族团结融合共进。

下一步,我州将把馕产业作为优势产业、特色文化、餐饮名片来系统谋划推动,坚持走现代生产和传统生产“双结合”的产业发展新路子,推进馕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运作模式深刻变革,以馕产业为引领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全产业链整体联动,将馕产业打造成为推动全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从单一品种到品牌建设

11月16日,走进位于奇台县古城乡果园村的奇台麦香来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打馕车间,工作台上金灿灿的馕品等待装箱,浓浓的麦香味扑鼻而来。

“我们每天烤制6000个馕,90%销往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该公司负责人赛福丁·伊敏说。

奇台县建成135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生产基地,每月供应打馕专用粉140吨,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我州抓好主题品牌推介,打造昌吉好馕新形象,让馕品牌“亮”起来。认真落实自治区馕产品生产加工系列标准和规范,昌吉葡萄树食品有限公司制订的《风味休闲馕》企业标准已成为行业标准,麦趣尔、葡萄树开发的优质馕品、烘焙食品被评为“中华国饼”。集中力量打好“昌吉好馕·丝路飘香”主题“昌吉馕”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了买买侠、真椒傲等一批疆内外知名馕品牌。

我州构建多元创新发展模式,培养龙头激发新动能,让馕产业“活”起来。推动一批有技术、有市场、有品牌的龙头企业进军馕产业发展,昌吉本土餐饮连锁店“米粉阵”将馕、大盘鸡和米粉进行有机结合,目前在全国开设连锁门店200多家;新疆大漠飘香食品有限公司积极推进“火锅馕伴侣”创新尝试,具有昌吉特色的“馕+文化+旅游+商贸”融合发展模式加快形成。

未来,我州将全面提升馕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水平,推动园区建设与商贸市场、夜市经济、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坚持用全疆视野、产业化视角理解把握馕产业,发挥馕产业“接一带二连三”天然优势,推动馕产业与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文化、旅游、餐饮、电商、物流等行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形成田间到餐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探索在福建、山西建立馕产业园、专营店、连锁店及新疆美食形象店等推介窗口、馕加工基地,定期开展馕品牌及产品宣传推介和展示展销活动,扩大馕产品影响力。将馕产业从业人员培训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参与等级评价认定,有计划培育一批有能力、有技术、稳定的打馕队伍,为馕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技术人才支撑。

我州将持续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州内市场依托优势大品牌整合小品牌,发展符合本地需求多元优质品牌;州外市场集中打包对“昌古馕”区域公共品牌、馕产品品牌以及奇台县“中国优质小麦之乡”、天山面粉等优质原料一体化宣传,让以馕产品为主的昌吉特色饮食文化走入千家万户。同时,充分运用工业化和市场化理念,从小麦种植、面粉加工、馕品制作、市场销售等各环节谋划发展馕产业,聚力打造馕产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销售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积极推动生产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运用新工艺推动馕产品提档升级、品种研发,提高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