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讯(记者王硕)蓝天白云、彩旗飘扬,歌声阵阵、呐喊声声……11月11日18时,昌吉市第十小学校园内热闹非凡,踩足球比赛、足球啦啦操竞赛、足球作文比赛……参加课后延时服务的孩子们嗨翻了天,这是该校也是昌吉市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后带来的新景象。
孩子的作业减少了,成绩会不会下滑?这是不少家长最担心的问题。“双减”政策落实后,昌吉市各中小学校以“减负增效,减负提质”为导向,因校施策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家长的担忧渐渐销匿,更扛起了“五育并举”的全面育人大旗。
昌吉市第十小学党总支书记于贵阳说:“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扎实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努力寻找教育提质增效的切入点,多角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标准》,昌吉市教育局制定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与改革的实施方案(试行)》《昌吉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办法(试行)》《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方案》,要求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课后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三至六年级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各学科教师相互沟通协调,确保每天各学科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总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进一步提升各学段、各学科作业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规范性,增强作业实施的有效性,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11月11日,昌吉市第十小学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学生在操场上进行体育锻炼。 杨斌 摄
提升作业质量是减轻作业量的关键。昌吉市第十小学科学地设计作业,以综合性、实践性、拓展性作业为主,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灵活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
昌吉市第十小学语文教研组充分依据作业的育人功能和情感体验,树立教学与作业设计一体化理念,将作业研究作为备课的重要环节,将课前预习设计、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课后巩固延伸设计和单元学习监测设计考虑在内,规划“完整的学习过程”,构建单元整体教学下的作业设计,切实做到教、学、评一致。
昌吉市第十小学数学教研组针对学生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实行个性化辅导,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帮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指导,协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昌吉市第十小学英语教研组则实行弹性作业,重在基础学习和习惯的养成与落实,通过音频模仿、动手绘制单词卡片、学唱英语歌曲、做英语思维导图设计等形式多样的实践作业,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书包不回家,是昌吉市第五小学落实“双减”政策的一种尝试,即在校参加课后延时服务并完成作业的学生,在获得教师同意和家长支持的前提下,周一至周四期间,放学后书包可不背回家。
为了实现“书包不回家”这一目标,昌吉市第五小学教师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依据,遵循“趣、活、精、实”原则,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按照学生发展需求向学生提供基础达标、能力巩固、拓展提升、核心素养等不同类型的作业菜单。各班教师间建立畅通、开放的沟通机制,合理安排每天的作业量,保证让孩子们在校完成当天全部家庭作业,不增加课业负担。此外,参与课后服务的辅导教师以语文、数学、英语教师为主,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课业答疑和辅导,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足学好。完成作业后,丰富、多元、有趣的课后服务课程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昌吉市第五小学六年级(5)班学生高伊歌说:“以前我的书包有4.5公斤,现在不足1公斤,不仅作业负担轻了,我们的身体也轻松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