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非遗项目:奇台连环谜语 (图)
发布时间:2021.11.11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中国昌吉网(记者 何春泉 文/图)团扇不怕火,灯芯里面着(谜面)——灯笼(谜底);灯笼不灯笼,扶线上青云(谜面)——风筝(谜底);风筝断了线,美人手里站(谜面)——团扇(谜底);团扇不怕火,灯芯里面着——(回到起始谜面)。

这是一组环状式结构的连环谜语。从第一个谜面开头,结尾又回到第一个谜面,首尾相接,结构如环状。

连环谜语是世代生活在奇台县汉族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因其谜面谜底贴近生活、内容丰富、寓教于乐,在当地的文化生活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连环谜语已逐渐退出群众文化娱乐的领域,渐渐被遗忘。

奇台县六旬老人邱德美向记者讲述了连环谜语的渊源。

邱德美在创作。

邱德美出生于奇台县老奇台镇牛王宫村,连环谜语于20世纪20—60年代流传于此,它的主要传承人邱逢岚是邱德美的父亲。1976年,邱逢岚去世,留下的连环谜语相关文字材料很少。邱德美凭回忆整理出父亲生前所教授的连环谜语,又按此结构模式继续创作,目前整理出40多条连环谜语。

邱德美回忆道:“父亲在甘肃省民勤县读过3年私塾,他喜好民间文艺,学唱秦腔、眉户和新疆曲子,学说书、讲故事,是村里说唱班子里的主角,活跃在老奇台一带。除了说书唱曲外,父亲还擅长诵歌谣、溜杂话、说笑话、编猜话,村里人都爱听。连环谜语当地人俗称为‘猜话’。那时候农村没有电,文化生活很贫瘠。冬季闲暇时节,父母坐在热炕头,孩子们围拢在父母身边,竞猜连环谜语。父亲还给我讲每一个猜话的内涵,使我从猜话中学到了不少知识,这让我难以忘怀。”

邱德美说,连环谜语以口耳相授为主,出谜者和猜谜者面对面通过口语完成。这些连环谜语语言通俗,取材于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谜底往往抬头可见,触手可及,很容易理解,猜起来比较容易。更有趣的是这些猜话环环相扣,猜出一条,又引出下一条,连绵不断,引人入胜。

连环谜语是一种口耳相传的民间口头文学,在传承中文字资料极为鲜见,它的传承延续全靠传承人口传心授来完成。随着娱乐多样化、快餐化,连环谜语像很多古老的传统文化一样,随着时代生活方式、生活习俗的流变,也正在走向萎缩,一旦传承中断或传承人过世,就会随之消亡。

2012年6月,奇台连环谜语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在邱德美家中,记者看到了他多年来创作连环谜语的手稿。记者了解到,除了自编谜语外,邱德美还热衷于写诗,内容大多来自平时电视、报纸和日常生活,是他对人对事的所思所想和所感。如今,邱德美还在创作连环谜语,准备创作至200条谜语后汇集成册,希望能出版,与读者见面。

“连环谜语一般有两种结构模式。环状式结构谜语猜到最后又回到起始点,首尾相接,循环往复。链状式结构的连环谜语从头至尾,首尾不相接,只能往下猜,不能往回猜。虽然有些费脑筋,但我还要坚持做,毕竟文化传承任重道远。”邱德美告诉记者,他的儿子也喜爱文学,正在学习创作连环谜语,希望能将这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自治区非遗项目:奇台连环谜语 (图)
发布日期: 2021-11-11 17:09:43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中国昌吉网(记者 何春泉 文/图)团扇不怕火,灯芯里面着(谜面)——灯笼(谜底);灯笼不灯笼,扶线上青云(谜面)——风筝(谜底);风筝断了线,美人手里站(谜面)——团扇(谜底);团扇不怕火,灯芯里面着——(回到起始谜面)。

这是一组环状式结构的连环谜语。从第一个谜面开头,结尾又回到第一个谜面,首尾相接,结构如环状。

连环谜语是世代生活在奇台县汉族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因其谜面谜底贴近生活、内容丰富、寓教于乐,在当地的文化生活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连环谜语已逐渐退出群众文化娱乐的领域,渐渐被遗忘。

奇台县六旬老人邱德美向记者讲述了连环谜语的渊源。

邱德美在创作。

邱德美出生于奇台县老奇台镇牛王宫村,连环谜语于20世纪20—60年代流传于此,它的主要传承人邱逢岚是邱德美的父亲。1976年,邱逢岚去世,留下的连环谜语相关文字材料很少。邱德美凭回忆整理出父亲生前所教授的连环谜语,又按此结构模式继续创作,目前整理出40多条连环谜语。

邱德美回忆道:“父亲在甘肃省民勤县读过3年私塾,他喜好民间文艺,学唱秦腔、眉户和新疆曲子,学说书、讲故事,是村里说唱班子里的主角,活跃在老奇台一带。除了说书唱曲外,父亲还擅长诵歌谣、溜杂话、说笑话、编猜话,村里人都爱听。连环谜语当地人俗称为‘猜话’。那时候农村没有电,文化生活很贫瘠。冬季闲暇时节,父母坐在热炕头,孩子们围拢在父母身边,竞猜连环谜语。父亲还给我讲每一个猜话的内涵,使我从猜话中学到了不少知识,这让我难以忘怀。”

邱德美说,连环谜语以口耳相授为主,出谜者和猜谜者面对面通过口语完成。这些连环谜语语言通俗,取材于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谜底往往抬头可见,触手可及,很容易理解,猜起来比较容易。更有趣的是这些猜话环环相扣,猜出一条,又引出下一条,连绵不断,引人入胜。

连环谜语是一种口耳相传的民间口头文学,在传承中文字资料极为鲜见,它的传承延续全靠传承人口传心授来完成。随着娱乐多样化、快餐化,连环谜语像很多古老的传统文化一样,随着时代生活方式、生活习俗的流变,也正在走向萎缩,一旦传承中断或传承人过世,就会随之消亡。

2012年6月,奇台连环谜语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在邱德美家中,记者看到了他多年来创作连环谜语的手稿。记者了解到,除了自编谜语外,邱德美还热衷于写诗,内容大多来自平时电视、报纸和日常生活,是他对人对事的所思所想和所感。如今,邱德美还在创作连环谜语,准备创作至200条谜语后汇集成册,希望能出版,与读者见面。

“连环谜语一般有两种结构模式。环状式结构谜语猜到最后又回到起始点,首尾相接,循环往复。链状式结构的连环谜语从头至尾,首尾不相接,只能往下猜,不能往回猜。虽然有些费脑筋,但我还要坚持做,毕竟文化传承任重道远。”邱德美告诉记者,他的儿子也喜爱文学,正在学习创作连环谜语,希望能将这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