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服务高质量发展——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改革发展综述 (组图)
发布时间:2021.10.25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中国昌吉网(通讯员 刘蕾)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上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昌吉职业技术学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学院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首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自治区首批高职高专示范校、自治区首个技工教育联盟理事长单位、自治区优质高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单位,2020年入选教育部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成功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成功创建自治区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自治区“双带头人”工作室1个。

2020年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该院领导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揭牌。

目前在校生达1.7万人,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7.37%,培养了一大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党建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导向,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完善学院党委会议、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党建专题报告制度、班子成员联系分院制度、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等,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工作机制。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育引导党员、教师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落实。实施“固本铸魂系列工程”,完善“三全育人”体系。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面实施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强化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设。突出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开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自治区级班主任工作室立项1个,提升思政队伍工作水平。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以“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为载体,通过思想引导、学习指导、生活帮扶,教师陪伴学生成长。常态化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法治教育、国旗下的讲话、爱党爱国知识竞赛、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三五”期间,学院新增新能源汽车技术、临床医学等23个新专业。与本科院校联合开办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财务管理等3个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高职专业48个,中职、技工专业9个,涵盖装备制造、医药卫生、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财经商贸、电子信息等11个大专业类,形成了覆盖面较广、内部结构较为合理、专业互补性较强、特色和优势较为明显的专业结构。

——坚决助力脱贫攻坚。向克州、喀什地区选派支教老师,并帮助克州职业技术学院申办高职院校。选派219名优秀学生赴墨玉县各乡镇的小学、幼儿园进行实习支教,解决这些学校急需语文教师的困难。同时,对口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和阿克苏地区温宿县贫困家庭招生84人。选派97名教职工赴南疆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选派52名教职工赴奇台县果园村开展“访惠聚”工作,选派78名教职工赴内地管理学生。组建学生“爱心超市”搭建爱心捐助平台;在校园内免费为果园村打馕合作社开办“爱心馕房”;在校园超市设立和田扶贫产品专柜;为17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勤工助学岗,将4970名学生纳入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数据库。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微故事、微党课”选拔赛。

——专业建设质量进一步提高。建成药学、电气自动化技术、护理、机电一体化等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并在药学、口腔技术、酒店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等4个专业进行了试点;在老年照护、物流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等11个专业中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被自治区教育厅批准为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单位;参与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建成自治区级教学资源库1个。

——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学院专任教师达569名,在读博士2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141人,研究生教师214人,双师型教师257人。拥有院级专业带头人13人、州级专业带头人10人;院级骨干教师36人、州级骨干教师19人;认定院级高技能人才11个、技能大师11人、工匠8人,建立各类工作室30个;在各级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中,学院教师获得州级以上奖项54个。学院建成自治区“双师”师资培养基地、学院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建设为国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完善。学院出台《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平台建设方案》,在学院各层面构建目标链和标准链,厘清部门职责,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强化质量意识。

——招生就业工作成绩显著。学院高职新生报到率连续多年达90%以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7.37%,2020年达97.55%。学院“双创”中心顺利通过自治区级“众创空间”绩效考核,成功备案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学院组织400余人参加各级各类创业大赛的150多个项目,先后荣获昌吉州青年创业大赛二等奖、昌吉市青年创业大赛一等奖,在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新疆赛区的比赛中获2个银奖、7个铜奖及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建成网络与数据中心机房,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有电教室241间,教学用各类计算机1960台;学习通平台引进15000门专业在线课程资源和350门通识类课程;累计建设各类在线课程3351门,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校园文化生活质量提升。完成“两湖、三区、三大特色、十大主题景观”建设,打造“水在校园中、校在绿色中、师生在花丛中”的美丽校园。开展工匠大师、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杰出校友等评选活动,邀请企业对学生开展培训和宣讲,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与职业精神。举办“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制度自信”“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线上主题团课、“你来我家吃馓子,我到你家吃月饼”“防止舌尖上的浪费‘光盘行动’”接力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服务高质量发展——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改革发展综述 (组图)
发布日期: 2021-10-25 11:42:49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中国昌吉网(通讯员 刘蕾)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上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昌吉职业技术学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学院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首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自治区首批高职高专示范校、自治区首个技工教育联盟理事长单位、自治区优质高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单位,2020年入选教育部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成功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成功创建自治区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自治区“双带头人”工作室1个。

2020年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该院领导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揭牌。

目前在校生达1.7万人,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7.37%,培养了一大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党建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导向,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完善学院党委会议、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党建专题报告制度、班子成员联系分院制度、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等,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工作机制。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育引导党员、教师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落实。实施“固本铸魂系列工程”,完善“三全育人”体系。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面实施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强化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设。突出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开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自治区级班主任工作室立项1个,提升思政队伍工作水平。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以“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为载体,通过思想引导、学习指导、生活帮扶,教师陪伴学生成长。常态化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法治教育、国旗下的讲话、爱党爱国知识竞赛、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三五”期间,学院新增新能源汽车技术、临床医学等23个新专业。与本科院校联合开办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财务管理等3个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高职专业48个,中职、技工专业9个,涵盖装备制造、医药卫生、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财经商贸、电子信息等11个大专业类,形成了覆盖面较广、内部结构较为合理、专业互补性较强、特色和优势较为明显的专业结构。

——坚决助力脱贫攻坚。向克州、喀什地区选派支教老师,并帮助克州职业技术学院申办高职院校。选派219名优秀学生赴墨玉县各乡镇的小学、幼儿园进行实习支教,解决这些学校急需语文教师的困难。同时,对口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和阿克苏地区温宿县贫困家庭招生84人。选派97名教职工赴南疆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选派52名教职工赴奇台县果园村开展“访惠聚”工作,选派78名教职工赴内地管理学生。组建学生“爱心超市”搭建爱心捐助平台;在校园内免费为果园村打馕合作社开办“爱心馕房”;在校园超市设立和田扶贫产品专柜;为17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勤工助学岗,将4970名学生纳入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数据库。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微故事、微党课”选拔赛。

——专业建设质量进一步提高。建成药学、电气自动化技术、护理、机电一体化等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并在药学、口腔技术、酒店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等4个专业进行了试点;在老年照护、物流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等11个专业中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被自治区教育厅批准为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单位;参与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建成自治区级教学资源库1个。

——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学院专任教师达569名,在读博士2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141人,研究生教师214人,双师型教师257人。拥有院级专业带头人13人、州级专业带头人10人;院级骨干教师36人、州级骨干教师19人;认定院级高技能人才11个、技能大师11人、工匠8人,建立各类工作室30个;在各级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中,学院教师获得州级以上奖项54个。学院建成自治区“双师”师资培养基地、学院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建设为国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完善。学院出台《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平台建设方案》,在学院各层面构建目标链和标准链,厘清部门职责,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强化质量意识。

——招生就业工作成绩显著。学院高职新生报到率连续多年达90%以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7.37%,2020年达97.55%。学院“双创”中心顺利通过自治区级“众创空间”绩效考核,成功备案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学院组织400余人参加各级各类创业大赛的150多个项目,先后荣获昌吉州青年创业大赛二等奖、昌吉市青年创业大赛一等奖,在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新疆赛区的比赛中获2个银奖、7个铜奖及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建成网络与数据中心机房,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有电教室241间,教学用各类计算机1960台;学习通平台引进15000门专业在线课程资源和350门通识类课程;累计建设各类在线课程3351门,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校园文化生活质量提升。完成“两湖、三区、三大特色、十大主题景观”建设,打造“水在校园中、校在绿色中、师生在花丛中”的美丽校园。开展工匠大师、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杰出校友等评选活动,邀请企业对学生开展培训和宣讲,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与职业精神。举办“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制度自信”“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线上主题团课、“你来我家吃馓子,我到你家吃月饼”“防止舌尖上的浪费‘光盘行动’”接力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