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烈功勋垂青史 浩气长存励后人——昌吉州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烈士褒扬纪念工作(组图)
发布时间:2021.09.30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薇)6月的阜康市南山生态陵园,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分外清雅娟丽。在这乡野绿草间,还藏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长眠于此的烈士已然故去,但英雄的事迹却从未被人遗忘。“烈士名叫李寿生,1938年出生,1962年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为上士副排长。1964年7月15日,李寿生在原阜康县煤窑救人时光荣牺牲,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政治部批准为烈士。”阜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义德介绍,“现在,我们是时候接烈士回‘家’了!”

2020年6月20日,昌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织在昌吉烈士陵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因阜康市没有烈士陵园,李寿生牺牲后遗体埋葬在公墓区。“我们尊重家属意愿,将李寿生烈士迁葬至昌吉烈士陵园。”昌吉州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效文说。

褒扬烈士,弘扬烈士精神,是国家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义务。党、国家和军队历来高度重视烈士纪念工作。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步伐,我州的烈士褒扬工作也在探索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在全社会大力营造了认识英烈、关爱英烈、尊崇英烈的浓厚氛围和良好风尚。

伟大的国家不会丢弃过去的历史,挺立的民族不会忘记自己的英雄。在我国第八个法定烈士纪念日之际,让我们一起缅怀英烈的历史功勋,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增强奋进奋发奋斗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守护英烈荣光 世代铭记先烈功勋

烈士是中华民族的精英和骄傲,烈士精神浩气长存。从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到遍布全国各地的烈士陵园,都成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的精神家园。我州每年约有十余万人祭奠和瞻仰烈士英灵,烈士精神在庭州大地传承不息。

近年来,我州印发《关于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全区烈士陵园维护管理工作专题会会议纪要〉的通知》《退役军人事务部办公厅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严格烈士陵园安葬管理的通知》等,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提供了政策遵循。州退役军人事务局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实现了烈士纪念设施精细化管理。

2020年6月20日,自治州自主择业退役军人代表参观昌吉烈士陵园,接受红色教育。

今年,州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州人民检察院,启动县级及以下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专项行动,对照“信息校核、规范整修、有效管护、宣传教育”工作标准,对“庆祝建党百年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坚持边查边改、以查促改,努力使每一处烈士纪念设施、每一座烈士墓都能得到有效保护。

此外,我州依托相关法规政策,将烈士纪念设施建设和保护管理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主动对接,创造条件,积极做好项目和资金的申报工作。

逝去的英魂,人民不会忘记。全州有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和县(市)级烈士纪念设施各1个、烈士展陈馆2个、纪念碑3处、纪念广场2个、英名墙1个,烈士陵园安葬着127名烈士。

保障好、照顾好、关爱好烈士遗属,营造尊重、关爱烈属的良好社会环境,也是烈士褒扬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州退役军人事务局按时向烈士遗属发放抚恤补助,并不断加大烈士遗属医疗、住房、入学、入伍、就业等方面的优待力度,每逢元旦、春节等节日,全州各地广泛开展走访慰问烈士遗属活动,积极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动员社会力量为他们送温暖献爱心,切实提升了烈士遗属的荣誉感、获得感。

创新纪念方式 褒扬工作提质升级

3月31日,昌吉市第四小学少先大队辅导员王梦珊和学生们一起登陆中华英烈网,学习英雄事迹,向先烈敬献鲜花。

“我们要向英雄学习,继承先烈的遗志,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好好学习,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这是师生们在网站的留言。

岁月长河,历史足迹不容磨灭;时代变迁,英雄精神熠熠生辉。今年清明节,我州按照防疫优先原则,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守护·2021清明祭英烈”系列活动,向烈士表达崇敬之心、缅怀之情、传承之志。

清明节期间,英烈家属、基层党员、军休干部、退役军人、学生、群众等全州社会各界人士,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有序来到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通过敬献鲜花表达深切的哀思和缅怀。

2019年9月30日是全国第六个烈士纪念日。当天,全州各界代表在昌吉烈士陵园祭奠英烈。图为礼兵敬献花篮。

为全力做好清明节烈士祭扫服务保障工作,州退役军人事务局全力做好清明节烈士祭扫服务保障工作,采取防疫优先、科学控流的祭扫措施,为广大祭扫群众提供安全、顺畅、有序的祭扫环境。

除了群众现场祭扫外,今年清明节,我州引导群众开展“云祭扫”,以退役军人事务部官网、中华英烈网和区、州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微信公众号为主要平台,开设“清明祭英烈”专栏,通过开设网上纪念堂、举办主题党日活动、观看红色影视片、参观博物馆、宣讲英烈故事、为烈属办实事等方式,丰富了线上宣传教育活动,全州6.3万人次通过“云祭扫”祭奠先烈。 每年清明节、烈士纪念日,我州各级党委、政府和驻军部队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员,纷纷前往烈士陵园、纪念馆,开展缅怀先烈、重温入党誓词、主题演讲等活动,形成了尊崇英烈的浓厚社会氛围。

弘扬英烈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大伯,我们来看您了!”清明节前夕,王成芳在刻有烈士王勾旦名字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难以抑制思念之情,泣不成声。1958年,王勾旦在奇台县北塔山六棵树剿匪战斗中壮烈牺牲,在奇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帮助下,他的侄女王成芳专程从甘肃赶来祭奠。

这是奇台县开展“帮英烈寻亲,让烈士‘回家’”活动中感人场景中的一幕。今年,我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百年英烈”褒扬纪念活动,各级退役军人事务局与媒体合作推送烈士寻亲信息,采取信息数据比对和实地查找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为17名烈士寻找到亲人。

烈士纪念设施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更是各级退役军人工作部门的重要资源,已经成为全州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党的历史、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

自治州不断挖掘烈士纪念设施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时代价值,重点打造新疆新辉红色记忆博物馆、昌吉市革命烈士展陈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精心整理《永不褪色的军魂——退役军人风采录》,加强《新疆烈士传》《最美退役军人》等书籍中记载的优秀党员、革命烈士和退役军人党员典型先进事迹的宣传,开展烈士纪念设施核对录入工作,完成保护单位、烈士陵园、烈士墓等151处信息核对录入,党史学习教育的覆盖面不断拓展。

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我州开展了“老兵永远跟党走”系列庆祝活动,将阿里军分区组建以来首批入藏女兵赵国萍的从军经历编排成音诗画舞《魂系阿里》;把吐尔尕特边防检查站原政委赵奎基和呼图壁县人民武装部原部长杨明智的事迹编排成情景剧《永不褪色》搬上舞台;用好系统红色资源,把红色基因发扬光大,营造浓厚氛围,掀起了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热潮。

没有不老的人生,但有永恒的精神。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上缅怀英烈,我们可以告慰他们的是:他们为之牺牲奋斗的梦想,正在我们手中变成现实。

(本版图片均由昌吉州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先烈功勋垂青史 浩气长存励后人——昌吉州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烈士褒扬纪念工作(组图)
发布日期: 2021-09-30 12:17:19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薇)6月的阜康市南山生态陵园,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分外清雅娟丽。在这乡野绿草间,还藏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长眠于此的烈士已然故去,但英雄的事迹却从未被人遗忘。“烈士名叫李寿生,1938年出生,1962年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为上士副排长。1964年7月15日,李寿生在原阜康县煤窑救人时光荣牺牲,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政治部批准为烈士。”阜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义德介绍,“现在,我们是时候接烈士回‘家’了!”

2020年6月20日,昌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织在昌吉烈士陵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因阜康市没有烈士陵园,李寿生牺牲后遗体埋葬在公墓区。“我们尊重家属意愿,将李寿生烈士迁葬至昌吉烈士陵园。”昌吉州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效文说。

褒扬烈士,弘扬烈士精神,是国家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义务。党、国家和军队历来高度重视烈士纪念工作。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步伐,我州的烈士褒扬工作也在探索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在全社会大力营造了认识英烈、关爱英烈、尊崇英烈的浓厚氛围和良好风尚。

伟大的国家不会丢弃过去的历史,挺立的民族不会忘记自己的英雄。在我国第八个法定烈士纪念日之际,让我们一起缅怀英烈的历史功勋,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增强奋进奋发奋斗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守护英烈荣光 世代铭记先烈功勋

烈士是中华民族的精英和骄傲,烈士精神浩气长存。从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到遍布全国各地的烈士陵园,都成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的精神家园。我州每年约有十余万人祭奠和瞻仰烈士英灵,烈士精神在庭州大地传承不息。

近年来,我州印发《关于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全区烈士陵园维护管理工作专题会会议纪要〉的通知》《退役军人事务部办公厅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严格烈士陵园安葬管理的通知》等,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提供了政策遵循。州退役军人事务局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实现了烈士纪念设施精细化管理。

2020年6月20日,自治州自主择业退役军人代表参观昌吉烈士陵园,接受红色教育。

今年,州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州人民检察院,启动县级及以下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专项行动,对照“信息校核、规范整修、有效管护、宣传教育”工作标准,对“庆祝建党百年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坚持边查边改、以查促改,努力使每一处烈士纪念设施、每一座烈士墓都能得到有效保护。

此外,我州依托相关法规政策,将烈士纪念设施建设和保护管理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主动对接,创造条件,积极做好项目和资金的申报工作。

逝去的英魂,人民不会忘记。全州有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和县(市)级烈士纪念设施各1个、烈士展陈馆2个、纪念碑3处、纪念广场2个、英名墙1个,烈士陵园安葬着127名烈士。

保障好、照顾好、关爱好烈士遗属,营造尊重、关爱烈属的良好社会环境,也是烈士褒扬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州退役军人事务局按时向烈士遗属发放抚恤补助,并不断加大烈士遗属医疗、住房、入学、入伍、就业等方面的优待力度,每逢元旦、春节等节日,全州各地广泛开展走访慰问烈士遗属活动,积极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动员社会力量为他们送温暖献爱心,切实提升了烈士遗属的荣誉感、获得感。

创新纪念方式 褒扬工作提质升级

3月31日,昌吉市第四小学少先大队辅导员王梦珊和学生们一起登陆中华英烈网,学习英雄事迹,向先烈敬献鲜花。

“我们要向英雄学习,继承先烈的遗志,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好好学习,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这是师生们在网站的留言。

岁月长河,历史足迹不容磨灭;时代变迁,英雄精神熠熠生辉。今年清明节,我州按照防疫优先原则,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守护·2021清明祭英烈”系列活动,向烈士表达崇敬之心、缅怀之情、传承之志。

清明节期间,英烈家属、基层党员、军休干部、退役军人、学生、群众等全州社会各界人士,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有序来到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通过敬献鲜花表达深切的哀思和缅怀。

2019年9月30日是全国第六个烈士纪念日。当天,全州各界代表在昌吉烈士陵园祭奠英烈。图为礼兵敬献花篮。

为全力做好清明节烈士祭扫服务保障工作,州退役军人事务局全力做好清明节烈士祭扫服务保障工作,采取防疫优先、科学控流的祭扫措施,为广大祭扫群众提供安全、顺畅、有序的祭扫环境。

除了群众现场祭扫外,今年清明节,我州引导群众开展“云祭扫”,以退役军人事务部官网、中华英烈网和区、州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微信公众号为主要平台,开设“清明祭英烈”专栏,通过开设网上纪念堂、举办主题党日活动、观看红色影视片、参观博物馆、宣讲英烈故事、为烈属办实事等方式,丰富了线上宣传教育活动,全州6.3万人次通过“云祭扫”祭奠先烈。 每年清明节、烈士纪念日,我州各级党委、政府和驻军部队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员,纷纷前往烈士陵园、纪念馆,开展缅怀先烈、重温入党誓词、主题演讲等活动,形成了尊崇英烈的浓厚社会氛围。

弘扬英烈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大伯,我们来看您了!”清明节前夕,王成芳在刻有烈士王勾旦名字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难以抑制思念之情,泣不成声。1958年,王勾旦在奇台县北塔山六棵树剿匪战斗中壮烈牺牲,在奇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帮助下,他的侄女王成芳专程从甘肃赶来祭奠。

这是奇台县开展“帮英烈寻亲,让烈士‘回家’”活动中感人场景中的一幕。今年,我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百年英烈”褒扬纪念活动,各级退役军人事务局与媒体合作推送烈士寻亲信息,采取信息数据比对和实地查找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为17名烈士寻找到亲人。

烈士纪念设施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更是各级退役军人工作部门的重要资源,已经成为全州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党的历史、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

自治州不断挖掘烈士纪念设施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时代价值,重点打造新疆新辉红色记忆博物馆、昌吉市革命烈士展陈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精心整理《永不褪色的军魂——退役军人风采录》,加强《新疆烈士传》《最美退役军人》等书籍中记载的优秀党员、革命烈士和退役军人党员典型先进事迹的宣传,开展烈士纪念设施核对录入工作,完成保护单位、烈士陵园、烈士墓等151处信息核对录入,党史学习教育的覆盖面不断拓展。

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我州开展了“老兵永远跟党走”系列庆祝活动,将阿里军分区组建以来首批入藏女兵赵国萍的从军经历编排成音诗画舞《魂系阿里》;把吐尔尕特边防检查站原政委赵奎基和呼图壁县人民武装部原部长杨明智的事迹编排成情景剧《永不褪色》搬上舞台;用好系统红色资源,把红色基因发扬光大,营造浓厚氛围,掀起了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热潮。

没有不老的人生,但有永恒的精神。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上缅怀英烈,我们可以告慰他们的是:他们为之牺牲奋斗的梦想,正在我们手中变成现实。

(本版图片均由昌吉州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