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记者 高云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中国古代谈及葡萄美酒的诗篇,耳熟能详的莫过于王翰的这首《凉州词》了。而正是这首《凉州词》,使得西域葡萄美酒声名远扬。
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的昌吉州,坐拥酿酒葡萄黄金产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赋予昌吉葡萄酒浓郁饱满的口感和风味以及单宁细腻的特质,也加深了人们“天山北麓产美酒”的印象。近年来,我州酿酒葡萄基地不断成长成熟,葡萄酒庄星罗棋布,葡萄酒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正在深度融合,昌吉葡萄酒的品牌影响力正在逐年扩大。
古典海派的葡萄酒品鉴厅、柔和淡雅的舒适灯光、温馨舒适的游客民宿……记者来到玛纳斯县香海国际酒庄,映入眼帘的是一栋中西风格合璧的建筑,东临水波荡漾的西海公园,西靠郁郁葱葱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环境舒适而惬意。
近年来,随着葡萄酒市场的发展,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产品,酒庄酒的需求愈发迫切。玛纳斯县香海酒庄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制作不同价位、不同口味、不同包装的特色葡萄酒。玛纳斯县香海国际酒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云洁告诉记者,香海酒庄是集酿酒葡萄种植、采摘、酿造、住宿、餐饮、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酒庄,游客可以参观葡萄种植、榨汁、发酵及酒的酿造、窖藏和灌装全过程,还可以特色化定制疆内旅游线路,领略新疆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景观。
“我们通过举办酒会、新品发布会等方式,邀约疆内外游客品美酒、尝美食、赏美景。”高云洁介绍说,“今年我们计划继续扩展、优化旅游路线定制服务,通过特色化旅游路线定制,让游客游览大美新疆,领略丝路风情。”
在新疆华阳特酒业有限公司的爵士酒庄,葡萄长廊蜿蜒如绸、地下酒窖芳香弥漫、葡萄酒文化博物馆藏品丰富,酒庄浓郁的葡萄酒文化氛围每天都吸引了大量游客。
据了解,该公司计划推出“酒庄+旅游开放日”“酒庄+农场”“酒庄+运动项目”“酒庄+博物馆”“酒庄+主题公园”“酒庄+DIY葡萄酒体验”等特色项目,以葡萄酒文化为关键核心,打造集葡萄园采摘体验、休闲娱乐运动、葡萄酒文化传播、主题公园游览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酒庄。
“我们特地举办了新酿葡萄酒品鉴会,为葡萄酒爱好者提供了专业、便捷的购买渠道和体验感更强的交流平台。”新疆华阳特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康厚泽告诉记者,“接下来,我们将以打造综合型酒庄为目标,结合文旅项目,将我们昌吉地区的特色葡萄酒向外推广出去。”
位于呼图壁县的新疆大唐西域酒庄股份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依托零工业污染、零化学肥料、雪山融水灌溉的天然绿色环境,以酿酒葡萄良种苗木繁育、有机葡萄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和葡萄酒加工、酒庄旅游一体化开发为主业。其打造的大唐西域酒庄是集酿酒葡萄采摘、葡萄酒品鉴、民宿餐饮、马术运动、房车营地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据了解,大唐西域酒庄结合工业旅游及乡村旅游于一体,深度挖掘马产业文化,打造国际标准赛马场、马厩、训练场、饲料生产基地等,不定期举办马术运动赛事以及哈萨克族民间赛马活动。
目前,我州正在构建葡萄酒产业发展新格局,根据《新疆·昌吉州天山北麓葡萄酒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着力打造“一带、双轮、三区、多点”发展格局,推动葡萄酒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同时,做大做强原酒供应基地建设,计划到2025年,用于生产蒸馏酒的鲜食葡萄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年产葡萄酒20万吨,瓶装酒比例由目前的13%增长到40%以上,建成国内最大的原酒、品牌瓶装酒和蒸馏酒供应基地,种植加工环节吸纳3万人就业,带动1.15万户近5万名果农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酒庄年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带动文化推广、餐饮娱乐、旅游等相关产业收入150亿元以上。
天山北麓葡萄酒产区是全疆规划发展的四大葡萄酒主产区之一。资料显示,天山北麓产区拥有百余公里葡萄酒产业带,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11.6万亩,葡萄酒产能达34.8万吨,占全疆的63%;葡萄酒企(庄)39家,占全疆的40%,每年向疆外供应葡萄原酒5.2万吨,是全国重要的葡萄原酒供应基地。目前,我州已将天山北麓葡萄酒产业作为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
自治州正以更为开放的方式提升葡萄酒产业水平,塑造区域品牌,壮大整体实力。“十四五”期间,我州葡萄酒产业将按照区域品牌带动、龙头企业支撑、特色酒庄协同、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惠民水平,把葡萄酒产业打造成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使自治州成为优质高端葡萄酒核心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