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 昌吉这五年】同心共奏团结和谐新乐章——昌吉州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取得辉煌成就综述之七
发布时间:2021.09.13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中国昌吉网(记者 刘辉)漫步庭州大地,处处可见这样团结和谐的美丽画卷:一条条笔直的乡村道路连接大山内外,一排排新居让万千农牧民安居乐业,一所所校园回响着各族学生的琅琅读书声,各民族群众互帮互助水乳交融……

自治州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州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持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富有新疆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再提升之路,再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荣誉称号。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已成为主旋律,一曲曲团结和谐的动人乐章正在庭州大地奏响。

深化宣传教育 民族团结进步深入人心

2020年5月2日,州中级人民法院结亲干部和结亲(对)户、联系户在吉木萨尔县二工镇十八户村开展民族团结联谊活动。

活动中,大家一起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对十八户村沿线道路、河道沟渠的卫生死角进行清理。

十八户村村民布尔汗·夏依买旦说:“我同结亲干部一起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把村里沿线道路、沟渠打扫干净,在一起劳动的过程中,大家的关系更亲近了。”

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我州立足全方位,着眼精细化,构建多角度宣教格局,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扎根在各族群众心间。

全州各地各部门组织结亲干部与结亲(对)户、联系户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促进各族干部群众在交往交流中增进民族团结情谊。

最美结亲故事、“最美石榴籽”事迹、“我为民族团结作贡献”“我和亲戚做公益”“我邀亲戚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小手拉大手·民族团结代代传”等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让民族团结进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干部群众心灵深处。

典型示范带动 携手同心共建美丽家园

为常年生病卧床的老人洗晒被褥,给独居老人买面买菜……呼图壁县“阿同汗”爱心志愿服务队队长王桂珍,从年轻时到如今80岁高龄,始终如一帮助各族困难群众,传递着跨越血缘的民族团结情。

王桂珍所居住的阿同汗社区团结巷,一半以上居民是少数民族,很多都因身体等各种原因生活困难,而王桂珍家境也不宽裕。多年来,她一直坚持把自己卖废品的收入和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用来帮助当地有困难的各族群众。因此,当地人都喜欢叫她“阿同汗”,这个意思是“金子般的心”。

在王桂珍的感召和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自愿加入到无偿帮扶困难群众的行列中。曾经接受过王桂珍帮助的海尼沙·木汗也加入了“阿同汗”爱心志愿服务队。海尼沙·木汗说:“我们各民族群众就要像面和水一样和在一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大家的日子才会过得更好!”

在我州,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5年来,我州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先后命名了14批次1900多家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表彰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打造了一批类型多样、各具特色、具有标杆性的示范典型。通过模范典型的示范带动,弘扬民族团结正能量,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携手共建美丽家园,形成了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局面。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玛纳斯县玛纳斯镇南城社区,各族群众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场景随处可见。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2月25日,南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石榴演播厅”里,阿肯弹唱队队员地力拜通过抖音直播的方式,传播新疆好声音,同时开展党史知识线上抢答等活动,不到两小时就收获2万次点赞。

近年来,南城社区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创新方法、丰富载体,打造“互联网+民族团结”、智慧社区等平台,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事迹,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奏响了一曲团结和谐的时代新乐章。

共同繁荣发展 石榴花开遍庭州大地

各族群众团结友爱、守望相助、携手同心共建美好家园的温情故事,每天在庭州大地上演。我州始终把聚焦总目标抓发展,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支撑,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补齐民生短板,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安居、安全等为重点的惠民工程持续大力推进。

——“十三五”期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8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00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0元。

——农村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和普通高中学费补助政策全面落实,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实现职业教育“双免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全覆盖,县城医共体建设实现全覆盖,全民免费健康体检惠及各族群众,城乡低保、五保标准实现统一,实施财政统保的重大灾害民生保险,各族群众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充分发挥对口援疆的重要作用,援疆资金的80%以上投向县以下基层和民生领域,在教育、医疗、住房等各领域建成一大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工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我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也必将不断开创新局面,民族团结之花也将在庭州大地越开越艳。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喜迎党代会 昌吉这五年】同心共奏团结和谐新乐章——昌吉州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取得辉煌成就综述之七
发布日期: 2021-09-13 17:42:25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中国昌吉网(记者 刘辉)漫步庭州大地,处处可见这样团结和谐的美丽画卷:一条条笔直的乡村道路连接大山内外,一排排新居让万千农牧民安居乐业,一所所校园回响着各族学生的琅琅读书声,各民族群众互帮互助水乳交融……

自治州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州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持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富有新疆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再提升之路,再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荣誉称号。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已成为主旋律,一曲曲团结和谐的动人乐章正在庭州大地奏响。

深化宣传教育 民族团结进步深入人心

2020年5月2日,州中级人民法院结亲干部和结亲(对)户、联系户在吉木萨尔县二工镇十八户村开展民族团结联谊活动。

活动中,大家一起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对十八户村沿线道路、河道沟渠的卫生死角进行清理。

十八户村村民布尔汗·夏依买旦说:“我同结亲干部一起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把村里沿线道路、沟渠打扫干净,在一起劳动的过程中,大家的关系更亲近了。”

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我州立足全方位,着眼精细化,构建多角度宣教格局,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扎根在各族群众心间。

全州各地各部门组织结亲干部与结亲(对)户、联系户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促进各族干部群众在交往交流中增进民族团结情谊。

最美结亲故事、“最美石榴籽”事迹、“我为民族团结作贡献”“我和亲戚做公益”“我邀亲戚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小手拉大手·民族团结代代传”等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让民族团结进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干部群众心灵深处。

典型示范带动 携手同心共建美丽家园

为常年生病卧床的老人洗晒被褥,给独居老人买面买菜……呼图壁县“阿同汗”爱心志愿服务队队长王桂珍,从年轻时到如今80岁高龄,始终如一帮助各族困难群众,传递着跨越血缘的民族团结情。

王桂珍所居住的阿同汗社区团结巷,一半以上居民是少数民族,很多都因身体等各种原因生活困难,而王桂珍家境也不宽裕。多年来,她一直坚持把自己卖废品的收入和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用来帮助当地有困难的各族群众。因此,当地人都喜欢叫她“阿同汗”,这个意思是“金子般的心”。

在王桂珍的感召和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自愿加入到无偿帮扶困难群众的行列中。曾经接受过王桂珍帮助的海尼沙·木汗也加入了“阿同汗”爱心志愿服务队。海尼沙·木汗说:“我们各民族群众就要像面和水一样和在一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大家的日子才会过得更好!”

在我州,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5年来,我州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先后命名了14批次1900多家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表彰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打造了一批类型多样、各具特色、具有标杆性的示范典型。通过模范典型的示范带动,弘扬民族团结正能量,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携手共建美丽家园,形成了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局面。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玛纳斯县玛纳斯镇南城社区,各族群众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场景随处可见。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2月25日,南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石榴演播厅”里,阿肯弹唱队队员地力拜通过抖音直播的方式,传播新疆好声音,同时开展党史知识线上抢答等活动,不到两小时就收获2万次点赞。

近年来,南城社区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创新方法、丰富载体,打造“互联网+民族团结”、智慧社区等平台,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事迹,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奏响了一曲团结和谐的时代新乐章。

共同繁荣发展 石榴花开遍庭州大地

各族群众团结友爱、守望相助、携手同心共建美好家园的温情故事,每天在庭州大地上演。我州始终把聚焦总目标抓发展,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支撑,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补齐民生短板,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安居、安全等为重点的惠民工程持续大力推进。

——“十三五”期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8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00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0元。

——农村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和普通高中学费补助政策全面落实,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实现职业教育“双免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全覆盖,县城医共体建设实现全覆盖,全民免费健康体检惠及各族群众,城乡低保、五保标准实现统一,实施财政统保的重大灾害民生保险,各族群众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充分发挥对口援疆的重要作用,援疆资金的80%以上投向县以下基层和民生领域,在教育、医疗、住房等各领域建成一大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工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我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也必将不断开创新局面,民族团结之花也将在庭州大地越开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