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记者 刘茜)水鸟欢快鸣叫,芦苇和鲜花郁郁葱葱……曾经一度萎缩的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随着近年来一系列修复和治理项目的实施,水域面积逐年扩大,湿地生态逐步恢复。
栖居在绿水青山之间,是昌吉人的心愿。自治州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昌吉州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筑生态文明之基,在绿色转型、绿色崛起之路上越走越宽。
大美昌吉起翠屏
总投资38.17亿元的昌吉头屯河流域生态治理项目,整治范围南起乌奎高速公路,北至昌吉市北绕城公路,全长13.4公里,整治区域面积9.1平方公里。城市庆典公园、城市康体运动公园、自然生态修复公园、工业遗址公园、文化公园有机衔接,形成一条蓝绿交织的立体生态景观链。
挥锹铲土、挖坑固苗、培土浇水……4月21日,昌吉市三工镇三工滩义务植树点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州直、昌吉市机关干部、广大志愿者齐心协力种下一棵棵红叶海棠、大叶白蜡、白榆等树苗。
2015年以来,三工滩共完成植树造林1.2万亩,栽植近20个品种30余万株苗木,成活率达95%以上。按照规划,这里将逐步完成绿化造林5万亩。
5年来,昌吉州完成人工造林18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4%;累计治理实施沙化土地治理530.06万亩;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累计减水退地7.1亿立方米、92.4万亩。
5年来,青山绿水间,一场深刻的“美丽变革”悄悄重塑庭州“颜值”,昌吉州在绿色发展中谱写着新篇章:
——围绕服务“人”,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出行,引导形成简约健康、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建设绿色智慧城市,优化绿色公共服务供给,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围绕建好“城”,深入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围绕美化“境”,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铁腕治理、全域增绿”,高起点规划实施头屯河景观带等重大生态工程;
——围绕提升“业”,大力发展新经济,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的生产方式,推动绿色经济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
生态之变催生发展之变
在昌吉市佃坝镇土梁村蔬菜大棚,一根根鲜嫩的黄瓜经过农药残留检测,装箱贴标运往市场销售。
土梁村是乌昌两地的“菜篮子”,平均每天有19吨蔬菜运往乌昌各地。早在2013年,土梁村就获得无公害蔬菜认证,条形码和二维码就像是蔬菜的“身份证”,扫描一下就能追溯种苗来源、采收时间、检测项目等信息。
目前,该村有标准大棚750座,年均生产蔬菜7000多吨,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1400多万元。
5年来,洁净、生态、绿色的经营理念覆盖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昌吉州大力构建绿色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优质高效生产基地,大力推行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特色农业种植,昌吉市、阜康市上榜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名单。
这几天,华电阜康热电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忙着对供热管线进行巡检,为今冬供热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该公司是阜康市集中供热企业之一,主要担负着阜康市城区供热任务,供热面积达550万平方米。2018年企业投资4997万元,完成两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为进一步减少无组织排放,投资2940万元完成煤厂全封闭改造。此外,为进一步优化机组运行,增加机组供热能力,企业还开展供热系统技术改造项目,在节能降耗的同时增加了供热面积。
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近年来阜康市累计投入1800万元,建成大气污染防治指挥中心和三级环境监管体系,配备专、兼职人员454人,建成1个空气质量大数据分析平台、92个空气质量监测微站、4个气象站、2个高空云台和2台VOC设备,并采取“技防+人防”科学手段,建立有效的环境监测技术监管体系,实现对阜康市环境空气质量和污染源实时监控。
5年来,昌吉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开展“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同防同治,在全疆率先建成大气污染防治指挥中心,“四级管控、三级网格”大气污染防治体系全面构建,累计整治“散乱污”企业1225家,关停拆除改造燃煤锅炉1791台,全州发电机组100%实现超低排放,新增煤改电面积601万平方米,主要污染物削减指标超额完成。
5年来,全州累计减排二氧化硫32956.63吨,完成率达110%;减排氮氧化物31664.64吨,完成率达255%;减排氨氮1139.83吨,完成率达104%;减排化学需氧量8987.44吨,完成率达103%。
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从奇台县西地镇桥子村向西不到2公里,就是村民蒋英文家980亩退耕还林地。从2019年种下梭梭林算起,不到3年时间,梭梭林已经长到2米多高,成为一片绿海。蒋英文还在梭梭林里养起了土鸡,种上了肉苁蓉,效益可观。
5年来,昌吉州建成以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为代表的沙产业基地2.7万亩,沙产业产值达8100万元。
这几年,玛纳斯源源纸业有限公司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传统产业转变为新兴产业。现在每隔3天,企业生产的超薄钢纸就被运往内地以及国外市场。
“2018年钢纸产量达到4000吨,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在同行业国内市场占70%份额。”8月16日,玛纳斯源源纸业有限公司生产部负责人杨恒军说。
钢纸是一种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特种纸,具有优良的弹性、强韧性和耐磨性,产品被广泛运用于电气、五金、加工、汽车、造船等行业。2016年以前,玛纳斯源源纸业产品普遍处于中低档水平,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2018年,该企业与国外一家钢纸企业达成产学研合作,投资800多万元,对原有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建成国内唯一一家0.5毫米以下超薄钢纸生产线,成为国际上第二家拥有此项技术的企业。
5月1日,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白鹭、沙鸥欢快地鸣啭着。近年来,玛纳斯县通过退耕还湿、退牧还湿、退塘还湿等措施,国家湿地公园湿地面积由10年前的9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7万亩,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草丰茂的湿地公园吸引越来越多的候鸟在这里繁衍后代。
靠着毗邻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的优势,玛纳斯县广东地乡小海子村村民张建兵开起了农家乐。“我们是2018年4月开始营业的,到了旅游旺季,一个月能挣1万多元。”张建兵说。
这几年,小海子村乡村旅游越来越红火。2018年7月,村里7家农家乐成立餐饮联盟,协同互助,为游客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良好生态成为发展优势,昌吉州一二三产业联手,观光农业、有机农业、农家乐等一批新兴业态挥笔添色,生机盎然。
5年来,昌吉州旅游产业得到蓬勃发展,生态“颜值”变为经济价值。2016年以来,全州累计吸引疆内外游客1.1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00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70余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