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讯(记者王薇)8月28日,秋日阳光洒在位于昌吉市二六工镇的九圣禾昌吉试验站的田里,160亩青贮玉米似绿色缎带远远铺向天边。
经过全国筛选、优中选优的72个青贮玉米品种亮相田间,虽然已经进入收获期,但一排排玉米植株依然鲜绿挺拔,十分亮眼。
一台青贮玉米收割机正在田间作业,只见玉米连秆带棒被卷进机箱,粉碎后装进并排行驶的卡车车厢。这些粉碎后的玉米加工后将变成青贮饲料,成为牛羊的美餐。
牛羊的粪便等废物经过发酵处理后产生沼液、沼渣,被喷洒在田野中,为新一季青贮玉米的生产提供肥料,走出一条集种子研发、农业种植、畜牧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四位一体”的绿色环保、良性循环养殖之路。
8月27日至29日,由中国种子协会、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昌吉州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年中国青贮玉米产业发展大会在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园召开。
本着“以养定种、以种促养、种养结合”的办会理念,会议邀约全国百余家青贮产业相关企业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会,组织青贮玉米产业示范现场观摩、新型青贮收获机械现场演示、优秀青贮玉米品种权威推荐、青贮行业新技术和新产品展示交流以及国家青贮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特约专题报告会,全面推进全株青贮玉米全产业链应用,加快青贮玉米产业链条的可持续良性循环发展。
青贮玉米是在适宜收获期内收获包括果穗在内的地上全部绿色植株,贮存发酵后制成青贮饲料喂养牛羊等牲畜的一种玉米,与籽粒玉米相比,具有生物产量高、纤维品质好等优点。
中国种子协会青贮玉米分会会长成广雷介绍我国青贮玉米发展前景时说,在没有其他粗饲料补充或代替的情况下,未来我国全株青贮玉米将有1亿亩的需求潜力,重点发展全株优质青贮玉米不仅能够使单位面积的生物生产量、营养量、能量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同时也能很好地解决秸秆处理问题,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近年来,随着国家“粮改饲”工程的不断推进,青贮玉米技术不断完善,青贮玉米已经成为牛羊等反刍动物养殖的核心饲料,我州的青贮玉米产业也借此东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青贮玉米新品种不断涌现。
“作为本次大会的承办方,我们从全国35家种子企业和科研教学单位中征集72个青贮玉米与粮食通用型新品种,通过统一播种、田间管理、专家组现场实收测评后,最终从中优选出16个优秀品种在全疆进行推介。其中,九圣禾有3个品种入选,在抗病、抗倒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优异特性。”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爱华介绍说。
本次大会也让参会企业感到受益匪浅。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杨永华说:“大会为大家提供了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让我们对青贮产业有了新的认知。今后,我们要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为养殖户和种植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推动青贮玉米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
我州盛产棉花、小麦、玉米、制酱番茄等50多种优质高效农作物,是全国第二大现代制种基地、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也是远近闻名的天山北坡畜牧产业生态基地。
州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贾文明表示:“此次大会在我州召开,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促进种植养殖业结合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青贮玉米是牛羊食用的最经济营养的饲草料,目前,我州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在38万亩左右,可满足全州400万头(只)牛羊的饲草料供给。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打造青贮玉米‘四位一体’全产业链,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近年来,自治州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粮、优棉、强种、扩畜、精果、增饲料、兴特色”总体思路,把发展以青贮玉米为代表的饲草产业作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扶持,推动农牧一体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种养结合、草畜配套、绿色循环”的新型农牧业结合发展新路子,为全疆优质草畜一体化协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