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记者 刘辉)2020年7月1日,《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这是全疆自治县范围内在文明行为促进方面出台的第一部单行条例。《条例》施行一年来,木垒县积极开展《条例》宣传学习教育活动,扩大城乡居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发动社区党员、志愿者深入街巷社区,及时发现、制止和劝导不文明行为,协调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促进《条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记者近日在木垒县走访发现,通过法制引领社会风尚,木垒县城乡居民文明意识不断提高,公共秩序、人居环境都有了明显改善,文明行为成为居民的行动自觉。在木垒县,文明行为蔚然成风。
文明乡村促发展
6月17日,走进木垒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土墙灰瓦、青石板路、蓝天和远处的雪山,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生态画卷。
记者在村口的“游客须知”提示牌上看到“景区提倡文明行为,请勿进行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等内容;古戏台广场张贴的村规民约也对乱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作出处罚和约束性规定。
月亮地村党总支书记闫向福说,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清洁家园 美丽庭院”,教育引导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杜绝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现在村子环境美了,游客多了,村里的民宿客栈发展到25家,生意越来越红火。
来到老军人客栈,负责人赵思龙和妻子杨建秀正为游客准备午餐。杨建秀说,游客来电订餐时,她会反复核实人数,引导游客根据实际需求合理点餐,杜绝浪费,减少厨余垃圾;接待游客时,她会主动劝导和制止乱涂乱画、踩踏花草、乱扔烟头等不文明行为。
闫向福表示,月亮地村聚焦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打造一批精品民宿,提升旅游服务品质,让文明成为月亮地村最美的一道风景,让村民把“旅游饭”端得更稳、吃得更香。
移风易俗树新风
“过去,村里谁家要是办喜事,能连续摆几天席。既增加经济负担,又容易产生浪费,非常让人头疼。”木垒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东沟村党员海拉提别克说,“现在,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规章制度,倡导婚事新办、喜事简办、丧事简办。如不遵守规定,村里将对其进行通报,并取消其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
“《条例》施行后,我们村便将《条例》中敬老养老、文明家庭、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做得好登‘红榜’表扬,做得差上‘黑榜’公示。大家都争着登上‘红榜’,现在村风民风越来越好。”东沟村村委会副主任、妇联主席哈尼扎介绍,东沟村把村规民约作为推动移风易俗、实施村民自治的重要抓手,结合实际,增加依法治村、移风易俗、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内容。
东沟村的变化只是木垒县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一个缩影。目前木垒县各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提倡婚事新办、喜事简办、丧事简办。
今年2月,木垒县照壁山乡南闸村92岁的韩秀英去世。老人在世时家里五世同堂,人口较多。按照过去的习俗,葬礼要办得风风光光。得知老人去世的消息后,村干部第一时间来到老人家中,劝导老人的亲属按照村规民约丧事简办。最终,老人的丧事从简操办,不少亲友通过发微信、打电话等方式进行吊唁,减少了人员聚集,践行文明新风。
今年以来,木垒县通过广泛宣传、严格程序修订村规民约,加强监督管理,用民间舆论、群众评价的力量褒扬社会新风、批评不良现象,开展法制宣传、乱埋乱葬集中整治和评选“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活动,引导农牧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移风易俗工作成效显著,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志愿服务促文明
5月27日早晨,木垒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刘帅来到木垒县第三小学附近的路口,对驾驶机动车闯红灯、不礼让行人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一辆出租车由西向东驶过路口时,因阳光太刺眼,司机未看清信号灯的指示,误闯了红灯。依据《条例》相关规定,刘帅对司机马先生进行了批评教育后,安排其作为志愿者参加20分钟的交通文明劝导志愿服务。
“参加志愿服务后,我对交规和不文明交通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以后开车会更加小心的!”马先生说。
“《条例》颁布施行后,我们专门组织民警学习了相关内容,特别是如何界定不文明行为和交通违法行为及适用的执法处罚方式。”木垒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教导员吴双说。依据《条例》相关规定,民警采取“处罚+参加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让交通违法者变为交通管理“临时志愿者”,旨在不断提高居民的交通安全和文明出行意识。今后交警部门将继续对驾驶机动车闯红灯、不礼让行人等交通违法行为采用参加志愿服务的处罚方式。
“因违反《条例》规定,应当罚款的,违法行为人可以向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参加与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相关的志愿服务。行为人完成相应的志愿服务,经有关部门认定,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木垒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武彦琳说,“《条例》中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在鼓励文明行为、处罚不文明行为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规定。”
6月8日,正值高考期间,木垒县木垒镇明珠社区“580”志愿者服务队的10余名志愿者来到木垒县中学大门前,开展“人人都树木垒形象 处处都是文明考场”文明劝导活动,对不戴口罩和驾驶机动车闯红灯、不礼让行人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
“我们的志愿者中年纪最大的75岁,志愿者服务队成员包括社区党员、楼栋长、大学生等。”明珠社区“580”志愿者服务队副队长韩万花说。《条例》鼓励和支持志愿者参与赛事服务、社会治理等。一年来,明珠社区“580”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开展文明劝导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
人人文明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在木垒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木垒县全县机关干部当起了文明劝导员,积极参与文明劝导工作。“我觉得文明劝导工作非常有意义,文明行为不能仅靠公众自觉,需要以适当的方式加以引导。通过开展文明劝导活动,闯红灯、横穿马路、不戴口罩等不文明现象明显减少了。”木垒县人大常委会干部郭疆卫说。
木垒县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县各级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2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7万余人次,服务内容拓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力促进了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武彦琳表示,《条例》的实施是木垒县探索道德入法、德法共治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法治化的具体实践。今后,木垒县人大将进一步加大《条例》的宣传力度,探索开展“人大监督+检察监督”联合执法检查,用公益诉讼和诉前检察建议助力文明城市创建,推动社会各方面、各部门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奖惩结合的文明建设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