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马晓芳、陈秀梅报道:7月13日12时30分许,家住昌吉市12号小区的张秀山老人步行几分钟来到了延安北路街道天池社区助餐点。
张秀山今年69岁,他走进助餐点,用手机扫二维码付了10元钱,领了午餐券后在餐厅里边喝茶边等餐。
7月13日,昌吉市北京南路街道油运基地社区,志愿者将社区助餐点的饭菜送到老人家中。 记者 巨海成 摄
做饭对于独居的张秀山来说是个难题。今年6月初,天池社区助餐点作为昌吉市首家社区助餐点建成并投入使用,他成为这家助餐点的受益者。
西辣蛋、酸菜土豆丝、豆角炒肉……13时许,热腾腾的饭菜出锅,顿时饭香四溢,老人们排队依次取餐,秩序井然。“一个人做饭麻烦,这里的饭菜每天都不重样,味道也好,又实惠。”张秀山说。
7月13日,在昌吉市延安北路街道天池社区助餐点,工作人员在给老人打饭。 记者 巨海成 摄
2020年12月,昌吉市启动“千家万户 老有颐养”社区助餐工程建设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已投入建设资金464万元。社区助餐点的主要服务对象包括全市范围内年满60岁以上的老年人、社区工作者和学生,每份饭菜定价10元。其中,具有昌吉市户籍的60周岁以上分散供养的城乡特困人员、70周岁以上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中的老年人、80周岁以上重度失能老年人、90周岁以上老年人在助餐点就餐,可享受政府给予的每餐5元补贴。
为保障膳食营养健康,社区助餐点专门制定了食谱。近日,高温天气,还免费供应西瓜、绿豆汤等。
除了集中供餐,社区助餐点还针对辖区失能、高龄老人,提供免费送餐上门服务。
7月13日,在昌吉市延安北路街道天池社区助餐点,工作人员正在为老人准备饭菜。 记者 巨海成 摄
截至目前,昌吉市已建成35家社区助餐点,其中14家社区助餐点已正常运营。预计到今年年底,昌吉市将建成47个社区助餐点。“我们还将依托媒体、街道、社区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老人了解这项惠民措施;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对社区助餐点的食材、菜品、服务、价格等不定期抽检,确保这项惠民措施落到实处。”昌吉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及社会福利科副科长张则瑾说。
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昌吉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56197人,占总人口的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