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通讯员 付鹏 胡曦)在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种产业和教育深度融合、企业和学校全面合作的新型办学模式正在兴起,这就是可容纳10000名在校生的准东产教融合科技创新园(以下简称:产教园)。眼下,教学楼、实训中心、食堂等已经完工,工人正在有序地进行工程收尾工作,产教园一期项目即将交付使用。
产教园规划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为27.1万平方米。项目计划分3期建设,建设周期为34个月,投资16.4亿元。一期规划产教园;二期规划科创园;三期规划文创园。项目建成后,由准东开发区管委会全权委托准东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负责项目后期的管理和运营。
准东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允刚介绍说:“即将建成的一期项目产教园,占地2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投资6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容纳5—6家合作院校开展10000人合作办学,每年可为企业提供各类培训30000人次。”
近年来,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快速推进,崛起步伐明显加快,煤炭、煤电、煤电冶、煤化工等主导产业成长迅速。但由于开发区远离城市,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社会公共服务功能严重滞后,人力资源短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成为影响企业安全生产、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产教园应运而生。
产教园的建成将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教准东”品牌,同时也将改善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短缺局面。
打造产教深度融合的典范。在准东产业优势的基础上,产教园将形成“政府搭建平台、园区集聚资源、企业提供岗位、院校输出学生”四位一体的孵化培养、互促支撑的常态化机制。学生进入产教园后,一部分时间在产教园上课,一部分时间在企业实践。产教园里有和企业一样的先进设备供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企业专家直接入校为学生上课,学生熟练掌握技能后再进入企业工作。
此外,产教园实行“1+X证书制度”,学生至少可以拿到3个职业技能等级证,这些证件就是学生就业的“上岗证”。产教园与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企业工人、院校学生、再就业农民等提供岗前培训、技能提升、取证换证等服务,解决企业急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问题,助力企业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建立校企全面合作模式。“合作办学是方向,我们面向昌吉学院、新疆工程学院、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招收了2500多名学生,9月1日将入驻产教园。我们还成功申报了混合所有制‘准东学院’试点,首批150名学生也将入驻。未来我们将打造自己的学院。”秦允刚说。
产教园将以服务准东产业为导向,面向疆内外引进与准东煤炭、煤电、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相关的院校,采取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招工招生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引进3—5家与准东产业相关的院校开展3000人合作办学。通过校企共商专业规划、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双师队伍、共评学生技能等创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发展机制。
开展科技创新服务。准东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将依托产教园,搭建“产、教、研、用”一体化平台,围绕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煤电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及精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中的若干关键技术,引进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成立“一院两中心”(即:准东产教融合研究院、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中心)。
“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有1300多家企业。未来,我们将会引进内地科研院所,为这些企业的技术革新、项目改造‘搭桥修路’。我们将联合这些科研院所,用先进的技术援助这些企业。”秦允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