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县市园区巡礼·呼图壁】呼图壁县:砥砺奋进 跨越发展 (组图)
发布时间:2021.06.29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中国昌吉网(通讯员 徐承秀)一个个举措,一串串数字,一件件实事……“十三五”以来,呼图壁县各族干部群众在区、州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众志成城、砥砺奋进,奋力书写了新时代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绚丽篇章。

在呼图壁县园户村镇十三户村的鱼塘,水产销售商收购鲜鱼。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全县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持续优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逐年提高,高效经济作物占比达69.8%。畜牧业产业集约化、一体化、高效化发展,全产业链初步形成,北疆活畜交易市场、图腾牧业牛羊屠宰生产线建成投用,呼图壁县畜牧产业科技示范园区启动建设;截至2020年末,全县建成千头奶牛养殖场7个、奶牛养殖小区(合作社)13个、标准化挤奶厅9个,“十三五”期间畜牧业产值达到21亿元。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迅猛,以奥美医疗、宇华纺织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现代服务业多点开花,大唐西域酒庄、天山花海等一批复合型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三工湖村等旅游示范村辐射带动作用增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各类节庆活动精彩纷呈,“十三五”期间实现旅游收入243.2亿元。苗木花卉产业在转型升级中提质增效,呼图壁县已成为西北规模最大、销售最广的苗木花卉生产集散基地。

机械采棉机在呼图壁县大丰镇红山村棉田中采收棉花。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十三五”期间,呼图壁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7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新改扩建学校、幼儿园19所,“薄改”工程全面完工;医联体、医共体实现全覆盖,县医院门诊病房楼、妇幼保健综合服务中心和53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建成投用,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常运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全面落实,免费健康体检惠及全民;体育馆、科技馆、文化馆等场所免费开放,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7个;投入7亿元整合提升老旧小区30个、建成棚改安置小区3个;投入3.85亿元建成农村安居房4632套,1.5万名农牧民喜迁新居;29个农村幸福互助院、3个日间照料中心建成投用……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志愿服务成为风尚

游客在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二十里店村的“闽疆小巴扎”欣赏民族器乐演奏。

年过八旬的王桂珍老人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已经40多年了。她是呼图壁县“阿同汗”志愿者协会会长,在她的感召和带动下,如今邻里间守望相助、各民族团结互助在呼图壁县蔚然成风。“阿同汗”志愿服务队荣获“全国百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王桂珍也先后获得“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自治区第四届道德模范”“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

呼图壁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在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完善管理机制、拓展志愿服务范围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014年4月,呼图壁县成立“阿同汗”志愿服务队总队,现有168支分队,注册志愿者达2.7万余人。2015年,呼图壁县将每月30日定为志愿服务全民公益日。每逢公益日,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根据工作生活实际,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关爱弱势群体等志愿服务。如今,在呼图壁县,志愿服务理念已深入人心。我参与,我奉献,我幸福,成为每一位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真实写照。

一台拖拉机在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幸福村棉田中喷洒农药。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十四五”期间,呼图壁县上下将坚定信心、团结一致,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奋力书写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湿地恢复了,日子更美了

(通讯员徐承秀)“这里的景色真是太美了!”李新宇赞叹道。近日,昌吉市骑行爱好者李新宇和朋友一路从昌吉市骑行来到呼图壁县五工台镇百泉湖湿地游玩。在环湿地公路上,醉人的湿地美景引得两人不停拍照留念。

百泉湖湿地水源充足,生态环境良好,湿地内举步见塘,抬头见苇,池塘碧波荡漾,如诗如画的美景吸引了白鹭等20多种野生鸟类在此栖息安家。夏日里,五工台镇百泉湖湿地碧水蓝天、水鸟翩跹,犹如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吸引了不少游客来到百泉湖景区旅游,观鸟赏芦,感受自然之美。

工人在新疆宇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赶制订单。

百泉湖湿地位于五工台镇大、小泉村北部交界处,距离呼图壁县城15公里,总占地面积约5000亩,其中核心区水域面积1300亩。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地下水的开采,水位开始下降,不少湿地被村民开垦为耕地。2014年以来,呼图壁县实施退耕还湿工程,大泉村1500亩耕地还湿。

这两年,呼图壁县做好“生态湿地+特色水产养殖”文章,投资396万元修建了20公里环湿地公路,在百泉湖周围种植了近千亩水稻,同时还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致,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游玩。

借着恢复的湿地,百泉湖湿地周边村民也发起了旅游财。五工台镇大泉村村民杨世强夫妇就开起了特色农家饭馆。“节假日期间,饭馆客流量能达到五六百人,最好的时候都上千了,我们的腰包也跟着鼓起来了。”杨世强高兴地说。

苗木花卉产业让农民实现“绿富美”

(通讯员徐承秀)6月20日,在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新建苗圃里,苗木种植大户王新建正在给游客介绍苗木品种。说起眼前这片苗圃,他陷入了回忆。“这里承载着我家两代人的绿色梦想。”他说。

20世纪80年代,王新建的父辈们依靠种植苗木和花卉摆脱了贫困,并成了县里第一批“万元户”。可当王新建接手苗圃,盼着让好日子再上一层楼时,市场的变化却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客户要求树形匀称,树冠饱满,包括起土球方面都有严格要求。”王新建说。

在呼图壁县华洋小区,王桂珍(左三)与志愿者们一起带着慰问品看望困难家庭。

为了帮助王新建等种植户适应市场新需求,呼图壁县组织他们外出考察学习,这让王新建等人开阔了眼界,也发现了苗木产业的新出路——从“密植”转向“定植”。于是王新建开始更新老苗圃,拉开苗木的行间距,在树冠、树形上做文章。

“拉开行间距以后,虽然一亩地种植苗木的数量少了,但品质高了,价格也上来了。”王新建说。

从空中俯瞰呼图壁县苗木种植基地,各类苗木错落有致、色彩斑斓。

王新建的大胆创新是呼图壁县在苗木产业上做加法的一个缩影。截至2020年底,呼图壁县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14.2万亩,拥有园林绿化公司27家、苗木花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87个、繁育生产苗圃210个、生产性苗圃210个,辐射带动2000户、近3万人从事苗木花卉生产销售,仅苗木年销售额就高达1亿元,呼图壁县成为西北规模最大、销售最广的苗木花卉生产集散基地,苗木花卉产业已让呼图壁县农民实现了“绿富美”。

(本版图片均由陶维明拍摄)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县市园区巡礼·呼图壁】呼图壁县:砥砺奋进 跨越发展 (组图)
发布日期: 2021-06-29 14:46:00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中国昌吉网(通讯员 徐承秀)一个个举措,一串串数字,一件件实事……“十三五”以来,呼图壁县各族干部群众在区、州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众志成城、砥砺奋进,奋力书写了新时代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绚丽篇章。

在呼图壁县园户村镇十三户村的鱼塘,水产销售商收购鲜鱼。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全县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持续优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逐年提高,高效经济作物占比达69.8%。畜牧业产业集约化、一体化、高效化发展,全产业链初步形成,北疆活畜交易市场、图腾牧业牛羊屠宰生产线建成投用,呼图壁县畜牧产业科技示范园区启动建设;截至2020年末,全县建成千头奶牛养殖场7个、奶牛养殖小区(合作社)13个、标准化挤奶厅9个,“十三五”期间畜牧业产值达到21亿元。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迅猛,以奥美医疗、宇华纺织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现代服务业多点开花,大唐西域酒庄、天山花海等一批复合型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三工湖村等旅游示范村辐射带动作用增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各类节庆活动精彩纷呈,“十三五”期间实现旅游收入243.2亿元。苗木花卉产业在转型升级中提质增效,呼图壁县已成为西北规模最大、销售最广的苗木花卉生产集散基地。

机械采棉机在呼图壁县大丰镇红山村棉田中采收棉花。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十三五”期间,呼图壁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7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新改扩建学校、幼儿园19所,“薄改”工程全面完工;医联体、医共体实现全覆盖,县医院门诊病房楼、妇幼保健综合服务中心和53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建成投用,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常运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全面落实,免费健康体检惠及全民;体育馆、科技馆、文化馆等场所免费开放,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7个;投入7亿元整合提升老旧小区30个、建成棚改安置小区3个;投入3.85亿元建成农村安居房4632套,1.5万名农牧民喜迁新居;29个农村幸福互助院、3个日间照料中心建成投用……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志愿服务成为风尚

游客在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二十里店村的“闽疆小巴扎”欣赏民族器乐演奏。

年过八旬的王桂珍老人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已经40多年了。她是呼图壁县“阿同汗”志愿者协会会长,在她的感召和带动下,如今邻里间守望相助、各民族团结互助在呼图壁县蔚然成风。“阿同汗”志愿服务队荣获“全国百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王桂珍也先后获得“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自治区第四届道德模范”“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

呼图壁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在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完善管理机制、拓展志愿服务范围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014年4月,呼图壁县成立“阿同汗”志愿服务队总队,现有168支分队,注册志愿者达2.7万余人。2015年,呼图壁县将每月30日定为志愿服务全民公益日。每逢公益日,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根据工作生活实际,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关爱弱势群体等志愿服务。如今,在呼图壁县,志愿服务理念已深入人心。我参与,我奉献,我幸福,成为每一位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真实写照。

一台拖拉机在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幸福村棉田中喷洒农药。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十四五”期间,呼图壁县上下将坚定信心、团结一致,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奋力书写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湿地恢复了,日子更美了

(通讯员徐承秀)“这里的景色真是太美了!”李新宇赞叹道。近日,昌吉市骑行爱好者李新宇和朋友一路从昌吉市骑行来到呼图壁县五工台镇百泉湖湿地游玩。在环湿地公路上,醉人的湿地美景引得两人不停拍照留念。

百泉湖湿地水源充足,生态环境良好,湿地内举步见塘,抬头见苇,池塘碧波荡漾,如诗如画的美景吸引了白鹭等20多种野生鸟类在此栖息安家。夏日里,五工台镇百泉湖湿地碧水蓝天、水鸟翩跹,犹如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吸引了不少游客来到百泉湖景区旅游,观鸟赏芦,感受自然之美。

工人在新疆宇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赶制订单。

百泉湖湿地位于五工台镇大、小泉村北部交界处,距离呼图壁县城15公里,总占地面积约5000亩,其中核心区水域面积1300亩。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地下水的开采,水位开始下降,不少湿地被村民开垦为耕地。2014年以来,呼图壁县实施退耕还湿工程,大泉村1500亩耕地还湿。

这两年,呼图壁县做好“生态湿地+特色水产养殖”文章,投资396万元修建了20公里环湿地公路,在百泉湖周围种植了近千亩水稻,同时还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致,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游玩。

借着恢复的湿地,百泉湖湿地周边村民也发起了旅游财。五工台镇大泉村村民杨世强夫妇就开起了特色农家饭馆。“节假日期间,饭馆客流量能达到五六百人,最好的时候都上千了,我们的腰包也跟着鼓起来了。”杨世强高兴地说。

苗木花卉产业让农民实现“绿富美”

(通讯员徐承秀)6月20日,在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新建苗圃里,苗木种植大户王新建正在给游客介绍苗木品种。说起眼前这片苗圃,他陷入了回忆。“这里承载着我家两代人的绿色梦想。”他说。

20世纪80年代,王新建的父辈们依靠种植苗木和花卉摆脱了贫困,并成了县里第一批“万元户”。可当王新建接手苗圃,盼着让好日子再上一层楼时,市场的变化却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客户要求树形匀称,树冠饱满,包括起土球方面都有严格要求。”王新建说。

在呼图壁县华洋小区,王桂珍(左三)与志愿者们一起带着慰问品看望困难家庭。

为了帮助王新建等种植户适应市场新需求,呼图壁县组织他们外出考察学习,这让王新建等人开阔了眼界,也发现了苗木产业的新出路——从“密植”转向“定植”。于是王新建开始更新老苗圃,拉开苗木的行间距,在树冠、树形上做文章。

“拉开行间距以后,虽然一亩地种植苗木的数量少了,但品质高了,价格也上来了。”王新建说。

从空中俯瞰呼图壁县苗木种植基地,各类苗木错落有致、色彩斑斓。

王新建的大胆创新是呼图壁县在苗木产业上做加法的一个缩影。截至2020年底,呼图壁县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14.2万亩,拥有园林绿化公司27家、苗木花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87个、繁育生产苗圃210个、生产性苗圃210个,辐射带动2000户、近3万人从事苗木花卉生产销售,仅苗木年销售额就高达1亿元,呼图壁县成为西北规模最大、销售最广的苗木花卉生产集散基地,苗木花卉产业已让呼图壁县农民实现了“绿富美”。

(本版图片均由陶维明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