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通讯员 马军)党的十八大以来,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昌吉农业园区)依靠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农”字号园区这一重要载体,推动农业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推进农业产业化、多功能化发展,全力打造农业产业创新高地。
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昌吉农业园区实施“补链固链强链”工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优质棉产业、现代种业、智慧农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科技服务等领域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截至目前,园区取得世界领先和国内领先水平的成果100余项,审定农作物新品种150个,制订农业地方标准65项。
第八届新疆昌吉菊花展在昌吉农业园区新疆农业博览园开幕。
6月15日,在新疆泰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科研人员正从棉籽粕中提取棉籽蛋白。多年来,该公司不断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实现产业升级、节本增效。“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园区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该公司植物蛋白线事业部总经理韩远广说。
园区强化精准服务,通过技术改造升级一批、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创业孵化培育一批、“政产学研用推”示范一批,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2020年,园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自治区专精特新企业4家、自治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凸显。
让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昌吉农业园区坚持推进以农业生产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强化服务意识,千方百计让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多年来,园区根据各类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生产需求,组织农业科研人员开展联合攻关,变单点突破为多点集成、变单项成果为一体化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单项成果很多,用户却“用不上、用不了”的难题。
工人在昌吉农业园区新疆永华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杏鲍菇房里收割杏鲍菇。
6月9日,园区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校地合作、融合发展”全面深化合作协议。近年来,园区全面深化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和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引进中国农科院作科所、郑果所、棉花所等20余个研究所,早熟棉育种、棉花分子改良等50个创新团队进驻园区,在棉花分子育种等领域开展科研试验项目44项,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人,引导企业实施现代农业示范项目11项,辐射带动了全疆200万亩优质棉基地建设,助力新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6月20日,在昌吉农业园区新疆农业博览园B区8号温室内,电转草项目培育的金莒草已陆续出苗。2020年,园区在全疆率先引进电转草项目,将电力能源应用于气雾技术进行立体种植,这种种植模式可大幅度提高牧草产量,缩短种植周期,减少土地占用率,同时降低能源消耗,提升环境保护水平。电转草项目负责人林超介绍,该项目通过工厂化立体种植,牧草种植总面积达7047平方米,种植总量为35.2万株,预计年产鲜草2200吨,年产值不低于500万元。
工作人员在昌吉农业园区新疆农业博览园打理水培花卉。
近年来,昌吉农业园区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创新型、智慧型项目猛刷“存在感”。昌吉农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张明清表示,未来园区将按照“丝路农科新区 绿色农业硅谷”定位,以国家农高区创建为主线,抓好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和“一城两区多园”融合发展两个着力点,推进落实科技创新、试验示范、产业孵化、成果推广四大核心任务,强化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营商环境、财税金融、基础设施五大支撑,培育优质棉产业、现代种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农业科技服务业、商贸物流业、旅游康养业六大产业,推动园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沃土
(通讯员 马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昌吉农业园区),不少怀揣梦想的创业者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的弄潮儿。
近日,由福建省科技厅主办的2021初级技术经纪人培训班在昌吉农业园区众创空间举办。本次培训班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特邀福建省多所高校专家教授授课,受到学员好评。
昌吉农业园区新疆天山羽人农业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无人机生产线上工作。
据了解,昌吉农业园区众创空间每年开展路演、培训、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20余场次,开展成果需求对接10场次,建成棉花产业链大数据、农村综合产权、农机信息化、水肥一体化、智慧水利、智慧畜牧等综合性服务平台7个,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品牌策划、项目申请、政策解读等全方位服务,不断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增强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园区众创空间现有创业导师16人,设立产业孵化基金1000万元,引进“疆天棉图”等棉花全产业链、现代农业、农业科技服务等领域企业(团队)39家(个),孵化企业15家,有效地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平台和载体。
近年来,为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昌吉农业园区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培育丝路科创中心、新疆农科星创天地等双创载体5个。这些双创孵化载体不仅成为培育科技创新企业的摇篮,还搭建起了园区与内地产业、技术、人才间的桥梁,推动了园区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 章馨元)近日,投资1.6亿元的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昌吉农业园区)2万只肉种羊场建设项目开工建设。
该项目是昌吉农业园区“十四五”期间的重点畜牧业项目,计划建设2万只肉种羊场1座,以及涵盖基因检测、细胞制备、分子诊断、医学检验等领域的实验中心1座,并配套完善辅助设施。项目建成后将有利于园区打造畜牧产业生态圈。
游客在昌吉农业园区昌吉都市胡杨林风景区内游玩。
党的十八大以来,昌吉农业园区发挥产业和科技优势,形成了畜牧养殖业为龙头、畜牧加工业为配套、畜牧精深加工业为补充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2020年,园区还打造了面积5万亩的现代畜牧产业园,通过构建“科技研发+良种育种+规模养殖+精深加工+服务保障+饲草料生产”的全产业链条,打造畜牧产业生态圈。
昌吉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周振宇说:“我们将持续完善养殖业配套设施,大力引导园区企业发展加工业、精深加工业,加快推进上下游熟食加工、兽药疫苗、生物医药等项目建设,形成畜牧产业园区化、集群集约化发展模式,努力打造全疆畜牧业发展新高地。”
游客在昌吉农业园区观光游玩。
“十四五”时期,昌吉农业园区将着力锻长板、补短板,聚力构建畜牧产业全产业链条,打造畜牧产业生态圈,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何龙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