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援疆】黄韵坚:带徒传师韵 援疆情更坚
发布时间:2021.06.23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带徒传师韵 援疆情更坚

——记福建省第八批援疆干部、昌吉州中医医院内五科副主任黄韵坚

中国昌吉网(记者 徐锡思 通讯员 朱蕾)“肿瘤病区成立是新的起点,相信你们一定会帮助更多的病人画好生命的延长线!”在即将结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之际,黄韵坚最欣慰和自豪的是团队的成长,是科室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的提升,是昌吉肿瘤患者的认可。

黄韵坚,福建省第八批援疆干部、福建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主任医师,现任昌吉州中医医院内五科副主任。2020年4月,他不远万里来到受援单位昌吉州中医医院,开启了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

援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对于“援疆三问”,黄韵坚用扎实的行动给出了答案。在他的积极倡导及协助下,昌吉州中医医院成立肿瘤病区,“传帮带”效果明显,“师带徒”成效显著,肿瘤MDT为医院可持续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黄韵坚与同事讨论病例。 朱蕾 摄

肿瘤MDT,即为多学科诊疗模式,一方面可使病人获得最佳治疗,另一方面可带动整个团队和各个学科,从而带动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黄韵坚说,自己不但要把丰富的临床经验传授给昌吉的同事们,而且要引导受援地重视肿瘤的规范化治疗,更好地造福昌吉人民。

肺癌患者文大爷是肿瘤MDT的受益者。2015年起,文大爷先后在自治区多家医院进行抗肿瘤治疗无效,只得来到昌吉州中医医院肿瘤病区住院治疗。黄韵坚详细询问了文大爷的诊疗经过,立即组织召开肿瘤MDT讨论会,与多学科专家对文大爷的病情、治疗方案等展开讨论,最终决定为文大爷实施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治疗期间,黄韵坚密切关注文大爷的病情变化,详细告知用药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在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文大爷顺利完成了4个周期的治疗,各项化验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在黄韵坚的主持下,该院肿瘤MDT已进行了30期,肿瘤患者获得了更加精准的个体化治疗,生存期延长了,治疗副作用减少了。黄韵坚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并数次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

2020年12月2日,在黄韵坚的协助下,昌吉州中医医院成立了肿瘤病区。在搬入新病区的第二天,患者刘大爷送来了一面锦旗。原来,刘大爷2017年患癌症,辗转疆内外多家医院,经历了手术、化疗、血管靶向治疗等一系列治疗后,肿瘤还是发生了扩散。2020年9月,刘大爷慕名找到黄韵坚。通过详细问诊与病情分析,黄韵坚为刘大爷制定了治疗方案。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刘大爷的肿瘤明显缩小,各项指标恢复正常。黄韵坚为刘大爷采取的是免疫治疗,这种治疗方式不仅填补了医院PD1抑制剂治疗的空白,也为更多患者打开了希望的大门。

黄韵坚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这样才能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为此,在为患者精心诊疗的同时,他以“授人以渔”的方式协助医院开展肿瘤方面的业务及学科建设,通过日常讲课、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疑难危重病人查房等,将肿瘤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规范、治疗经验传授给年轻医生。在他的牵线搭桥下,“丝路之声,闽疆线上学术交流会”顺利举行,福建等地的肿瘤专家学者在线上齐聚交流,浓厚的学术氛围让受援地医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收获了知识。此外,黄韵坚在教学查房、专题讲座中启发年轻医生的科研思路,在他的带领下,肿瘤病区的医生掌握了肿瘤个体化精准治疗的新型医学概念和医疗方法,术后辅助治疗乃至晚期肿瘤治疗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提升,科室成功申报自治区及昌吉州课题各1项,肿瘤病区顺利获评为自治区癌痛规范化病房。

一年半的援疆工作即将结束,这段经历将成为黄韵坚最珍贵、最难忘的回忆。他说,援疆是使命、是责任、是历练、是奉献。怀着对昌吉这片热土的依依不舍,自己已把边疆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植入到血液中,为这段援疆工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真情援疆】黄韵坚:带徒传师韵 援疆情更坚
发布日期: 2021-06-23 12:53:05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带徒传师韵 援疆情更坚

——记福建省第八批援疆干部、昌吉州中医医院内五科副主任黄韵坚

中国昌吉网(记者 徐锡思 通讯员 朱蕾)“肿瘤病区成立是新的起点,相信你们一定会帮助更多的病人画好生命的延长线!”在即将结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之际,黄韵坚最欣慰和自豪的是团队的成长,是科室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的提升,是昌吉肿瘤患者的认可。

黄韵坚,福建省第八批援疆干部、福建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主任医师,现任昌吉州中医医院内五科副主任。2020年4月,他不远万里来到受援单位昌吉州中医医院,开启了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

援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对于“援疆三问”,黄韵坚用扎实的行动给出了答案。在他的积极倡导及协助下,昌吉州中医医院成立肿瘤病区,“传帮带”效果明显,“师带徒”成效显著,肿瘤MDT为医院可持续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黄韵坚与同事讨论病例。 朱蕾 摄

肿瘤MDT,即为多学科诊疗模式,一方面可使病人获得最佳治疗,另一方面可带动整个团队和各个学科,从而带动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黄韵坚说,自己不但要把丰富的临床经验传授给昌吉的同事们,而且要引导受援地重视肿瘤的规范化治疗,更好地造福昌吉人民。

肺癌患者文大爷是肿瘤MDT的受益者。2015年起,文大爷先后在自治区多家医院进行抗肿瘤治疗无效,只得来到昌吉州中医医院肿瘤病区住院治疗。黄韵坚详细询问了文大爷的诊疗经过,立即组织召开肿瘤MDT讨论会,与多学科专家对文大爷的病情、治疗方案等展开讨论,最终决定为文大爷实施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治疗期间,黄韵坚密切关注文大爷的病情变化,详细告知用药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在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文大爷顺利完成了4个周期的治疗,各项化验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在黄韵坚的主持下,该院肿瘤MDT已进行了30期,肿瘤患者获得了更加精准的个体化治疗,生存期延长了,治疗副作用减少了。黄韵坚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并数次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

2020年12月2日,在黄韵坚的协助下,昌吉州中医医院成立了肿瘤病区。在搬入新病区的第二天,患者刘大爷送来了一面锦旗。原来,刘大爷2017年患癌症,辗转疆内外多家医院,经历了手术、化疗、血管靶向治疗等一系列治疗后,肿瘤还是发生了扩散。2020年9月,刘大爷慕名找到黄韵坚。通过详细问诊与病情分析,黄韵坚为刘大爷制定了治疗方案。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刘大爷的肿瘤明显缩小,各项指标恢复正常。黄韵坚为刘大爷采取的是免疫治疗,这种治疗方式不仅填补了医院PD1抑制剂治疗的空白,也为更多患者打开了希望的大门。

黄韵坚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这样才能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为此,在为患者精心诊疗的同时,他以“授人以渔”的方式协助医院开展肿瘤方面的业务及学科建设,通过日常讲课、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疑难危重病人查房等,将肿瘤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规范、治疗经验传授给年轻医生。在他的牵线搭桥下,“丝路之声,闽疆线上学术交流会”顺利举行,福建等地的肿瘤专家学者在线上齐聚交流,浓厚的学术氛围让受援地医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收获了知识。此外,黄韵坚在教学查房、专题讲座中启发年轻医生的科研思路,在他的带领下,肿瘤病区的医生掌握了肿瘤个体化精准治疗的新型医学概念和医疗方法,术后辅助治疗乃至晚期肿瘤治疗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提升,科室成功申报自治区及昌吉州课题各1项,肿瘤病区顺利获评为自治区癌痛规范化病房。

一年半的援疆工作即将结束,这段经历将成为黄韵坚最珍贵、最难忘的回忆。他说,援疆是使命、是责任、是历练、是奉献。怀着对昌吉这片热土的依依不舍,自己已把边疆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植入到血液中,为这段援疆工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