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通讯员 宋华敏)从昌吉市出发,沿着312国道一路西行20多公里,就来到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昌吉高新区),只见条条大道笔直宽阔,道路两旁厂房林立。2010年以来,昌吉高新区依靠科技创新积蓄发展动能,通过不断优化服务和园区环境,先后吸引1374家企业落户。从单一产业到新兴战略产业集群,从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国家级高新区,昌吉高新区正朝着“要素集聚化、产业集群化、区镇一体化、产城融合化、发展绿色化”目标阔步前行。
昌吉高新区管委会大楼外景。冷佳毅 摄
科技创新积蓄发展动能
昌吉高新区把科技创新作为园区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围绕建设“天山慧谷、援疆小镇、产业新城”发展定位,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上持续发力。
新疆新铝铝业有限公司位于昌吉高新区福建产业援疆基地,自2012年投产以来先后成功申报为高新技术企业、绿色工厂。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熊勇说:“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和区、州科研项目7项,去年年底成功获批‘自治区级铝型材工程研究技术中心’,是全疆同行业中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工人在昌吉高新区恒安纸业生产车间工作。记者 何龙 摄
为加快创新创业、科技孵化,昌吉高新区于2014年投资1.4亿元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为入驻企业提供研发、中试、经营场地和共享设施等服务。截至目前,已有19家企业入驻这个小微企业创业园。
为扶持企业发展,昌吉高新区出台减免房租、申请专项资金支持等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升级改造生产线、实施标准化和品牌战略、创新销售模式。近年来,园区累计引进孵化企业136家,园区企业授权专利超过1000件。
优质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昌吉高新区不断强化“一站式”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金融环境、提升服务质量。
新疆金桥金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乔晶说:“今年,我们新增了1条自粘式防水卷材生产线,产能可提高20%。多年来,昌吉高新区综合施策,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工人在昌吉高新区新疆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 记者 何龙 摄
为提升服务质量,昌吉高新区建立政务服务大厅,从9个部门抽调21名专业工作人员开展窗口服务,对60项审批流程实行容缺预审、一站办理,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时限由81天缩短至43天,极大提升了行政审批效率;制定了园区行政事项清单,确定部门行政职权131项,并全部向社会公开。此外,园区每年举办企业间互观、互学、互帮、互购观摩活动,引导企业共同发展,园区企业间签订互购协议金额11亿元,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
优化环境打造和谐新城
东西走向的科技大道是连接昌吉高新区中央商务区、智汇公园、火炬广场的主干道。昌吉高新区以此路段为轴,种树植草,打造昌吉高新区的绿色核心区。目前,科技大道沿线绿化面积已达1009.5亩。
走进智汇公园,满眼郁郁葱葱,处处鸟语花香。5年来,昌吉高新区累计投入20亿余元,建起了中央商务区、科技教育区、区镇城市一体化生活区。截至目前,园区累计修建道路120余公里,铺设各类管网340公里,34平方公里起步区已全面实现“九通一平”;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功能不断提升,日供水能力达5.4万立方米、日处理污水能力达3万立方米,绿化面积超过1万亩。
昌吉高新区管理委员会结亲干部给结对亲戚送春联和祝福。 宋华敏 摄
昌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笑炜表示,昌吉高新区将全面构建“456”产业体系,即做大装备制造、生物科技、新型材料、现代服务4个主导产业的规模,做好电子信息、高效节水、节能环保、特色轻工、新能源5个新兴产业的应用示范,做好检验检测、职业教育、商贸物流、通用航空、金融服务、旅游康养6个服务产业的谋篇布局,建设一个自然与城市互动、产业与居住平衡、生态康养与园区开发共赢的和谐新城。
生态环境全面优化
(通讯员宋华敏)近日,笔者从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昌吉高新区)获悉,今年1月至5月,园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75天,优良率53.57%,与去年同期相比,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昌吉高新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16年以来,先后完成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园区企业污水全部收集进入市政排水管网,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回用于园区绿化;2家热源厂4台35吨燃煤锅炉经过脱硫脱硝除尘提标治理,烟气实现稳定达到锅炉特别排放限值要求。
昌吉高新区昌吉葡萄树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将压好的亚麻籽馕摆上烤架。记者 何龙 摄
近年来,昌吉高新区不断加强环境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建设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1座,实时监测园区环境空气质量。与此同时,建成236公里给排水管网、日供水5.4万立方米水厂、日处理3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库容50万立方米中水库、110千伏变电站和天然气门户站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实现了“九通一平”,配套完成绿化面积10000余亩。
近年来,昌吉高新区坚持“三高”项目零引进,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辉煌成绩:清理取缔“散乱污”企业31家,22家企业完成挥发性有机物和无组织排放污染治理,25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2家热源厂完成提标改造,完成电采暖面积约18万平方米;道路扬尘管控实现全覆盖,建筑工地严格落实扬尘管控“6个百分百”要求……园区通过一系列措施切实让园区企业员工和居民呼吸到洁净空气,喝上安全饮用水,享受绿色生活,同心同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园区。
招商引资量质齐升
(通讯员宋华敏)近日,笔者从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昌吉高新区)获悉,今年1月以来,园区共执行招商引资项目89个,到位资金16.53亿元,完成签约金额40.72亿元。多元化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等多元化的招商模式,在昌吉高新区结出新的硕果。
昌吉高新区首届环湖跑比赛现场。记者 何龙 摄
近年来,昌吉高新区根据“天山慧谷、援疆小镇、产业新城”功能定位,按照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思路,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工作质量效益,多个重点领域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面对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昌吉高新区瞄准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国企、知名民营企业,绘制出招商地图,深入江、浙、沪、京、冀、晋、鲁、豫、皖、川、渝、闽等省市和南疆地区开展精准招商。昌吉高新区建立重大项目跟踪、洽谈、签约机制,在引进体量大、产业新、潜力大的项目上集中发力。以招商引资的突破性成效推动高质量发展步子越踩越实,使“高”和“新”成为园区发展更加鲜明的底色。
2012年至今,昌吉高新区入园企业由135家增长到1374家。园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进程显著加快,初步形成了以特变电工、徐工海虹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蓝山屯河、新铝铝业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麦趣尔、汇源果汁为代表的生物科技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