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通讯员 郑雷)清晨,天空刚泛起鱼肚白。在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大泉村,一辆辆拉鱼的货车排成长龙。一身泥的姚恩泽正忙着和收购商商谈,选鱼、称重、装运、结账,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一到节假日生意红火,鱼就供不应求。我能有今天,离不开工作队的帮助。”姚恩泽笑着说。
说起姚恩泽和呼图壁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驻村工作队的这段“鱼水情”,还得从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讲起。姚恩泽的父亲姚定国是县里最早的水产品养殖户之一,他以儿子的名字创办了恩泽渔业养殖场。姚恩泽接手养殖场后,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占地400多亩的养殖场连年亏损,欠了几十万元的债务。
工作队得知这一情况后,帮助姚恩泽与债权人协商后暂缓了还款,并与县农商行对接,协助姚恩泽申请到了30万元低息贷款。
为了扶持像姚恩泽这样的养殖户更好地发展渔业养殖,工作队邀请专家对全村养鱼场进行了地质、水质检测。养鱼场地处百泉湖湿地下游,自然流水含氧量高,有利于微生物繁殖,借助这一优势,工作队引导村民发展生态养殖,并提出使用生物饲料喂鱼,循环利用鱼池废水,节省建造集污池开支等建议,打造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
目前村里的养鱼场每亩水域可养鱼1100到1500公斤,比以前增加了300多公斤。科学的养殖方式,让养殖户们信心十足。
抱团发展奔富路。在呼图壁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协助下,姚恩泽率先成立了恩泽渔业养殖合作社,并吸纳6户村民入股,抱团发展让养殖户户均年增收30余万元成为现实。靠着百泉湖,合作社越做越大,越来越多的村民看到了好“钱”景,如今,大泉村有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6家,参股社员186人,辐射带动500余名村民从事渔业养殖、销售工作。
如何让养鱼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工作队和村“两委”又动起了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运行模式的念头。说干就干,很快,兴旺水产品销售合作社成立了,为养殖户搭桥牵线,销售水产品。
“今年我们紧跟市场形势,鼓励养殖户引进螃蟹、斑点叉尾鮰等水产品,丰富养殖品种,逐步形成名优特新水产品产业,带领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呼图壁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长郝宇杰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