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县推广“五统一”种植模式,带动全产业链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
发布时间:2021.05.18 来源:昌吉州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发力供给侧改革 打响优质棉品牌

中国昌吉网讯(通讯员 朱文斌)“自从用上北斗导航系统,农机就如同有了眼睛,种地更轻松了。”近日,在玛纳斯县北五岔镇三岔口村的万亩棉田里,4台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播种机正在作业。

在北斗导航系统引导下,农机按照设定的路线,实现自动驾驶,一次性完成铺膜、铺滴灌带、播种、覆土等作业,且播行端直、耕作精准、作业率高,同时棉花成熟后,还方便机械化采收。看着农机“自己跑”,棉花种植户潘晓勤和农机操作手郑红军都感觉没事干。

“北斗导航系统无人驾驶与传统播种方式相比,万亩棉田可实现直线行距误差不超过2厘米,土地利用率能提高3%,种优质棉一亩地能增产60多公斤,再加上精量播种节约棉种,这一来一去,一亩地能多挣300多元。”趁着农机自己忙活的工夫,郑红军和潘晓勤在地头算起了增收账,越算心里越有底,对棉花产业发展充满了信心。

“好品种,好品质,优质才能优价。”潘晓勤说。6年前,还是在这块地,郑红军和潘晓勤算的不是增收账,而是看着棉田发愁,种棉花心里没底,不种棉心里又不舍。

原来,当年随着棉花临时收储制度退出和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实施,棉花定价开始由市场说了算。那时的市场,中低品质棉花市场需求趋于饱和。2015年大量棉花出现积压,价格也逐步走低。2016年,玛纳斯县棉花种植面积从70多万亩缩减到了54万亩,次宜棉区基本改种其他作物。

“那一年都亏了。棉花卖不掉,棉花种植户和轧花厂基本没有不亏钱的,我的机耕费也收不回来。”郑红军说,那时候农户分散经营,种植的棉花品种有50多种,每个棉花品种的管理技术、成熟时间、产量、质量均不同,这不仅让技术指导人员头疼,更让轧花厂犯难,加工和销售都不方便。虽然吃了亏,但也让企业和种植户看清了市场形势,棉花产业要想继续做下去,必须抱团发展,提高棉花品质。

201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玛纳斯县银天棉业与乐土驿镇乐源合作社率先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种植了3万亩棉花。由于从选种到种植采取了统一管理,分垛分轧分销,棉花品质大幅提高,该企业生产的棉花一下成了市场的抢手货,合作社和农户还破天荒地拿到了二次分红。“那批棉花一销而空,效益比别的棉花每吨高出1000元钱。这充分说明一个问题,优质棉备受市场青睐,不愁销。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后,企业尝到了甜头,农民种植优质棉也得到了实惠。”玛纳斯县银天棉业乐土驿轧花厂负责人马有宏说。

随后几年,玛纳斯县围绕降成本、提质量,发力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打造农企携手、多方协作的棉花产业产供销联合体,按照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采收等“五统一”模式,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机采棉,并通过应用高效节水、全程机械化等技术,解决了棉花产业发展中品种杂、质量差、产量低、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带动了棉花生产、加工、流通、纺织全产业链发展,提升了棉花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入。

今年,玛纳斯县出台了棉花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健全完善优质棉产销链接、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调整棉花品种结构和提升全程机械化能力,促进服务模式与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农田建设与机械化生产相适应,籽棉种植与皮棉加工互为依托。通过建立棉花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优棉优补,推动籽棉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稳步提升国家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生产能力,打响玛纳斯优质棉品牌。

玛纳斯县政府副县长王彝敏说:“我们以六户地镇、北五岔镇为主建立30万亩优质棉核心区,辐射兰州湾、包家店、乐土驿、广东地等乡镇,整体建设60万亩优质棉基地;同时实现以优化棉花品种结构和提高皮棉质量为目标,加大棉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进棉花生产环节科技创新,强化棉花生产装备保障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棉花精量播种、高效节水、水肥精准调控、棉花机械化采收等关键技术到位率,确保高产优质原棉占比90%以上,为棉花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近日,在玛纳斯县南部山区,满山野生郁金香生机勃发,形成百里花海。徐万里 摄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玛纳斯县推广“五统一”种植模式,带动全产业链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
发布日期: 2021-05-18 14:23:48 来源:昌吉州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发力供给侧改革 打响优质棉品牌

中国昌吉网讯(通讯员 朱文斌)“自从用上北斗导航系统,农机就如同有了眼睛,种地更轻松了。”近日,在玛纳斯县北五岔镇三岔口村的万亩棉田里,4台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播种机正在作业。

在北斗导航系统引导下,农机按照设定的路线,实现自动驾驶,一次性完成铺膜、铺滴灌带、播种、覆土等作业,且播行端直、耕作精准、作业率高,同时棉花成熟后,还方便机械化采收。看着农机“自己跑”,棉花种植户潘晓勤和农机操作手郑红军都感觉没事干。

“北斗导航系统无人驾驶与传统播种方式相比,万亩棉田可实现直线行距误差不超过2厘米,土地利用率能提高3%,种优质棉一亩地能增产60多公斤,再加上精量播种节约棉种,这一来一去,一亩地能多挣300多元。”趁着农机自己忙活的工夫,郑红军和潘晓勤在地头算起了增收账,越算心里越有底,对棉花产业发展充满了信心。

“好品种,好品质,优质才能优价。”潘晓勤说。6年前,还是在这块地,郑红军和潘晓勤算的不是增收账,而是看着棉田发愁,种棉花心里没底,不种棉心里又不舍。

原来,当年随着棉花临时收储制度退出和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实施,棉花定价开始由市场说了算。那时的市场,中低品质棉花市场需求趋于饱和。2015年大量棉花出现积压,价格也逐步走低。2016年,玛纳斯县棉花种植面积从70多万亩缩减到了54万亩,次宜棉区基本改种其他作物。

“那一年都亏了。棉花卖不掉,棉花种植户和轧花厂基本没有不亏钱的,我的机耕费也收不回来。”郑红军说,那时候农户分散经营,种植的棉花品种有50多种,每个棉花品种的管理技术、成熟时间、产量、质量均不同,这不仅让技术指导人员头疼,更让轧花厂犯难,加工和销售都不方便。虽然吃了亏,但也让企业和种植户看清了市场形势,棉花产业要想继续做下去,必须抱团发展,提高棉花品质。

201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玛纳斯县银天棉业与乐土驿镇乐源合作社率先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种植了3万亩棉花。由于从选种到种植采取了统一管理,分垛分轧分销,棉花品质大幅提高,该企业生产的棉花一下成了市场的抢手货,合作社和农户还破天荒地拿到了二次分红。“那批棉花一销而空,效益比别的棉花每吨高出1000元钱。这充分说明一个问题,优质棉备受市场青睐,不愁销。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后,企业尝到了甜头,农民种植优质棉也得到了实惠。”玛纳斯县银天棉业乐土驿轧花厂负责人马有宏说。

随后几年,玛纳斯县围绕降成本、提质量,发力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打造农企携手、多方协作的棉花产业产供销联合体,按照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采收等“五统一”模式,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机采棉,并通过应用高效节水、全程机械化等技术,解决了棉花产业发展中品种杂、质量差、产量低、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带动了棉花生产、加工、流通、纺织全产业链发展,提升了棉花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入。

今年,玛纳斯县出台了棉花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健全完善优质棉产销链接、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调整棉花品种结构和提升全程机械化能力,促进服务模式与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农田建设与机械化生产相适应,籽棉种植与皮棉加工互为依托。通过建立棉花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优棉优补,推动籽棉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稳步提升国家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生产能力,打响玛纳斯优质棉品牌。

玛纳斯县政府副县长王彝敏说:“我们以六户地镇、北五岔镇为主建立30万亩优质棉核心区,辐射兰州湾、包家店、乐土驿、广东地等乡镇,整体建设60万亩优质棉基地;同时实现以优化棉花品种结构和提高皮棉质量为目标,加大棉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进棉花生产环节科技创新,强化棉花生产装备保障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棉花精量播种、高效节水、水肥精准调控、棉花机械化采收等关键技术到位率,确保高产优质原棉占比90%以上,为棉花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近日,在玛纳斯县南部山区,满山野生郁金香生机勃发,形成百里花海。徐万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