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阿依加玛丽·列提甫)
开栏语
小康承载初心,小康属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走进家庭、企业、校园、社区、乡村、县城,开展蹲点式调研采访,生动展示各族群众身边和眼中的显著变化,形象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日起,本报推出《同心奔小康》栏目,一起看看全面小康的指标和数据如何化作各族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敬请关注。
“地平了、药打了,明天就可以开上我的大马力拖拉机播种啦……”4月12日,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四阜庄村村民纳斯尔汗·阿海来看着自家院子里停放的“大宝贝”美滋滋地说。
纳斯尔汗·阿海来的“大宝贝”就是停在他家院里的东风954拖拉机。
“大哥,这是新买的吗?”记者不禁问道。
“对对对,今年种棉花全靠它咯!咋样,还不错吧?”纳斯尔汗·阿海来熟练地爬上了车轮比他还高的拖拉机,一边与记者聊天,一边擦拭着拖拉机里的内饰。
“这台拖拉机13万多元呐!国家政策真是好,给了我33000元的购置农机补贴,我只掏了10万元就把它开回了家!”纳斯尔汗·阿海来兴奋地说。
今年45岁的纳斯尔汗·阿海来是村里的种植大户,18岁就开始学着在地里劳作了,如今他种植棉花达180亩。经历了从人力采收到机械化采收的巨大演变过程,他切身体会到了机械化种植的好处。
记者看到,纳斯尔汗·阿海来家的院里还停放了一台播种机,库房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类农资。
“打记事起,我们一家人就生活在这个村里。15年前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我们家种了10多亩地的棉花,大多靠人工,很辛苦。”纳斯尔汗·阿海来回忆说。
2006年,纳斯尔汗·阿海来申请了6万元贷款,承包了60亩地种棉花。
随着土地流转等各项好政策的实施,纳斯尔汗·阿海来看到了种植棉花越来越好的前景。他起早贪黑,勤劳好学,学到了很多棉花种植管理技术,种植棉花的规模也逐年增加。2018年,他花了20多万元买了播种机、打药机和打杆机。
一路走来,纳斯尔汗·阿海来家种植棉花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他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去年,纳斯尔汗·阿海来靠种植棉花收入30多万元,但他并不满足,又出去学习了机械维修技术,现在成了村里的大忙人,谁家农业机械出了故障,他都第一时间赶来帮忙维修。
一直闲不住的纳斯尔汗·阿海来还做着另一桩生意。“去年开着我家的播种机给别人播种棉花,我也赚了不少钱呢。自己的农活做完后,还能帮别人家做事,又赚到了钱,一举两得,这是多快乐的事呀!”他笑着跟记者算起了家里的账。
现在,纳斯尔汗·阿海来家一年收入至少40万元。“现在机械化程度高,我不用下地干活了,就在家里给他们做做饭,搞好后勤。”在一旁的妻子达力哈笑着说道,满脸的幸福。
记者了解到,四阜庄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像纳斯尔汗·阿海来一样,已搭上全程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种植的快车。
近年来,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全镇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96.6%,无人机飞防和北斗导航、物联网信息农业得到普遍应用,智慧农业正迈向新高地。
据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副镇长甘晓明介绍,今后该镇还将推广应用精准监测、气象智能测报、农情信息化采集等技术,农业的效益将更加可观。
这几天,记者在四阜庄村看到,广袤的农田里,拖拉机正在播种。纳斯尔汗·阿海来也开着新购的大马力拖拉机穿梭在农田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