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周秀华热心公益——77岁桑榆不晚 23载为霞满天 (图)
发布时间:2021.04.12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马晓芳 文/图)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在昌吉市北京南路街道毛纺厂社区欣景园小区,有这样一位好人,20余年来热心公益,无私为灾区、困难群众捐款,常年关心和帮助空巢、独居老人,给因病致贫的无助家庭带去温暖和关爱……她就是77岁的周秀华。

近日,记者采访了周秀华,跟随她的脚步,走近和了解她所关心的人和事。

小区里的热心肠

这几天,周秀华忙着走访小区里的独居老人和她关注的困难家庭,因为再过不久,她就要去内地看望姐姐一家,这一去就是几个月。

周秀华退休前在毛纺厂管理后勤工作,不少毛纺厂职工住在欣景园小区,哪一户有困难,哪一户需要帮助,她心里都有一本账。

“老哥哥,天热以后,你要慢慢锻炼了,这样才好得快。”周秀华对陈德全说。今年81岁的陈德全是毛纺厂的退休职工,小儿子患有血友病。2020年,陈德全又患上脑溢血,住院治疗后仍行动不便,吃饭、穿衣都要靠老伴照顾。周秀华经常去看望他们一家。

周秀华(右)陪蒲田芳老人唠嗑。

“周大姐心善,隔三差五就来看望我们,问问我们有没有什么困难,只要听说小区里谁有困难,她都会伸出援手。”陈德全的老伴杨世琴说。

从陈德全家出来,周秀华又来到蒲田芳老人家。今年94岁的蒲田芳是位独居老人,周秀华经常来看望她,陪她唠嗑。周秀华拉着老人的手,耐心地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周秀华说:“老人子女很孝顺,就是工作忙,平时就她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就常来看看。”

告别了蒲田芳老人,周秀华又来到邻居朱惠英家。朱惠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风湿病等疾病,行动不便。在冬季疫情防控期间,周秀华怕朱惠英出去摔跤,总是帮她买来蔬菜和水果。“我们楼上楼下住了几十年了,她帮了我不少忙,真的很感谢她。”朱惠英说。

热心公益20余载

20多年里,周秀华帮助了很多的人。白血病患者钱晓如就是其中一位。

钱晓如是毛纺厂下岗职工,带着儿子一起生活,靠低保金和母亲的退休工资维持生计和治疗,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周秀华知道后,帮着钱晓如申请廉租房,还给她送去了被褥,每个季度、逢年过节都去看望,送生活物资。周秀华连续17年帮助钱晓如一家,直到2020年钱晓如去世。

谈起做公益的初衷,周秀华陷入回忆。

1991年,周秀华从毛纺厂退休后,开始摆地摊、做小买卖,慢慢有了一点积蓄。1998年的夏天,中国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当周秀华从新闻中得知解放军官兵不顾安危,奋勇抗险时,她和家人商议后捐款1000元支援灾区。那时候周秀华的退休工资是每月685元。

自此,每当国内发生大的灾难,周秀华都会积极捐款捐物。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周秀华向灾区捐款150元。

2008年5月26日,周秀华成为昌吉市红十字会的志愿者,7月1日,周秀华与昌吉市红十字会签订了捐助协议,承诺每月从工资中拨出50元作为捐款,支援抗震救灾和昌吉市红十字会社会救助工作,直到她去世为止。这项承诺一直履行至今。

2010年,周秀华和昌吉市红十字会签订了《捐献器官志愿书》并公证。

带动更多人做公益

如今,做公益早已成为周秀华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影响着她身边的人。

在周秀华家客厅的窗台上,有一个她自制的透明“爱心箱”,里面存放着不少零钱。每年1月初,周秀华就开始攒零钱,如果亲朋好友去她家,她也会动员他们将零钱放到“爱心箱”里,等存得差不多了,就捐到社区或昌吉市红十字会。这一坚持就是十几年。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周秀华分别向昌吉州、昌吉市红十字会捐款各400元,同时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帮居民买菜购物、慰问高龄空巢老人等。

周秀华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我常常和李怡霏、金美琼等昌吉市的青年志愿者交流,我要把我的经验讲给他们听,帮助他们做好公益事业。”

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周秀华为灾区、因病致贫特困病人等捐款累计达14.2万元。“周阿姨看见谁有困难就去帮助,其实她的手头并不宽裕。周阿姨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努力做好红十字会各项工作。”昌吉市红十字会秘书长刘湘丽表示。

近年来,周秀华多次被昌吉州、昌吉市红十字会评为优秀红十字志愿者;2020年,被自治区红十字会授予突出贡献志愿者称号;2021年获得昌吉市“最美市民”、昌吉市优秀志愿者称号。

“希望我的故事能影响更多人,让更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加入志愿服务团队,用点滴小爱汇聚成大爱,帮助更多的人。”周秀华说。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古稀老人周秀华热心公益——77岁桑榆不晚 23载为霞满天 (图)
发布日期: 2021-04-12 11:20:33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马晓芳 文/图)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在昌吉市北京南路街道毛纺厂社区欣景园小区,有这样一位好人,20余年来热心公益,无私为灾区、困难群众捐款,常年关心和帮助空巢、独居老人,给因病致贫的无助家庭带去温暖和关爱……她就是77岁的周秀华。

近日,记者采访了周秀华,跟随她的脚步,走近和了解她所关心的人和事。

小区里的热心肠

这几天,周秀华忙着走访小区里的独居老人和她关注的困难家庭,因为再过不久,她就要去内地看望姐姐一家,这一去就是几个月。

周秀华退休前在毛纺厂管理后勤工作,不少毛纺厂职工住在欣景园小区,哪一户有困难,哪一户需要帮助,她心里都有一本账。

“老哥哥,天热以后,你要慢慢锻炼了,这样才好得快。”周秀华对陈德全说。今年81岁的陈德全是毛纺厂的退休职工,小儿子患有血友病。2020年,陈德全又患上脑溢血,住院治疗后仍行动不便,吃饭、穿衣都要靠老伴照顾。周秀华经常去看望他们一家。

周秀华(右)陪蒲田芳老人唠嗑。

“周大姐心善,隔三差五就来看望我们,问问我们有没有什么困难,只要听说小区里谁有困难,她都会伸出援手。”陈德全的老伴杨世琴说。

从陈德全家出来,周秀华又来到蒲田芳老人家。今年94岁的蒲田芳是位独居老人,周秀华经常来看望她,陪她唠嗑。周秀华拉着老人的手,耐心地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周秀华说:“老人子女很孝顺,就是工作忙,平时就她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就常来看看。”

告别了蒲田芳老人,周秀华又来到邻居朱惠英家。朱惠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风湿病等疾病,行动不便。在冬季疫情防控期间,周秀华怕朱惠英出去摔跤,总是帮她买来蔬菜和水果。“我们楼上楼下住了几十年了,她帮了我不少忙,真的很感谢她。”朱惠英说。

热心公益20余载

20多年里,周秀华帮助了很多的人。白血病患者钱晓如就是其中一位。

钱晓如是毛纺厂下岗职工,带着儿子一起生活,靠低保金和母亲的退休工资维持生计和治疗,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周秀华知道后,帮着钱晓如申请廉租房,还给她送去了被褥,每个季度、逢年过节都去看望,送生活物资。周秀华连续17年帮助钱晓如一家,直到2020年钱晓如去世。

谈起做公益的初衷,周秀华陷入回忆。

1991年,周秀华从毛纺厂退休后,开始摆地摊、做小买卖,慢慢有了一点积蓄。1998年的夏天,中国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当周秀华从新闻中得知解放军官兵不顾安危,奋勇抗险时,她和家人商议后捐款1000元支援灾区。那时候周秀华的退休工资是每月685元。

自此,每当国内发生大的灾难,周秀华都会积极捐款捐物。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周秀华向灾区捐款150元。

2008年5月26日,周秀华成为昌吉市红十字会的志愿者,7月1日,周秀华与昌吉市红十字会签订了捐助协议,承诺每月从工资中拨出50元作为捐款,支援抗震救灾和昌吉市红十字会社会救助工作,直到她去世为止。这项承诺一直履行至今。

2010年,周秀华和昌吉市红十字会签订了《捐献器官志愿书》并公证。

带动更多人做公益

如今,做公益早已成为周秀华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影响着她身边的人。

在周秀华家客厅的窗台上,有一个她自制的透明“爱心箱”,里面存放着不少零钱。每年1月初,周秀华就开始攒零钱,如果亲朋好友去她家,她也会动员他们将零钱放到“爱心箱”里,等存得差不多了,就捐到社区或昌吉市红十字会。这一坚持就是十几年。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周秀华分别向昌吉州、昌吉市红十字会捐款各400元,同时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帮居民买菜购物、慰问高龄空巢老人等。

周秀华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我常常和李怡霏、金美琼等昌吉市的青年志愿者交流,我要把我的经验讲给他们听,帮助他们做好公益事业。”

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周秀华为灾区、因病致贫特困病人等捐款累计达14.2万元。“周阿姨看见谁有困难就去帮助,其实她的手头并不宽裕。周阿姨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努力做好红十字会各项工作。”昌吉市红十字会秘书长刘湘丽表示。

近年来,周秀华多次被昌吉州、昌吉市红十字会评为优秀红十字志愿者;2020年,被自治区红十字会授予突出贡献志愿者称号;2021年获得昌吉市“最美市民”、昌吉市优秀志愿者称号。

“希望我的故事能影响更多人,让更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加入志愿服务团队,用点滴小爱汇聚成大爱,帮助更多的人。”周秀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