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刘茜、通讯员马军)记者近日从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悉,园区全面开展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膜提效、控水降耗等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一年来,生态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的必由之路。园区不断探索和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种养循环为主攻方向,推进畜禽粪污、秸秆资源化利用,积极引导企业农场开展残膜回收工作,通过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应用可降解膜和浅埋式无膜栽培技术,加大对回收加工企业和农机购置主体的政策扶持,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农业品牌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培育发展绿色有机高端农业,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园区开展地膜残留污染综合防控试验,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推广应用、棉花高强度地膜试验示范、无膜玉米浅埋滴灌栽培技术适宜性评估试验等试验面积达2250亩。实施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建成一条年加工能力500吨的地膜生产线、3个残膜回收储运站点及相关配套设施,积极探索解决残膜污染问题的途径。
园区还与福州大学、福建永顺机械有限公司等高校、企业合作,积极开展农田残膜污染防治技术研究。针对新疆主要农作物棉花秸秆与残膜回收问题,对传统地膜回收联合机械进行了改进和创新。改造后的地膜回收机一次性作业就可将棉秆连根拔除,对浅层土壤(8厘米以上)的历年残膜进行高效回收,同时做到膜秆分离。经试验测算,棉秆拔除率和当季地膜回收率均达90%以上。
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创新局局长王欣表示,园区将创新体制机制,着力补齐“三农”领域短板,坚持把循环发展理念贯穿于现代农业建设,走绿色、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努力打造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