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讯(通讯员 马月)
效率为重 项目先行
产业援疆必须立足一批引领发展的好项目。2020年4月以来,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出实招、干实事,克服困难,积极协调开展产业合作交流活动。
援疆干部到上海对接氢和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氢能产业园和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绿色集成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项目;到深圳对接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辐照中心建设项目;到厦门对接中绿投资有限公司进出口农产品物流园建设项目……
一年来,在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积极努力下,一批对昌吉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产业项目落户昌吉。
2020年9月8日,2020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开幕。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与3家企业签订项目合作协议,预计总投资额达12亿元。
厦门捷能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入驻昌吉高新区中小企业创业园,投资500万元建成了1300平方米厂房,预计2021年4月实现项目投产。公司经理何传勇表示:“从项目签约到落地,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提供了‘保姆式’服务,第一时间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为企业发展做好服务和参谋工作,推动了项目早投产、早见效。”
泉州电视台采编人员指导昌吉市融媒体中心人员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直播活动。
2020年10月26日,2020年“闽疆情·闽昌行”昌吉州文化旅游专场推介会在福建省泉州市举办,昌吉州旅游局推广中心代表与泉州市旅游协会旅行社专委会代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昌吉市“丝路之声”青年合唱团与晋江市合唱协会“焕之声”合唱团签署合作协议。时隔一周,“闽昌号”首趟福建援疆旅游专列开赴昌吉,近600位游客游天池、品美食,闽昌情谊再度升华。
好项目激活发展内生动力。2020年12月29日,当笔者采访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副指挥长、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副主任黄世兴时,他仍在为招商工作忙碌着。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接下来,我们将推动投资意愿转化为合作蓝本,集中泉州各类商会优势,结合昌吉优势产业,精准促进项目落地。”
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充分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两个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和产业对接。2020年,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共引进6家企业落户昌吉市,扶持“印象戈壁”“堡城”等昌吉地产庄园品牌红酒先后在龙岩、泉州、福鼎等地建成直销店。闽昌两地企业互惠活动越来越密切,为昌吉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内生动力。
情意满怀 同心聚力
2020年12月4日,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主展厅里,闽南传统掌上木偶和着昌吉市“达尔罕”文艺演出队演唱的《爱拼才会赢》欢歌起舞,两个地域的代表性文化融为一体,成为泉州实施文化润疆的一个生动缩影。
如今,昌吉市随处可见的闽昌文化融合“结晶”更是透出浓浓的“闽昌情”。
新落成的昌吉市泉州援疆百姓书屋,外墙装修设计融入“出砖入石”闽南元素,与“出砖入石”上下呼应增加了青黑色莲花方砖。闽南传统风格与现代建筑完美合璧的风格,寓意泉昌两地虽远隔万里,却守望相助,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在泉州援疆百姓书屋,昌吉市民睢甜甜利用午休时间体验着方便智能阅读的乐趣。她说:“百姓书屋利于百姓阅读,读者能够更加自由地选择阅读时间,选择阅读书目,享受更加便捷舒适的阅读环境。”
泉州农业技术援疆专家在昌吉市三工镇农田给农民讲授小麦防病知识。
2020年,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投资300万元建成4座百姓书屋,书屋在“公益+商业”模式中为昌吉市文化润疆工作尝试全新探索。
翻开泉州市第八批援疆干部兰樱的工作日记看到,一年来,她在广播电视文化活动中创造了不少“第一”:第一次直播节目获昌吉新闻奖一等奖、第一次实现泉昌两地联网直播、开办第一场闽昌文化讲座……这些记录的背后,是一个个闽南文化与西域风情碰撞结出的硕果。
2020年11月12日,“泉昌情·阿什里乡乡村少年宫”揭牌。以“泉昌情”命名的5个社团成为牧区儿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中华文化认同、培养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信的重要课外阵地。
阿什里乡中心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巴合提兴奋地说:“‘泉昌情·少年儿童足球队’多名种子选手入选广州恒大等专业足球俱乐部,获得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冠亚军、自治区足协足球产业杯最佳射手等荣誉。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足球运动学院还在这里建成了新疆首个牧区生源输送点。”
昌吉市文旅局副局长(援疆)柯国林说:“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强调要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泉州文化援疆工作将组织多支力量共同参与文化润疆工作,从形式、内容、途径等多个层面创新性开展工作,为提升昌吉城市文化品位、沉淀城市文化内涵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历练团队 不改初心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援疆工作不仅改变了受援地的面貌,也让援疆干部在援疆工作中经受了历练。
2020年10月20日,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第三中学与新疆昌吉市第一中学空中教学研讨互动课堂正式开课。这个由援疆专业技术人才陈军负责的“空中课堂”项目在促进教育教学实践创新、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领域开创了一种全新模式。
在深化队伍管理和探索援疆机制过程中,福建援疆第八批16名援疆专业技术人才结合专业优势和受援单位需要,开展“专技人才项目化援疆”工作,每名援疆专业技术人才确定1至3个项目化援疆计划。2020年,福建泉州援疆专业技术人才实施文化、教育、医疗、畜牧、水产等领域总计26个项目。
昌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援疆)沈水轮说:“我们将最终形成系统化设计、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考核的泉州援疆工作新格局,使专业技术援疆在昌吉市填补技术空白、提升工作效能、引领技术革新,让项目化援疆成为泉州分指挥部的一张创新名片。”
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内设了办公室、项目、产业、宣传、安保、监察6个部室,每名援疆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在承担援疆工作任务的同时,发挥专长在指挥部承担财务、党务、后勤等工作,一人多岗、一岗双人成为加强援疆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形式。
昌吉市公安局副局长(援疆)庄洪辉说:“让援疆工作始终在制度化轨道运行,在福建省援疆前方指挥部下发的制度汇编基础上,泉州分指挥部完善指挥长办公会议制度、‘三重一大’制度、工作例会制度等,促进制度管人管事,内部运行管理高效有序。”
2020年,泉州市共选派援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29名,涉及经济、农业、文化、科技、教育多个领域。泉州分指挥部整合零星时间,组织援疆干部开展理论学习、下乡义诊、拓展训练等多种活动,编印23期《援疆简讯》派送泉州党政机关,自采推送的91篇微信报道累计阅读量突破76239人次,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50多家权威媒体刊发援疆报道161篇(条)。新团队逐渐形成了“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的团队文化气质。
一年来,第八批泉州援疆干部聚焦总目标,带着感情和责任挥洒汗水、建功立业。泉州先进的管理经验、资金和人才等优势与昌吉市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深度互补,新时代对口援疆“泉州品牌”雏形初现。
“一时天山水,一世援疆情。全体援疆干部人才和昌吉市本地干部干在一起、融在一处,这已经成了昌吉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将继续坚持用心、用情、用智、用力援疆,以实际行动诠释家国情怀,向党组织和泉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昌吉市委副书记、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指挥长傅文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