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讯(通讯员刘蕾、李文强)2020年以来,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驻奇台县古城乡果园村“访惠聚”工作队与村“两委”协调项目资金,在村集体闲置土地上建成打馕扶贫车间,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走上脱贫致富路。
多方跑办,建成扶贫车间。面食产品深加工产业投资少、见效快,考虑到果园村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会打馕,工作队、村“两委”研究确定建立以馕产品深加工为主的扶贫车间,让贫困人员在家门口就业。工作队、村“两委”多方跑办、协调各方力量,争取项目资金,利用本村闲置的房屋,投入资金408万元,建成了占地800平方米的打馕扶贫车间。制定扶贫车间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收益分配和全程监管等制度,全力保障合作社、村集体和贫困劳动力三方利益。
精准实训,实现就近就业。工作队、村“两委”全覆盖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般群众就业意向和企业用工需求调查,摸清双方底数,有针对性地开展汽车维修、电工电焊、烹饪、推拿等培训,学成推荐就业,让58名妇女实现就地就业。发挥职业技术学院为自治区首批职业技能优质学校、专业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把扶贫车间和培训讲堂办到村里。聘请职业素养教育、国家通用语言等方面的教师,举办面点制作、食品安全实操、包装技能等培训班6期,培训128人,扶贫车间累计吸纳相对困难劳动力53人。
嵌入发展,提升“造血”功能。根据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饮食习惯、校园管理等实际情况,学院免收年租金10万元,在校园开办了果园村馕店。由工作队、村“两委”选派5名手艺好的村民为学生制作烤馕、烤包子、抓饭等新疆特色美食,同时提供学生勤工俭学岗位2个。此外,依托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公共产业实训基地开展已就业村民技能大赛,聘请12名行业专家指导,提高村民稳定就业的能力,发挥“师带徒”传帮带辐射作用。
定岗练兵,确保稳定脱贫。工作队、村“两委”大力开展用工宣传,以入户宣讲、发送用工短信、发放岗位告知书等形式,让建档立卡贫困户了解就业形势和工资待遇。积极协调打馕扶贫车间提供生产、包装、保洁、门卫、后勤等服务岗位,为年龄大、身体残疾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安排合适岗位,对特殊家庭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灵活安排工作时间,便于他们照顾老人和发展庭院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