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讯(记者陈秀梅、王薇)12月28日,挂着50节车厢的20列火车,满载6万吨标准煤,从新疆准噶尔盆地一路向东,翻过天山,穿行河西走廊,跨越黄河、长江,抵达安徽南部。
这一幕并没有发生,它只是记者的想象。其实,一条跨越3324千米的银线,实现了“能源空中走、电送全中国”。
这条银线就是±1100千伏吉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吉泉直流),每天可向华东地区输送电能1.92亿千瓦时,相当于燃烧6万吨标准煤,可以满足安徽省7100多万居民近两天的用电需求。
吉泉直流犹如一条钢铁“巨龙”,从准东到华东,源源不断输送清洁电能,担当起我国中东部经济发展的能源主动脉。
截至12月27日,吉泉直流已平稳运行457天,输送电量525.73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运输2408.8万吨,减排烟尘1.9万吨、二氧化硫11.8万吨、氮氧化物12.5万吨。
“吉泉直流的输电功率目前是800万千瓦,最终将达到1200万千瓦,相当于同时点亮4亿盏30瓦的电灯。”国家电网±1100千伏特高压昌吉换流站党支部书记殷红霞说。
旅客从新疆昌吉出发前往安徽宣城,乘汽车再换乘火车,要50多个小时。如今,新疆的电顷刻间便能穿越数千千米点亮华东的万家灯火。
在坐拥乌金的同时,准东的风能、太阳能资源也十分丰富。
11月底,吉泉直流外送通道配套电源项目北塔山北220千伏清洁能源汇集站并网投运,解决了北塔山区域风电、光电能源输送难问题。预计12月30日,吉泉直流外送通道配套电源项目木垒260万千瓦风电项目也将并网投运。
“大力发展准东风电光伏新能源,已列入各级‘十四五’规划。”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周友仁表示,“吉泉直流最终将推动新疆的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打捆外送’,大规模‘疆电外送’,不仅促进新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还将缓解华东地区电力供需矛盾,提升电力系统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对‘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大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