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刘辉)“看着家乡越来越好,看着乡亲们脸上喜悦的笑容,看着他们家中生活好起来,我觉得所付出的都是值得的。”木垒县白杨河乡西泉村助理员再那甫说。
2014年,再那甫一家还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巨额的债务和父亲的突然离世,再那甫的学费都成了问题。州住建局驻西泉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赵云得知后,动员工作队队员、单位同事为她筹集学费,使她能够继续上学。
后来,再那甫一家在白杨河乡党委、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助下,办起了奶制品加工合作社,两年时间就摘掉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帽子,母亲巴合沙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村里4家贫困户靠合作社顺利脱贫。
2019年,再那甫大学毕业后,选择回报家乡,成为一名村干部,投身服务乡亲的工作中。
西泉村是一个传统农牧业村,村里少数民族占全村人口的85%以上,是自治区级贫困村,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畜牧业。如何让村民的牛羊肉和奶制品销得更好,帮助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再那甫主动承担起脱贫攻坚工作,参加农村电子商务培训,成为西泉村电商服务站的负责人,积极探索电商扶贫之路。
再那甫介绍,县政府为电商服务站免费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及办公桌等设备,她最近正谋划着为村上的养殖合作社和奶制品合作社注册品牌,设计包装,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通过电商平台将西泉村的牛羊肉和奶酪销售至全国各地。“用自己所学帮助乡亲们走上脱贫致富路,我觉得很有意义。”再那甫说。
看着母亲在奶制品合作社里忙碌的身影,听着养殖合作社社员们说着收入的增长,再那甫脸上扬起了笑容。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电商服务站必然成为精准扶贫的新平台。再那甫也会笑得更美、更甜。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