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加快推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综述之二
发布时间:2020.11.05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我州加快推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综述之二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王薇)落叶缤纷、牛羊成群、瓜果飘香……秋日的庭州大地,分外迷人。

在昌吉州2020年消费扶贫产销对接推进会上,前来参观的企业和商家络绎不绝,对扶贫企业产品进行签约认购,合同总金额达1700余万元;在吉木萨尔县三台镇黄蒿湾村,州卫健委结亲干部为31户困难群众送来93吨“暖心煤”,让他们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在木垒县大石头乡朱散得村扶贫车间,缝纫女工帕丽·哈密西正在加紧赶制工装,她现在每个月有2800元的收入,而4年前她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回望砥砺奋进的脱贫攻坚之路,各民族同胞沐浴着春光快步前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结出了新硕果,勾勒出“脱贫花开节节高”的美丽画卷。

从古至今,时间为证,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州党委、政府聚焦脱贫攻坚,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为抓手,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地区生态保护、民族工作、民生工作结合起来,确保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促进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交往交流交融,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这是要求,也是承诺。我州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永远在路上”的精气神,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各民族守望相助、真抓实干,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近5年来,全州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建设;持续加大民族地区、边境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争取和落实国家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2.14亿元;实施兴边富民、特色村寨建设等项目411个;争取民品民贸贴息贷款7亿元……自治州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筑起了坚固堤坝。

民族地区发展的美丽蜕变,还体现在就业、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2016年,我州制定《昌吉州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劳动者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意见》,实施贫困人口素质提升、创业促进、转移就业行动计划,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人群家庭至少有1名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累计实现少数民族劳动者就业2.2万余名,全州10个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村在2016年全部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在积极落实精准扶贫政策的同时,我州医疗机构和医保部门无缝对接,对参保的所有农村户籍人口提供“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推进医疗服务进家庭工作,签约医生定期上门,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我州把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以精准摸排、精准识别、精准资助为抓手,建立完善教育脱贫攻坚长效机制,教育强民、资助惠民、技能富民,兑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的庄严承诺。

坚持以农村安居工程为着力点,定目标、定任务、定措施、定责任,我州在脱贫攻坚大排查和住房安全性评定的基础上,将全州6517户农户纳入2020年农村安居工程建设计划,建立台账,精准到户,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农村住房安全,各族群众居有好房的梦想逐渐变成了现实。

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底线制度安排,是国家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我州将符合条件、无劳动能力的709户1801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全面落实贫困残疾人家庭资产收益扶贫政策,确保兜牢贫困群众基本民生底线。

近年来,自治州持续加大投入,推动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社保、扶贫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有较大提升,在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各族群众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使“三个离不开”思想在各族群众心中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乘风破浪,决胜在即。如今,昌吉各族儿女正步履铿锵,携手迈向全面小康之路。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昌吉州加快推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综述之二
发布日期: 2020-11-05 16:17:19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我州加快推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综述之二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王薇)落叶缤纷、牛羊成群、瓜果飘香……秋日的庭州大地,分外迷人。

在昌吉州2020年消费扶贫产销对接推进会上,前来参观的企业和商家络绎不绝,对扶贫企业产品进行签约认购,合同总金额达1700余万元;在吉木萨尔县三台镇黄蒿湾村,州卫健委结亲干部为31户困难群众送来93吨“暖心煤”,让他们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在木垒县大石头乡朱散得村扶贫车间,缝纫女工帕丽·哈密西正在加紧赶制工装,她现在每个月有2800元的收入,而4年前她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回望砥砺奋进的脱贫攻坚之路,各民族同胞沐浴着春光快步前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结出了新硕果,勾勒出“脱贫花开节节高”的美丽画卷。

从古至今,时间为证,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州党委、政府聚焦脱贫攻坚,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为抓手,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地区生态保护、民族工作、民生工作结合起来,确保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促进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交往交流交融,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这是要求,也是承诺。我州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永远在路上”的精气神,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各民族守望相助、真抓实干,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近5年来,全州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建设;持续加大民族地区、边境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争取和落实国家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2.14亿元;实施兴边富民、特色村寨建设等项目411个;争取民品民贸贴息贷款7亿元……自治州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筑起了坚固堤坝。

民族地区发展的美丽蜕变,还体现在就业、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2016年,我州制定《昌吉州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劳动者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意见》,实施贫困人口素质提升、创业促进、转移就业行动计划,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人群家庭至少有1名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累计实现少数民族劳动者就业2.2万余名,全州10个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村在2016年全部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在积极落实精准扶贫政策的同时,我州医疗机构和医保部门无缝对接,对参保的所有农村户籍人口提供“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推进医疗服务进家庭工作,签约医生定期上门,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我州把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以精准摸排、精准识别、精准资助为抓手,建立完善教育脱贫攻坚长效机制,教育强民、资助惠民、技能富民,兑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的庄严承诺。

坚持以农村安居工程为着力点,定目标、定任务、定措施、定责任,我州在脱贫攻坚大排查和住房安全性评定的基础上,将全州6517户农户纳入2020年农村安居工程建设计划,建立台账,精准到户,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农村住房安全,各族群众居有好房的梦想逐渐变成了现实。

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底线制度安排,是国家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我州将符合条件、无劳动能力的709户1801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全面落实贫困残疾人家庭资产收益扶贫政策,确保兜牢贫困群众基本民生底线。

近年来,自治州持续加大投入,推动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社保、扶贫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有较大提升,在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各族群众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使“三个离不开”思想在各族群众心中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乘风破浪,决胜在即。如今,昌吉各族儿女正步履铿锵,携手迈向全面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