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 共圆梦想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昌吉成功实践综述之六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廖冬云)
记者一路采访,有三张笑脸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热乎乎的打馕房里,牙生·尼亚孜的笑容最为灿烂。“加入村上的打馕合作社后,我们家每个月纯收入达到四五万元,生活是越来越有奔头了。”牙生·尼亚孜说。
暖意融融的昌吉州中医医院一眼科病房里,陈月华的笑声最为爽朗。她刚做完眼疾手术,满心欢喜。“做手术的时候听到你的声音,我就觉得心安。等我出院后,我请你吃我们新疆的羊肉串,你可不能拒绝哦!”陈月华对主刀医生——山西省援疆医生、州中医医院眼科副主任李冬平说。
干净整洁的楼房里,牧民加尼别克·赛力克的笑容最为幸福。“我在天鹅小镇分到一套85平方米的房子,我们也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加尼别克·赛力克说。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昌吉州百姓的生产生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产业援疆促民富
“产业援疆让我的生活比蜜还甜。”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二十里店村村民牙生·尼亚孜感慨地说。
在福建援疆前方指挥部支持下,2018年10月,二十里店村打馕合作社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加工生产基地正式建成。经营四五年馕店的牙生·尼亚孜也把门店迁到了这里。“我每天打五六千个馕饼,每个月的纯收入是之前的好几倍,再过两年就可以买辆车了。”生活有奔头的牙生·尼亚孜笑着对记者说。
和牙生·尼亚孜一样加入打馕合作社的还有50多人,他们依靠自己辛勤的劳动,乘着产业援疆的东风,过上了好日子。
从2012年到2020年,福建省产业援疆项目——新疆新铝铝业有限公司从一家普通企业成长为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样本企业,其背后惊人的蜕变,是福建援疆的真情。该公司于2012年6月建成并投入生产,拥有一套年产能10万吨铝型材及年产能100万平方米铝单板的先进环保生产线。从甘肃来昌吉打工的袁小兰是氧化车间的工人,她告诉记者,2018年,她和丈夫来到新铝铝业公司工作,小两口存了4万多元,前两天刚刚把钱打给父母,他们的目标是在新疆奋斗几年,然后在昌吉市买房。
产业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命脉。从建成阜康晋商工业园区到引进阳煤集团国泰新华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落地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山西省产业援疆不断迈出坚实步伐。
2020年,福建、山西省围绕受援地的产业发展基础和需求,积极开展产业援疆工作。目前已落地产业援疆招商引资合作项目18个,实际到位资金15亿元。
项目援疆惠民生
群众急需,力之所向。一批又一批深入民心的民生项目相继建成。
一切为了人民,是援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天鹅小镇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牧民定居项目,也是昌吉市的重点民生工程之一。该项目实施前,阿什里乡仍有500多户牧民没有定居。为了彻底解决这部分牧民的住房保障问题,2017年7月该项目开始实施,共建有502套楼房,每户都是两室一厅,面积85平方米。“受益于援疆资金,2001年,我的父母定居在阿什里乡胡阿根村。如今,我在天鹅小镇分到一套房子,又是受益于援疆资金。现在我的孩子已经上学了,享受各种援疆福利,我们一家三代人都感恩党的好政策,感谢福建援疆干部!”昌吉市阿什里乡胡阿根村村民加尼别克·赛力克露出了感激的笑容。
“青青天池畔,清清汾水边,汾水天池水相牵;巍巍博峰峻,巍巍太行美,晋阜依依心相连……”山西省援建的晋阜双语幼儿园的教室里传出孩子们的阵阵歌声,孩子们用这首歌表达对山西人民的谢意。
为让阜康市的适龄幼儿最早享受到援疆成果,2014-2016年,山西援疆前指投入800多万元建设晋阜双语幼儿园。建成后,还开设了山西班,让孩子从小了解山西的建筑、旅游和饮食等各方面的特色文化,加强两地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
厚植民生,才能凝聚民心。改善和保障民生,始终是福建、山西援疆干部工作的重点。今年,福建省和山西省对口支援昌吉州6.04亿元,组织实施援助项目117个,一批批惠民生、强基础、促就业的项目落地生根,为昌吉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与活力。
智力援疆见真情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福建、山西省援疆干部人才倾情运筹,坚持“组团式”智力援疆,通过传帮带本地医疗、教育人才,为昌吉州人民群众带来了福音,并为当地留下一支薪火相传、永远带不走的队伍。
62岁的昌吉市民陈月华患糖尿病有14个年头,2月,她的右眼出血,视力急剧下降,是山西省援疆医生、昌吉州中医医院眼科副主任李冬平为她带来了光明。陈月华高兴地说:“能看清楚东西的感觉真好,太感谢山西援疆专家了!”
从福建“远道而来”的3000株芦笋苗在木垒县正蓬勃生长,玛纳斯县6000多株百香果长势喜人,第一批果实已经采摘上市……这些标有福建印记的特色种植已然拓宽了昌吉州农牧民致富增收的门路。
木垒县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是昌吉州最东端的边境县,也是昌吉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援疆干部不光带来了先进的知识和理念,也带来了多方面的资源。2019年1月初,福建援疆前指与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发起“用阅读点亮边疆孩子的未来”行动,吁请爱心人士和机构为木垒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中心学校孩子们提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课外读物,很快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回应。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捐赠一千册价值2万余元的爱心图书,其中包括《我的妈妈是精灵》《拇指班长》《花布底片老相机》等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佳作,并与该学校共建“彩虹桥童书馆”。
智力援疆、干部人才援疆始终是援疆工作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今年,福建、山西省选派51名教师、66名医务人员、40名其他专业技术人才到昌吉州开展服务工作。援疆医生累计接诊5.5万人次,开展手术近千台,实施10余项新技术,填补了昌吉州医疗技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