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昌吉市两万余吨水产品供应市场
发布时间:2020.08.25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为确保水产养殖户丰产增收,昌吉市推行“合作社+养殖户”运行模式,坚持生态养殖和科技创新,不断加大名优特水产品的引进与推广,走出了一条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之路。

今年以来昌吉市两万余吨水产品供应市场

中国昌吉网讯(通讯员 成石麟、高璇)近日,昌吉市“鱼米之乡”六工镇田园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300亩池塘喜获丰收,渔农们忙着起网捕虾,上市销售。

六工镇下三工村村民王巧军是该合作社的养殖户,他今年承包了40亩池塘。因为有合作社的全程跟踪指导,他在池塘消毒、饲料投喂等方面省了不少心,南美白对虾的品质和产量也比往年好,每天销售量300公斤左右。王巧军粗略算了一笔账:“亩产400公斤左右,总共能产十五六吨对虾,1吨按3万块钱算,也能卖四五十万元,比传统养鱼要好得多。”

在昌吉市滨湖镇东沟村,昌吉市森淼渔业专业合作社饲养着240吨罗非鱼、加州鲈鱼、鳕鱼等名优特鱼。他们借助流水鱼智能养殖系统,可实时掌握水槽的水质、含氧量以及流水鱼的饲养密度和健康程度。

合作社理事长徐涛介绍,这套流水鱼智能养殖系统由智能化内循环养殖系统、池塘内循环系统和玻璃缸内循环系统等构成,设有8个流水槽,每槽大约养殖30吨鱼,总产量相当于以往40亩鱼池的饲养量,不仅成本低,而且产量高、品质优。他说:“智能化养殖,用手机就能操控,通过手机可以看到池塘的整体情况,投喂量大概每天在两吨左右。240吨名优特水产品产值大概在500万元左右,效益非常好。”

今年,为确保养殖户丰产增收,昌吉市积极推行“合作社+养殖户”的运行模式,坚持生态养殖和科技创新,不断加大名优特水产品的引进与推广,走出了一条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之路。

昌吉市田园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晓岩介绍说:“合作社现有社员5户,目前饲养面积有300亩,根据市场需求,合作社重点进行南美白对虾繁育、饲养和销售。今年,预计可收获100吨南美白对虾,实现产值约300万元。今后,合作社将采用生态养殖模式,进行水产品深加工,打响新疆水产虾品牌,带动昌吉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昌吉市现在从事名优特水产养殖的经营户有187家,养殖面积达1.5万亩。今年1至8月,预计出栏塘虾1000吨、名优特鱼两万吨。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今年以来昌吉市两万余吨水产品供应市场
发布日期: 2020-08-25 12:09:59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为确保水产养殖户丰产增收,昌吉市推行“合作社+养殖户”运行模式,坚持生态养殖和科技创新,不断加大名优特水产品的引进与推广,走出了一条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之路。

今年以来昌吉市两万余吨水产品供应市场

中国昌吉网讯(通讯员 成石麟、高璇)近日,昌吉市“鱼米之乡”六工镇田园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300亩池塘喜获丰收,渔农们忙着起网捕虾,上市销售。

六工镇下三工村村民王巧军是该合作社的养殖户,他今年承包了40亩池塘。因为有合作社的全程跟踪指导,他在池塘消毒、饲料投喂等方面省了不少心,南美白对虾的品质和产量也比往年好,每天销售量300公斤左右。王巧军粗略算了一笔账:“亩产400公斤左右,总共能产十五六吨对虾,1吨按3万块钱算,也能卖四五十万元,比传统养鱼要好得多。”

在昌吉市滨湖镇东沟村,昌吉市森淼渔业专业合作社饲养着240吨罗非鱼、加州鲈鱼、鳕鱼等名优特鱼。他们借助流水鱼智能养殖系统,可实时掌握水槽的水质、含氧量以及流水鱼的饲养密度和健康程度。

合作社理事长徐涛介绍,这套流水鱼智能养殖系统由智能化内循环养殖系统、池塘内循环系统和玻璃缸内循环系统等构成,设有8个流水槽,每槽大约养殖30吨鱼,总产量相当于以往40亩鱼池的饲养量,不仅成本低,而且产量高、品质优。他说:“智能化养殖,用手机就能操控,通过手机可以看到池塘的整体情况,投喂量大概每天在两吨左右。240吨名优特水产品产值大概在500万元左右,效益非常好。”

今年,为确保养殖户丰产增收,昌吉市积极推行“合作社+养殖户”的运行模式,坚持生态养殖和科技创新,不断加大名优特水产品的引进与推广,走出了一条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之路。

昌吉市田园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晓岩介绍说:“合作社现有社员5户,目前饲养面积有300亩,根据市场需求,合作社重点进行南美白对虾繁育、饲养和销售。今年,预计可收获100吨南美白对虾,实现产值约300万元。今后,合作社将采用生态养殖模式,进行水产品深加工,打响新疆水产虾品牌,带动昌吉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昌吉市现在从事名优特水产养殖的经营户有187家,养殖面积达1.5万亩。今年1至8月,预计出栏塘虾1000吨、名优特鱼两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