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杨海军)8月7日,记者在昌吉市滨湖镇下泉子村一处近百亩番茄地看到,红艳艳的番茄成串成堆,犹如红玛瑙一般在田间闪耀。一台番茄采收机稳稳地开过,将一丛丛番茄卷进传送带,经过筛选、分离、输送,短短20多分钟,就装满了一卡车。
站在地头,丰收在望的番茄让下泉子村何氏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彦基喜不自胜,“我们种了3000多亩番茄,估计收入在900万左右。”
进入8月,昌吉市5.5万亩加工番茄开始采收,番茄加工企业在确保疫情防控措施到位的情况下,有序组织专车采收,确保“颗粒归仓”。
在中粮屯河昌吉番茄制品有限公司的全自动生产车间,采收的番茄经过清洗、筛选、高温加工后,就变成了香甜可口的番茄酱。“疫情对公司业务影响有限,市场订单充足,相比去年还略有增长。”公司总经理王占平说,“我们在昌吉市以订单方式种植番茄3.5万亩,保障原料供应也保障了农户收入。”
以中粮屯河昌吉番茄制品有限公司为代表,自治州“农”字头企业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合作社+农户”“工厂+农户”“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遍地开花,一头连着生产销售,一头连着田间地头,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奏出富民发展和谐曲。
前不久,奇台县西地镇高产小麦品种九圣禾D1508、优质小麦品种新冬53号分别进行实收测产,双双刷新新疆优质小麦高产纪录。作为“全国优质小麦之乡”,奇台县依托小麦种植,建设了全疆最大的面粉生产加工基地,全县年加工荞麦粉、青稞粉、黑小麦粉、白小麦粉等优质特色面粉30万吨,年销售收入达13.5亿元。
玛纳斯县按照“调棉、兴畜、优林果、重加工、拓外销、强品牌”的思路,引导农民加入红树莓种植合作社,发展红树莓种植3000亩,带动了6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
据统计,上半年,全州农作物总播面积较上年同期下降2.4%,而第一产业增加值56.7亿元,同比增长6.2%,长期看,自治州农业产业化增长势头强劲。
按照“稳粮、优棉、兴特色”的发展布局,自治州持续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稳粮、优棉、强种、扩畜、精果、增饲草、兴特色”的种植格局基本定型。
以奇台县、吉木萨尔县、木垒县为主的优质小麦基地稳定在210万亩;玛纳斯县、呼图壁县、昌吉市和昌吉农业园区200万亩棉花优势产区和100万亩国家级制种玉米基地、小麦良种繁育基地以及区域性瓜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玛纳斯至阜康“百里葡萄长廊”引人入胜;30万亩特色林果和30万亩苗木花卉基地得到强化……
与去年同期相比,目前,自治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下降5.6%,棉花种植面积下降8.3%,蔬菜及食用菌、甜菜和其他作物种植面积分别增长6.6%、29.8%和32.9%,农作物种植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受畜禽的价格整体走高影响,农牧民及大中型养殖场(户)的养殖意愿较强,畜牧存栏量持续增长,畜牧业产值增长11.4%。
优势更优,特色更好,市场前景广阔。自治州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清晰、布局愈加合理,让田野充满希望,让土地生“金”长“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