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报道之一
污染防治为发展版图“添绿”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刘茜)清晨,沿着昌吉市小游园畅跑,绿道花海小鸟欢唱;傍晚,漫步滨湖河畔,落日熔金,两岸景色旖旎……
诗画里的昌吉,天蓝水清草绿,铺就城乡底色,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多了一份幸福情怀。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近年来,我州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治理污染,修复生态,发展绿色产业,走上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望无垠的准噶尔盆地东部,几条蜿蜒的输煤廊道纵横交错,向远方伸展。
这里是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走进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露天煤矿矿区,巨大的电铲车将煤炭投放到输煤廊道传送带上,封闭运输到发电厂。矿区负责人王平亮说,输煤廊道沿途见不到煤渣,保持了环境清洁。一条廊道每天可运煤2万吨,换算成载重40吨的车辆,需要500辆车才能完成。
准东开发区“降耗、延链、循环、强基”并举,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绿色高端产业体系,把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
新疆国泰新华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浓盐水回收处理再利用项目,作为准东循环化改造试点关键补链项目,每年回水用量150万立方米。新疆东方希望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的余热发电系统,将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余热,通过炉内汽水系统进行热量交换,高温、高压的蒸汽通过汽轮机发电,同时利用蒸汽进入采暖机组,为12万平方米的厂房和宿舍供热,满足了3000余人的工作生活需要。
昌吉市致力于打造一条干净的“绿色产业链”,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昌吉热电厂是该市最大的供热企业,承担着全市267个小区10万余户居民集中供热任务。2014年以来,该公司投资4.93亿元,进行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改造提升。目前,企业排放指标全部超过国家标准。
如何保护好绿水青山,我州不断亮出新举措。2018年以来,先后出台《昌吉回族自治州禁燃区管理办法》等20多项长效机制,坚定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将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推向纵深。
绿色版图,持续拓展——
突出“控煤、控尘、控污、控车”四项重点,在全疆率先建成州、县大气污染防治指挥中心,启动中国环科院大气污染防治“一市一策”攻关治理项目,全面构建“三级网格、四级管理”立体化管控体系。
水清岸绿,环境变美——
全面实行河(湖)长制,持续开展“万人千吨”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工作,深入实施农村污水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将用水总量控制在25.53亿立方米以内,退减灌溉面积25.4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5。年底前完成三北造林18.5万亩,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工程造林8.53万亩,退耕还林44万亩。
低碳发展,彰显担当——
严禁“三高”项目进昌吉,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各县市(园区)建立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倒计时”管控机制,细化煤炭削减任务,确保完成“十三五”煤炭消费总量较2015年下降10%的指标任务。
今年1-7月,代表自治州接受考核的昌吉市,PM2.5平均浓度53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15.9%;PM10平均浓度88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16.2%;空气优良天数161天,较去年同期增加13天;重度污染天数23天,较去年同期减少1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