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讯(通讯员 祁鹏岩)“自村里有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我每年都能领到大红包。2018年,我领了1052元;2019年,我领了1287元。”吉木萨尔县二工镇董家湾村村民王柏国说起村上的经济合作社,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正是吉木萨尔县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结果。
自2018年被自治州列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以来,吉木萨尔县坚持党建引领、群众参与、民主表决的工作原则,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三位一体”工作作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来抓,为乡村振兴开启一条腾飞之路。
摸清家底 集体有了“明白账”
长期以来,农村集体资产归属不清、权能不完整、保护不严等问题成为农村资产融入市场的障碍。针对这些问题,吉木萨尔县委成立“三位一体”改革专项领导小组,下设农村集体资产核算中心,制定出台《协同推进“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实施意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指导手册》。县农村集体核算中心与全县58个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签订财务委托代理协议,开展代理记账、会计核算、审核支付、资产清查、审计服务五项业务,按照组织准备、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股权设置、组建机构5个阶段22个环节总操作流程,统一规章制度、统一集中审核、统一报账时间、统一财务公开、统一推行信息化记账系统、统一档案管理,全面查清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债权债务和经济合同,建立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资源、债权债务、经济合同等台账。截至目前,全县共清理村集体资产4.41亿元、量化经营性资产2926万元、非经营性资产4.11亿元。
资产入股 村民变股民
2018年,二工镇董家湾村村集体经济收入175.57万元,按照每股1363.27元的标准,共分红近49万元,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股东一人分红7362元。同年,董家湾村完成清产核资工作,成立了全县第一家股份经济合作社,当年人均分红1052元。
摸清“家底”后,村村建立了一本明白账。吉木萨尔县通过科学确认、三榜公示、民主表决,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进行认定,共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88507名,并颁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以户为单位向股民发放股权证书。
资源化作“资产”、资金变成“股金”、村民变身股民,产权改革将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亮出了家底、明晰了产权,有效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优化资源 发展有了新活力
“真没想到这荒岭薄地还能生钱,给村集体增加了一笔收入。”二工镇柳树河子村一村干部对笔者说。柳树河子村的这片荒岭薄地毗邻县城,共有180亩。清产核资后,村集体组织把这片地承包给了废品收购站,年收入60万元。
今年,吉木萨尔县按照《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探索推行“三资”盘活、资源挖潜、服务创收、实体兴村、农旅融合五种增收模式,盘活荒地、旧办公室、门面房等资产,采取公开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同时,深入开展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下派干部任村党组织书记。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有38个村的“领头雁”实现“一肩三挑”。目前,91.37%的乡镇(社区)参与成立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