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奇台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帮助五马场乡阿哈什胡拉克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修建院墙。张志鹏 摄
中国昌吉网讯(通讯员 周琴)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民奔小康,一个都不能少,打赢脱贫攻坚战至关重要。在奇台县,党员干部在乡间忙着宣讲政策,企业快马加鞭复工复产,群众铆足干劲向着美好生活努力……广袤的古城大地上处处充满春的希望,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汇聚成推动奇台经济社会发展的磅礴力量,奏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强音。
奇台县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49户3809人,有脱贫任务的村58个。经过几年的持续奋斗,他们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奇台县部分困难居民在犁铧尖社区缝纫厂车间制作箱包。马佳宁 摄
组织引领,精准施策打通脱贫攻坚的“神经末梢”
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当前,全国上下都在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冲击,奇台县积极统筹各级党组织力量,从机构、组织、人才、管理等方面,持续激活扶贫干部队伍“一池春水”,使扶贫干部这支主力军团结一心,以不懈冲锋的姿态持之以恒地奋斗在脱贫一线。
在自治区级贫困村吉布库镇二马场村,吉布库镇党委下派的村党总支书记蔡志佳,全身心投入扶贫工作,他经常穿一身迷彩服奔波在田间村头,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迷彩哥”;在吉布库镇西槽子村,中央储备粮奇台直属库选派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员崔世雄,在父母年事已高、且母亲身患癌症、妻子工作繁忙、两个幼小的孩子无人照看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克服诸多困难,为巩固该村脱贫攻坚成果不停奔走……
他们只是扶贫战场上的普通干部。在奇台县其他地方,还有许多像他们一样不辞辛苦地奔走在乡村巷道、田间地头的扶贫干部,他们勇挑重担、默默耕耘,将真心爱心诚心信心付于贫困群众,帮助贫困群众走出困境。
据了解,目前奇台县已为68个行政村派驻工作队,有脱贫任务的村均成立扶贫工作站,选派第一书记86名、工作队员421名、扶贫专干176名,实现帮扶力量全覆盖。一大批优秀干部来到农村,对全体贫困人口开展“网格化”管理帮扶,有效打通了脱贫攻坚的“神经末梢”,推动扶贫措施精准落地,贫困群众彻底拔除“穷根”。
3月28日,奇台县古城乡果园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打馕合作社的操作间制作馕。刘晏子 摄
产业兴旺,“造血式”扶贫让群众端上“金饭碗”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产业兴旺才能让扶贫户走上“造血式”脱贫道路。奇台县以产业扶贫为核心,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就业,多点发力让贫困劳动力端稳增收致富的饭碗。
走进奇台县古城乡果园村少数民族创业园,一股馕香味扑鼻而来,身穿工作服的村民正在操作台前揉面、压花……忙得不亦乐乎。这个打馕合作社由果园村“两委”与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驻古城乡果园村“访惠聚”工作队争取了80万元资金后建成,帮助1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5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增收。“我们一家4口人以前全靠我打零工维持生计,自从到打馕合作社上班以后,我每个月都能拿到2000元的工资,家里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日子好过多了。”努日曼古丽·萨木萨克高兴地说。
近年来,奇台县因地制宜探索产业扶贫之路,建设特色养殖、有机农产品基地,成立股份合作制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土地租赁、大棚承包、务工等方式,有效拓宽增收渠道,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同时采取政策宣讲、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方式,引导帮扶1493名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贫困劳动者实现就业增收。贫困群众就近就业的途径被拓宽,稳定脱贫的保障被建立,干事创业的热情被激发,不仅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也实现了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顺利转变。
智志双扶,“全面奔小康”美丽愿景正在实现
“院墙修建起来以后,我计划在前院种些蔬菜,自家吃足够了,能节省不少买菜钱;后院养些牛羊,等牛羊产崽养大了再卖,也能挣不少。以前没有人帮着规划、想办法,现在帮扶的领导和干部隔三差五来到我家,关心我的生活,帮我出谋划策。我衷心地感谢党、感谢政府!党和国家的扶持政策这么好,我更得争气,把日子过好。”奇台县五马场乡阿哈什牧业二村村民阿合巴依说。
像阿合巴依这样从“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的贫困户在奇台县还有很多。他们摒弃“等、靠、要”思想,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摘掉“贫困帽”。他们是奇台县“精神扶贫”的最佳写照。
今年初春,为彻底转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奇台县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大干五十天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热潮,以“千名党员率先垂范 撸起袖子助力脱贫”和“千名干部下基层开展住房安全有保障大走访、大摸排”等活动为载体,所有干部积极行动起来,冲在前干在先,深入贫困户家中,宣讲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梳理脱贫思路、寻找脱贫门路,激发脱贫动力、增强脱贫信心,引导树立“脱贫路上无懒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意识,推动“精神脱贫”取得成效。同时,该县大力开展庭院整治专项行动,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修院墙、盖厕所、铺地砖,让贫困户的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摘掉穷帽子,拔掉穷根子。通过思想扶贫,许多贫困户的思想有了质的转变,他们懂得了“靠人吃饭空米缸,下田流汗谷满仓”的道理,“好日子是干出来的”理念正在千家万户撒播,“勤劳致富,全面小康”的美好愿景正在这片土地上加速实现。
奇台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管晓军说:“近年来,奇台县强化‘智志’双扶,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社会风尚引领和典型示范带动,全面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贫困户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变,想要脱贫的意识日益增强,脱贫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有力地推动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