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讯(通讯员 古丽米娜·阿不都)为巩固脱贫成果,阜康市城关镇党委通过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帮扶不包办等方式,切实做到用真情、真扶贫、扶真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量体裁衣,摘贫又摘帽
在阜康市城关镇丽阳村幼儿园,46岁的扎瓦尔古丽正在给幼儿园的孩子们做午饭。“我现在每个月工资3600元,住上了新房子,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扎瓦尔古丽说。
扎瓦尔古丽患有子宫肌瘤,做过多次手术,仅靠打散工维持生活。女儿正在上大学,因是单亲家庭,经济上有压力。如今,城关镇政府安排她在村里就业,有了固定收入,住上了新房。
“我们掌握家庭情况,量身定做具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做到一户一策,精准帮扶,真正让贫困户摆脱贫困。”城关镇副镇长张龙仕说。
城关镇在巩固脱贫成果过程中,针对全镇10户2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制定“一户一策”方案,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八大措施,因户因人施策,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对症下药,扶贫又扶志
“太开心了,谢谢叔叔,好喜欢我的新书包和新文具。”扎米拉·热孜旺抱着新书包激动地说。“六一”前夕,城关镇党委走访慰问辖区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儿童,为他们送去书包、文具等暖心大礼包,合计金额3000元。
城关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户25人,其中未满18岁的有3户6人。扎米拉·热孜旺和再比拉·热孜旺是龙凤胎,母亲患精神疾病,全家三口依靠低保维持生活。城关镇党委“对症下药”,全力补齐教育短板,提升教育扶贫效果,制定教育帮扶方案,开出“1+1+1”帮扶机制“药方”,实行镇领导班子+村干部结对帮扶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的儿童,对贫困儿童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作业辅导、政策宣导”,实时记录了解学生的心理、学习、生活情况等困难,适时进行心理辅导。通过“扶智+扶志”教育每名贫困家庭儿童“树信心、端品行、爱学习”。
南湾村的王其运患有严重哮喘、阻塞性肺炎,无劳动能力,山坡中心村的杜俊海肢体二级残疾,单身抚养女儿。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城关镇党委鼓励他们在家门口开小商店。如今,两家年收入分别达到1万元和2.5万元。
帮扶不包办,自给又自足
“种植、养鸡,这一年的收入下来,想想都不会少,”西树窝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永梅说。2017年刘永梅在镇党委的帮助下利用小额贷款种植了8亩地的黄瓜、西红柿,种植上遇到的问题第一时间她会和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打电话沟通、学习。今年她家的帮扶责任人在城关镇党委制定的种植帮扶套餐的基础上,又制定了“建鸡舍、选鸡苗、技术指导、联系销售渠道”的帮扶机制,为她家购买200只鸡苗,刘永梅和丈夫孟学成每天忙完地里的活儿就会回家喂鸡,他们的脸上总是挂着幸福的笑容。
刘永梅认真地算了下目前的家庭收入,她说地里能收入2.8万余元,养鸡能收入3万元,今年家里可收入5.8万余元。
为从根本上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现状,城关镇通过政策宣传、技能培训、技术指导等多种方式努力转变贫困户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的增收能力,改进生产方式,实现了从“治标”向“治本”、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从根本上增强了脱贫增收的内生动力。
“我们注重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和致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充分激发贫困群众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教育和技术指导,不断提高贫困群众参与市场竞争、就业创业的能力,支持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财富,改变生活。”城关镇党委书记马建明说。